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由是
关构赋所谓悬鉴在彼观光由是 ——《韵府拾遗 纸韵》
好事 hǎo shì
(1).指君、后施恩于亲族的事。《周礼·天官·内小臣》:“后有好事于四方,则使往。” 郑玄 注:“后於其族亲所善者,使往问遗之。” 孙诒让 正义:“好事,恩泽之事。”
(2).值得称道、于世有益的事。 唐 宋之问 《过史正议宅》诗:“剑几传好事,池臺伤故人。”《景德传灯录·绍宗禅师》:“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本这是好事,倘人来寻时,还他。” 邓洪 《山中历险记》:“老头平静了些,撅着嘴说:‘做好事!我只一个孙子,前天死了,还做好事!’”
(3).喜庆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这是好事,知县相公料不嗔怪。”按,此处“好事”,指考中秀才。
(4).特指男女欢会或婚配。 后蜀 顾夐 《玉楼春》词:“良宵好事枉教休,无计那他狂耍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气扑扑走得掇肩的喘,胜到 鶯鶯 前面,把一天来好事都惊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侄为此发奋读书,指望完成好事,岂知宅上忽然另许了人家。”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家主公的好事近了,花灯彩轿,可曾备下了么?”
(5).指打醮、超度、祈福消灾之类宗教法事活动。《水浒传》第二回:“天师在 东京 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籙,禳救灾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老夫人着俺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老仙长,我们上山来做好事的,要借道院暂安行李,敢求方便一二!”
(6).反话,表示惊讶和不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应捕 魆地跳将出来道:‘你们干得好事!今已败露了,还走那里去?’”《金瓶梅词话》第四回:“﹝ 王婆 ﹞大惊小怪,拍手打掌説道:‘你两个做得好事!’”
(7).避讳用语。实指凶事。 丁玲 《母亲》一:“老太太的好事,我都不晓得,也赶不回去,前月才打发人来告诉我。”
(8).犹美景。 元 潘从大 《题水村图》诗:“只今好事空见画,山川缅邈悽遗踪。” ——《漢語大詞典》
(2).值得称道、于世有益的事。 唐 宋之问 《过史正议宅》诗:“剑几传好事,池臺伤故人。”《景德传灯录·绍宗禅师》:“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本这是好事,倘人来寻时,还他。” 邓洪 《山中历险记》:“老头平静了些,撅着嘴说:‘做好事!我只一个孙子,前天死了,还做好事!’”
(3).喜庆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这是好事,知县相公料不嗔怪。”按,此处“好事”,指考中秀才。
(4).特指男女欢会或婚配。 后蜀 顾夐 《玉楼春》词:“良宵好事枉教休,无计那他狂耍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气扑扑走得掇肩的喘,胜到 鶯鶯 前面,把一天来好事都惊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侄为此发奋读书,指望完成好事,岂知宅上忽然另许了人家。”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家主公的好事近了,花灯彩轿,可曾备下了么?”
(5).指打醮、超度、祈福消灾之类宗教法事活动。《水浒传》第二回:“天师在 东京 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籙,禳救灾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老夫人着俺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老仙长,我们上山来做好事的,要借道院暂安行李,敢求方便一二!”
(6).反话,表示惊讶和不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应捕 魆地跳将出来道:‘你们干得好事!今已败露了,还走那里去?’”《金瓶梅词话》第四回:“﹝ 王婆 ﹞大惊小怪,拍手打掌説道:‘你两个做得好事!’”
