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客心 kè xīn
(1).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汉 王粲 《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诗:“ 沮 漳 自可美,客心非外奬。常叹诗人言,式微何由归。” 南朝 齐 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 大江 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反路长。” 唐 韩翃 《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 金 元好问 《永宁南原秋望》诗:“烽火苦教乡信断,砧声偏与客心期。” 赵朴初 《木兰花慢·科伦坡海滨旅馆听潮》词:“一夜客心如水,波涛万里乡情。”
(2).与本心相对之心。 清 唐甄 《潜书·法王》:“是故古人之心,如镜蒙尘;今人之心,如珠投海。本心既亡,客心篡入而为之主;嗜慾内胶,人己外隔。” ——《漢語大詞典》
(2).与本心相对之心。 清 唐甄 《潜书·法王》:“是故古人之心,如镜蒙尘;今人之心,如珠投海。本心既亡,客心篡入而为之主;嗜慾内胶,人己外隔。”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北 běi/bèi《國語辭典》
北 [ běi ]
语音 名- 方位名:➊ 相对于「南」而言。如:「北方」、「漠北」。➋ 地图的上方。
- 败逃的军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斩将搴旗,追奔逐北。」
- 在北方或从北来的。如:「北国」、「北风」。《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 向北行。《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鴈北。」
- 失败、败逃。如:「败北」。《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 向北,表示行动的方向。如:「北上」、「北征」。《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京索既扼,引师北讨。」
北 [ bèi ]
动- 违反、背叛。《说文解字·北部》:「北,乘也,从二人相背也。」《战国策·齐策六》:「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通「背」。
北 [ bò ]
读音- (一)之读音。
河水 hé shuǐ
(1).指 黄河 之水。《诗·卫风·硕人》:“ 河 水洋洋,北流活活。”《宋史·河渠志一》:“大都 河 水从 西大河故瀆 东北,合 赤河 而达于海。”《清史稿·河渠志一》:“明年四月,塞未竣, 河 水陡涨,衝塌东岸坝臺。”
(2).专指 黄河 。《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六川?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河水 自 枝津 东北流逕 甲下邑 北,又东北流入于海。”
(3).指河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六章第一节:“ 帖木真 在湖边向天发誓说:‘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共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 ——《漢語大詞典》
(2).专指 黄河 。《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六川?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河水 自 枝津 东北流逕 甲下邑 北,又东北流入于海。”
(3).指河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六章第一节:“ 帖木真 在湖边向天发誓说:‘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共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 ——《漢語大詞典》
自归(自歸)zì guī
自行投案;自行归顺。《史记·游侠列传》:“ 解 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 解 。”《汉书·王莽传上》:“ 竦 与 崇 族父 刘嘉 诣闕自归, 莽 赦弗罪。”《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 遇 疑不受命, 再用 围之, 隆演 使客将 何蕘 諭 遇 使自归。” ——《漢語大詞典》
东 ( 東 ) dōng
东 [ dōng ]
-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
-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 请客出钱的人:作~。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