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日行畏虎狼,夜卧忧盗贼。

释文珦宋代〕《悠悠荒路行

悠悠荒路间,能使客心恻。
千里无居人,茫茫但蓁棘。
东西失蹊径,南北迷阡陌。
室庐尽空虚,坟垄皆发掘。
日行畏虎狼,夜卧忧盗贼。
今日狐兔场,当年帝王国。
兴亡故常理,何为至斯极。
泪下如流泉,潸潸自沾臆。
否泰恒相代,乘时圣明出。
垂衣成至治,天下定宇一。
四夷奉琛贽,万国尊王室。
礼乐复兴行,流离再巡集。
鸡犬声相闻,田畴富黍稷。
徵以鸿雁诗,於焉在中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日行虎狼夜卧盗贼

日行
唐 李竦 长至日上公献寿 日行临观阙,帝锡洽圭璋。  ——《骈字类编》
畏 wèi《國語辭典》

畏 [ wèi ]

  1. 恐惧、害怕。如:「人言可畏」。《易经·震卦·象曰》:「虽凶无咎,畏邻戒也。」《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 敬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汉书·卷三四·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
  1. 可怕的。《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虎狼 hǔ láng
比喻凶残或勇猛的人。亦以喻凶残或勇猛。《左传·哀公六年》:“及朝,则曰:‘彼虎狼也。’”《三国演义》第五回:“ 温侯 吕布 挺身出曰:‘父亲勿虑, 关 外诸侯, 布 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於都门。’”  ——《漢語大詞典》
夜卧(夜卧)
诗夙夜匪懈以事一人疏又能早起丨丨非有懈倦之时以常尊事此一人之宣王也 晋书淳于智传智有思义能易筮善厌胜之术高平刘柔丨丨鼠齧其左手中指以问智智曰是欲杀君而不能当为君使其反死乃以朱书手腕横文后三寸作田字辟方一寸二分使露手以卧明旦有大鼠伏死手前 宋史王韶传尝丨丨帐中前部遇敌矢石已交呼声震山谷侍者往往股栗而韶鼻息自如 素问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丨丨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疑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就又肝痹者丨丨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急 篇箛𥭳起居课后先注起居谓晨起丨丨及休食时也丨
应璩三叟诗下叟前致辞
丨不覆首  ——《骈字类编》
忧 ( 憂 ) yōu
忧 [ yōu ]
  1. 发愁:~愤。~惧。~烦。~惶。~急。~煎。~思(➊忧念;➋忧愁的思绪)。~戚。杞人~天。
  2. 可忧虑的事:~患。内~外患。乐以忘~。高枕无~。
  3. 指父母之丧:丁~。
盗贼(盜賊)dào zéi
(1).劫夺和偷窃财物的人。《周礼·天官·小宰》:“五曰刑职,以詰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荀子·君道》:“禁盗贼,除姦邪。” 杨倞 注:“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谓之盗,劫杀谓之贼。”今俗称强取曰盗,私偷曰贼。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俺这犬吠柴门和月待黄昏,只除是盗贼不敢来相近。”
(2).指抢劫偷窃的行为。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饥饉因仍,盗贼仓卒,閭落焚燔,城市剽拂。”
(3).对反叛者的贬称。《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 关中 卒发东击盗者毋已。” 宋 陆游 《董逃行·读古乐府拟作》:“ 汉 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
(4).指外族入侵者。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臣伏惟 松潘 诸军自屯镇以来,於今相继百十餘年,竟未闻盗贼(指 吐蕃 )大侵而有尺寸之效。”《明史·杨继盛传》:“盗贼(指 俺答 )伏莽,徒慑国威不敢肆耳,今知朝廷畏怯,睥睨之渐必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