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高年人爱祥晖永,新祉天教大地均。

弘历清代〕《新正恭奉皇太后幸圆明园即景成什

芳园行乐撰良辰,九陌风和不动尘。笑指亭台成隔岁,即看草树早回春。

高年人爱祥晖永,新祉天教大地均。解事琼霙积瑶圃,庆霄雅合踏灯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高年人爱祥晖天教大地

高年 gāo nián
(1).老年人。 汉 桓宽 《盐铁论·未通》:“扶不足而息高年。” 唐 耿湋 《慈恩寺残春》诗:“若问同游客,高年最断肠。”《明史·太祖纪三》:“六月甲辰,詔有司存问高年。”
(2).年岁大。《汉书·宣帝纪》:“詔曰:鰥寡孤独高年贫乏之民,朕所怜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你合这姑娘既有个师生之谊,况又这等的高年,他但有个见不到的去处,自然就仗你指引。”
(3).特指年迈的双亲。京剧《黑旋风李逵》:“俺 李鬼 是好汉,自幼生来爱习拳。恨恶霸与赃官,逼得俺不能奉高年。”  ——《漢語大詞典》
人爱(人爱)
见上注  ——《分类字锦》
祥晖(祥暉)xiáng huī
吉祥的日光。 唐中宗 《祀昊天乐章》:“戎车 盟津 偃,玉帛 涂山 会。 舜 日启祥暉, 尧 云卷征旆。”  ——《漢語大詞典》
永 yǒng《國語辭典》

永 [ yǒng ]

  1. 深长的、久远的。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一七:「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宋·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1. 恒久、久远。如:「永垂不朽」。《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祉 zhǐ《國語辭典》

祉 [ zhǐ ]

  1. 幸福。如:「福祉」。《诗经·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天教 tiān jiào
上天示意,以为教诲。《晏子春秋·谏上十八》:“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 伯常騫 ,使禳去之。 晏子 曰:‘不可,此天教也。’”  ——《漢語大詞典》
大地 dà dì
广大地面;普天之下。亦指有关地球的。 北魏 温子升 《寒陵山寺碑序》:“虽復高天销於猛炭,大地沦於积水,固以传之不朽,终亦记此无忘。”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悵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漢語大詞典》
均 jūn《國語辭典》

均 [ jūn ]

  1. 等同、没有轻重多寡之分的。如:「平均」、「均匀」、「贫富不均」、「势均力敌」。
  1. 公平、相等。如:「均分」、「均摊」。
  2. 皆、全部。如:「老少均安」、「均已脱脸」。
  1. 调和、调节。《诗经·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骃,六辔既均。」汉·毛亨·传:「均,调也。」《文选·张协·七命》:「营匠斲其朴,伶伦均其声。」
  1. 制造陶、瓦器时所用的旋转台。《管子·七法》:「不明於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
  2.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二千五百石为一均。《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令官作酒,以二千五百石为均。」

均 [ yùn ]

  1. 和谐的音。《文选·成公绥·啸赋》:「音均不恒,曲无定制。」通「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