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 几,几个:~人。~日。
-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 命运,天命:天~。气~。
-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 责备,列举过错:~落。
-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茎 ( 莖 ) jīng
茎 [ jīng ]
- 植物体上生枝长叶开花的部分,有输送植物体内养料的作用,是植物的中轴。
- 量词,指长条形的东西:几~小草。数~白发。
枯 kū《國語辭典》
枯 [ kū ]
形- 草木失去生機。如:「枯木逢春」。唐·李白〈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元·馬致遠〈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 乾、乾涸。如:「枯井」、「海枯石爛」、「枯魚之肆」。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五九:「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
- 憔悴、瘦瘠。《荀子·修身》:「安燕而血氣不惰,勞勸而容貌不枯。」《後漢書·卷四五·袁安傳》:「魂魄飛揚,形容已枯。」
- 油料作物經榨油後剩餘的渣滓,多製成餅狀,供飼料、肥料之用。如:「茶枯」、「油枯」。
- 中醫上稱半身不遂的病為「枯」。
菌 jūn/jùn《國語辭典》
菌 [ jùn ]
名- 低等隐花植物的一个大类。没有茎、叶,也不含叶绿素,无法自制养分,以寄生为 营生方式,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无毒的可供食用。如木耳、松蕈、香蕈、草菇等都是可食用的菌类。
- 细菌的简称。如:「葡萄球菌」、「杆菌」、「杀菌」。
破土 pò tǔ
(1).开始掘地。多指开挖墓穴或建筑动工。《金瓶梅词话》第六五回:“ 西门庆 那日不在家,同阴阳 徐先生 往门外坟上破土开壙去了。”《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请了阴阳官,择定四月初八日破土,闰四月初六日安葬。”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大地解冻以后,有多少基本建设工地破土了呢?”
(2).冲开土层。多指植物窜出土层生长。《花城》1981年第3期:“﹝大树﹞就在这厚厚腐叶下,疏松土层中,根芽不断破土而出。”
(3).翻松泥土。多指春耕。如:春天一来,就要破土耕种。 ——《漢語大詞典》
(2).冲开土层。多指植物窜出土层生长。《花城》1981年第3期:“﹝大树﹞就在这厚厚腐叶下,疏松土层中,根芽不断破土而出。”
(3).翻松泥土。多指春耕。如:春天一来,就要破土耕种。 ——《漢語大詞典》
膏 gāo/gào《國語辭典》
膏 [ gāo ]
名- 肥肉、油脂。如:「焚膏继晷」。《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诸子传·宗室传·掴保传》:「掴保洞腹见膏,恐昭祖知之,乃然薪取膏以为炙。」
- 浓稠的糊状物。如:「牙膏」、「药膏」、「枇杷膏」。
- 比喻恩泽。《孟子·离娄下》:「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
- 古代称心脏与横膈膜间的部位。如:「病入膏肓」。《左传·成公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晋·杜预·注:「心下为膏。」
- 美好的。如:「膏田沃野」。《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膏 [ gào ]
动- 润滑、润泽。《诗经·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身以徜徉。」
- 蘸、沾。如:「膏笔」、「膏墨」。元·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题纸散下来了,俺子索磨的墨浓,膏的笔饱。」
即时(即時)jí shí
当下;立刻。《东观汉记·和熹邓后传》:“宫人盗者,即时首服。” 宋 杨万里 《怪菌歌》:“数茎枯菌破土膏,即时便与人般高。”《红楼梦》第五二回:“ 寳玉 点头,即时换了衣裳。” 王统照 《山道之侧》:“越过 京绥路 轨道,向东北行去,即时入了山里。” ——《漢語大詞典》
便 biàn/pián《國語辭典》
便 [ biàn ]
形- 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 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 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 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 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 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 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 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 [ pián ]
名-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般 bān《國語辭典》
般 [ bān ]
名- 样、种类。如:「那般」、「万般无奈」、「百般劝解」、「如此这般」。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 人名。少皞之子。《山海经·海内经》:「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 还、返回。通「班」。参见「般师 」条。
- 同样的。如:「兄弟般的友谊」、「姊妹般的感情」。
般 [ bō ]
- 参见「般若 」条。
般 [ pán ]
动- 般桓:徘徊、流连不进。《文选·傅毅·舞赋》:「或有宛足郁怒,般桓不发。」唐·李善·注:「言马按足缓步,郁怒,气迟留不发也。」也作「盘桓」。
- 喜、乐。《荀子·赋》:「忠臣危殆,谗人般矣。」
- 大。《孟子·公孙丑上》:「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般〉,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也。」指武王巡狩而祭河岳之诗。本章二句为:「于皇时周,陟其高山。」于,音乌,叹词。皇,大、美 也。时,是、此也。陟,登也。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