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记住:博闻强~。
- 标志,记号。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名-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 季节。如:「春日」、「冬日」。
-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送别 sòng bié
送行;告别。 唐 祖咏 《别怨》诗:“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客里登临俱是感,人间送别不宜秋。” 碧野 《芦沟桥情思》:“据说 芦沟桥 和 西安 的 灞桥 一样,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有情 yǒu qíng
(1).有情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卫洗马 初欲渡 江 ,形神惨顇,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復谁能遣此!’”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 咸阳 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2).有交情;有情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君在中朝,与 和长舆 齐名,那与佞人 刁协 有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遇 袁悦 之间,遂致疑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严蕊 见此人满面慽容,问知为着丧耦之故,晓得是个有情之人,关在心里。”
(3).指男女间互相有爱恋之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 权翰林 自遇 桂娘 两下交口之后,时常相遇,便眉来眼去,彼此有情。”
(4).有情致。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董伯仁》:“动笔形似,画外有情。”
(5).佛教语。梵语sattva的意译。也译为众生。指人和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证得菩提归浄土,又起慈悲化有情。” 许地山 《愿》:“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普荫一切世间诸有情;愿你为如意净明珠,能普照一切世间诸有情。” ——《漢語大詞典》
(2).有交情;有情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君在中朝,与 和长舆 齐名,那与佞人 刁协 有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遇 袁悦 之间,遂致疑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严蕊 见此人满面慽容,问知为着丧耦之故,晓得是个有情之人,关在心里。”
(3).指男女间互相有爱恋之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 权翰林 自遇 桂娘 两下交口之后,时常相遇,便眉来眼去,彼此有情。”
(4).有情致。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董伯仁》:“动笔形似,画外有情。”
(5).佛教语。梵语sattva的意译。也译为众生。指人和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证得菩提归浄土,又起慈悲化有情。” 许地山 《愿》:“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普荫一切世间诸有情;愿你为如意净明珠,能普照一切世间诸有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