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山茶 shān chá
(1).常绿灌木或乔木。原产 中国 ,久经栽培,为著名的观赏植物。叶革质,有光亮。冬春开花。花形大,有红白等色。品种繁多。花可入药,子可榨油。俗名茶花。也叫耐冬花、曼陀罗树。 宋 张耒 《病起》诗:“多少山茶梅子树,未开齐待主人来。” 清 陈维嵩 《浣溪沙·山塘即事》词:“琴几砑光麋緑竹,楸枰敲落水仙花,碧纱窗影浸山茶。”《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一旁是个青緑花觚,应时对景的养着一枝血点儿般红的山茶花。”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山茶》。
(2).山间产的茶叶。 宋 沈与求 《曾宏父将往霅川见内相叶公以诗为别次其韵以自见》之八:“野店山茶亦可口,试歊松火煮石泉。” ——《漢語大詞典》
(2).山间产的茶叶。 宋 沈与求 《曾宏父将往霅川见内相叶公以诗为别次其韵以自见》之八:“野店山茶亦可口,试歊松火煮石泉。” ——《漢語大詞典》
邀 yāo《國語辭典》
邀 [ yāo ]
动- 招请、约请。如:「应邀出席」。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求取。如:「邀功」。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诗:「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不妄希求恩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
- 拦截、阻挡。《旧唐书·卷一三五·卢杞传》:「长安为之罢市,百姓相率千万众邀宰相于道诉之。」
上客 shàng kè
(1).尊客,贵宾。《礼记·曲礼上》:“食至起,上客起。”《战国策·秦策五》:“ 秦 兵下 赵 ,上客从 赵 来, 赵 事何如?” 姚宏 注:“上客,尊客。” 南朝 齐 谢朓 《金台聚》诗:“渠碗送佳人,玉杯邀上客。”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晏元献公 ﹞幕下, 王琪 、 张亢 最为上客。”《儒林外史》三六回:“怎想老师把门生待作上客!门生不是来收管,竟是来享了两日的福。”
(2).上等门客。 唐 齐己 《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诗之一:“十万雄军幕,三千上客才。”
(3). 宋 时 浙 东水乡对来自山区的帮工的称呼。 宋 陆游 《秋日郊居》诗之六:“上客已随新雁到,晚禾犹待薄霜收。”原注:“ 剡 及 诸暨 人以八月来水乡助穫,谓之上客,以其自山中来也。”
(4). 北魏 对降将的一种最高恩遇。《魏书·严稜传》:“ 稜 率文武五百人诣 斤 降,驛送 稜 朝 太宗 於 冀州 ……随驾南讨,还为上客。”《北史·房法寿传》:“及 歷城 、 梁邹 降, 法寿 、 崇吉 等与 崔道固 、 刘休宾 俱至京师,以 法寿 为上客, 崇吉 为次客, 崔 、 刘 为下客。” ——《漢語大詞典》
(2).上等门客。 唐 齐己 《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诗之一:“十万雄军幕,三千上客才。”
(3). 宋 时 浙 东水乡对来自山区的帮工的称呼。 宋 陆游 《秋日郊居》诗之六:“上客已随新雁到,晚禾犹待薄霜收。”原注:“ 剡 及 诸暨 人以八月来水乡助穫,谓之上客,以其自山中来也。”
(4). 北魏 对降将的一种最高恩遇。《魏书·严稜传》:“ 稜 率文武五百人诣 斤 降,驛送 稜 朝 太宗 於 冀州 ……随驾南讨,还为上客。”《北史·房法寿传》:“及 歷城 、 梁邹 降, 法寿 、 崇吉 等与 崔道固 、 刘休宾 俱至京师,以 法寿 为上客, 崇吉 为次客, 崔 、 刘 为下客。” ——《漢語大詞典》
桂实(桂实)
唐 秦系 山中赠张正则评事 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
金 阎长言 应制中秋 桂实飘香浮寿斝,露华零润溢仙槃。 ——《骈字类编》
金 阎长言 应制中秋 桂实飘香浮寿斝,露华零润溢仙槃。 ——《骈字类编》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动-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 伶俐。如:「俐落」。
-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动-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名-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 (一)之又音。
前轩(前轩)
宋 陆游 南堂夜坐 饱食一事无,散发坐前轩。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