(7).避讳用语。实指凶事。 丁玲 《母亲》一:“老太太的好事,我都不晓得,也赶不回去,前月才打发人来告诉我。”
(8).犹美景。 元 潘从大 《题水村图》诗:“只今好事空见画,山川缅邈悽遗踪。” ——《漢語大詞典》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绘 ( 繪 ) huì
绘 [ huì ]
- 画、描画:~画。~图。描~。~声~色。
- 古代指彩绣,现指某些图画:彩~。
吴山 wú shān
(1).山名。在今 陕西 陇县 西南。参见“ 吴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称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东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颜亮 )閲 柳 ( 柳永 )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吴山 立马之思。”
(3). 吴 地的山。 三国 吴 故地的山。《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鹊起登 吴 山,凤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 孙 氏初基 武昌 ,后都 建鄴 。” 清 陈维嵩 《卜算子·阻闸瓜步》词:“风急 楚 天秋,日落 吴 山暮。”
(4). 吴 地的山。 春秋 吴 故地的山。 唐 贾岛 《送朱可久归越中》诗:“ 吴 山侵 越 众,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观观潮》诗:“ 吴 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5). 吴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 吴 山 楚 泽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见“ 吴坂 ”。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称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东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颜亮 )閲 柳 ( 柳永 )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吴山 立马之思。”
(3). 吴 地的山。 三国 吴 故地的山。《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鹊起登 吴 山,凤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 孙 氏初基 武昌 ,后都 建鄴 。” 清 陈维嵩 《卜算子·阻闸瓜步》词:“风急 楚 天秋,日落 吴 山暮。”
(4). 吴 地的山。 春秋 吴 故地的山。 唐 贾岛 《送朱可久归越中》诗:“ 吴 山侵 越 众,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观观潮》诗:“ 吴 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5). 吴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 吴 山 楚 泽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见“ 吴坂 ”。 ——《漢語大詞典》
图 ( 圖 ) tú
图 [ tú ]
-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案。~谱。~鉴。
- 指地图:《亚洲略~》。~穷匕见。
- 画:画影~形。
- 计谋,计划:宏~(亦作“弘图”、“鸿图”)。良~。
- 谋取,希望得到:~谋。~利。企~。妄~。励精~治。唯利是~。
以为(以爲)yǐ wéi
(1).认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 齐 , 齐桓公 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於桑下。” 宋 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我以为这些事情,都有告诉旁人的价值,这才动笔写它。”
(2).作为,用作。《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既成,以授大傅 阳子 与大师 贾佗 ,使行诸 晋国 ,以为常法。”《后汉书·朱儁传》:“时同郡 周规 辟公府,当行,假郡库钱百万,以为冠幘费。”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 源 父子因共详议,判与为婚。 璋之 下钱五万,以为聘礼。”《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我如今又不做官了,无处挣钱,作何生意以为糊口之计?”
(3).“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后汉书·窦武传》:“长女选入掖庭, 桓帝 以为贵人。” 清 任安上 《与吴拜经书》:“《叙事解疑》一帙,珍之五十一年矣,以为枕中鸿宝,足佐千秋祕笈。”
(4).犹而为,而成。以,而,连词。 汉 扬雄 《长杨赋》:“椓 嶻嶭 而为弋,紆 南山 以为罝。” 晋 潘岳 《西征赋》:“野蒲变而成脯,苑鹿化以为马。”
(5).犹已为,已是。以,通“ 已 ”。 晋 陶潜 《赠长沙公诗序》:“余於 长沙公 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以,一本作“ 已 ”。 涵芬楼 本《说郛》卷七六引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老氏说》:“前后之相随,长短之相形,推而广之,万物之理皆然也,不必更言其餘。然 老子 为书,比其餘诸子以为简要也。”以,今本《欧阳修全集·笔说》作“已”。 ——《漢語大詞典》
(2).作为,用作。《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既成,以授大傅 阳子 与大师 贾佗 ,使行诸 晋国 ,以为常法。”《后汉书·朱儁传》:“时同郡 周规 辟公府,当行,假郡库钱百万,以为冠幘费。”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 源 父子因共详议,判与为婚。 璋之 下钱五万,以为聘礼。”《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我如今又不做官了,无处挣钱,作何生意以为糊口之计?”
(3).“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后汉书·窦武传》:“长女选入掖庭, 桓帝 以为贵人。” 清 任安上 《与吴拜经书》:“《叙事解疑》一帙,珍之五十一年矣,以为枕中鸿宝,足佐千秋祕笈。”
(4).犹而为,而成。以,而,连词。 汉 扬雄 《长杨赋》:“椓 嶻嶭 而为弋,紆 南山 以为罝。” 晋 潘岳 《西征赋》:“野蒲变而成脯,苑鹿化以为马。”
(5).犹已为,已是。以,通“ 已 ”。 晋 陶潜 《赠长沙公诗序》:“余於 长沙公 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以,一本作“ 已 ”。 涵芬楼 本《说郛》卷七六引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老氏说》:“前后之相随,长短之相形,推而广之,万物之理皆然也,不必更言其餘。然 老子 为书,比其餘诸子以为简要也。”以,今本《欧阳修全集·笔说》作“已”。 ——《漢語大詞典》
赠 ( 贈 ) zèng
赠 [ zèng ]
- 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与。~礼。~言。~序(送别的文章)。~别。~送。回~。
- 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追~。
- 驱除:以~恶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