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当台竞斗青丝发,对月争夸白玉簪。

鱼玄机唐代〕《光、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因次其韵

昔闻南国容华少,今日东邻姊妹三。妆阁相看鹦鹉赋,
碧窗应绣凤凰衫。红芳满院参差折,绿醑盈杯次第衔。
恐向瑶池曾作女,谪来尘世未为男。文姬有貌终堪比,
西子无言我更惭。一曲艳歌琴杳杳,四弦轻拨语喃喃。
当台竞斗青丝发,对月争夸白玉簪。小有洞中松露滴,
大罗天上柳烟含。但能为雨心长在,不怕吹箫事未谙。
阿母几嗔花下语,潘郎曾向梦中参。暂持清句魂犹断,
若睹红颜死亦甘。怅望佳人何处在,行云归北又归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竞斗青丝对月白玉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2. 掌管,主持:~家。~权。~政。
  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6. 应该:应~。理~。老~益壮。
  7. 抵敌:万夫不~之勇。
  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9. 顶端,头:瓦~。
  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当 [ dàng ]
  1. 合宜:恰~。适~。妥~。
  2.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3.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4.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5.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6. 吃亏,受骗:上~。
  7.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dang •ㄉㄤ
  1.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台 ( 檯 臺 颱 ) tái/tāi《國語辭典》

台 [ tāi ]

  1. 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

台 [ yí ]

  1. 喜悅。《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通「怡」。
  1. 我。古人稱自己為「台」。《書經·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唐·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2. 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什麼」。《書經·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後漢書·四○·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1. 姓。如明代有台元。
竞斗
争斗,打斗  ——《整理自网络》
青丝(青絲)qīng sī
(1).青色的丝线或绳缆。《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青丝为笼係,桂枝为笼钩。”《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齎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唐 温庭筠 《晚归曲》:“青丝繫船向江木,兰芽出土 吴 江曲。”
(2).指马缰绳。 南朝 梁 王僧孺 《古意》诗:“青丝控 燕 马,紫艾饰 吴 刀。”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二:“走马脱轡头,手中挑青丝。” 宋 刘过 《贺新郎·赠张彦功》词:“嵐湿青丝双轡冷,缓鞚野梅江路。” 清 徐倬 《湖上赠夏卤均》诗:“青丝一骑出 长安 , 明圣湖 头把钓竿。”
(3).喻指黑发。 唐 李白 《将进酒》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髮,朝如青丝暮成雪。”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殢红颜凄楚风尘,挽青丝齠齔年华。” 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之二:“淡扫蛾眉朝画师,同心华髻结青丝。”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十:“如同少妇的青丝随风飘扬,散发出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
(4).借指妙龄少女。 明 梁朝锺 《将出皖留别杨六符沈乃功唐圣俞徐誉星》诗:“群公縞带遗 吴 锦,幕府青丝唱《渭城》。”
(5).指琴弦。 唐 刘长卿 《杂咏·幽琴》:“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飀飀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6).借指垂柳的柔枝或其它植物的藤蔓。 北周 王褒 《奉和赵王途中五韵》:“村桃拂红粉,岸柳被青丝。” 唐 杜审言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之二:“綰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明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枉了你千条翠带长,万缕青丝颺。” 明 夏完淳 《题昆山水月殿》诗:“青丝天棘风流在,如见当年祇树林。”
(7).借指初生的韭菜。 唐 杜甫 《立春》诗:“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仇兆鳌 注:“诗言青丝指韭,良是。” 宋 范成大 《朝中措·丙午立春大雪是岁十二月九日丑时立春》词:“青丝菜甲,银泥饼饵,随分杯盘。”
(8).指用青梅等切成的细丝。常加入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表面作点缀。
(9).见“ 青丝白马 ”。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对月(對月)duì yuè
    (1).向月。 南朝 陈 张正见 《有所思》诗:“看花忆塞草,对月想边秋。” 唐 李白 《将进酒》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满月。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对月之时,取 刘备 同小姐回门拜见老夫人来。”《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对月领了文凭,往东江米巷买了三顶 福建 头号官轿,算计自己、夫人、 大舍 乘坐。”《歧路灯》第九九回:“房下有两个小太太,上下不过二十三四天,俱生的是相公,那太爷就喜的了不成。不料这七天头上,那个小相公是对月风,这个新小相公是七日风,一齐都害了撮口脐风。”  ——《漢語大詞典》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1. 「争 」的异体字。
    夸 ( 誇 ) kuā/kuà《國語辭典》

    夸 [ kuā ]

    1. 奢侈。《荀子·仲尼》:「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唐·杨倞·注:「夸,奢侈也。」
    2. 姓。如战国时有仙人夸蛾。
    1. 炫耀。《列子·杨朱》:「而欲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史记·卷一○八·韩长孺传》:「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
    2. 称赞、赞美。唐·皮日休〈惜义鸟〉诗:「吾闻凤之贵,仁义亦足夸。」
    1. 骄矜自大。唐·韩愈〈乌氏庙碑铭〉:「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桓。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
    2. 美好的。《淮南子·修务》:「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阳文也。」
    3. 大。《文选·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
    白玉 bái yù
    (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晋书·慕容德载记》:“ 障水 得白玉,状若璽。”《红楼梦》第四回:“ 贾 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至于青瑶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杨自见。”
    (2).喻指豆腐。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豆腐诗》:“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  ——《漢語大詞典》
    簪 zān《國語辭典》

    簪 [ zān ]

    1. 古人用来绾发或固定头冠的头饰。 如:「头簪」。《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夫人脱簪珥叩头。」唐·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也称为「簪子 」。
    1. 插、戴。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并辑蛟龙书,同簪凤皇笔。」宋·苏轼〈答陈述古〉诗二首之一:「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
    2. 连缀。《仪礼·士丧礼》:「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汉·郑玄·注:「簪,连也。」

    簪 [ ​zēn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