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

李世民唐代〕《咏饮马

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
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水光马影

水光 shuǐ guāng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漢語大詞典》
鞍 ān《國語辭典》

鞍 [ ān ]

  1. 马背上的骑垫。即马鞍。《汉书·卷五四·李广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2. 地名。春秋时齐地,故址约今之山东省济南市。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侧 ( 側 ) cè/zè/zhāi
侧 [ cè ]
  1. 旁:~面。~影。~门。~室。~翼。~记(关于某些活动的侧面的报道)。
  2. 斜着:~重(zhòng )(偏重)。~射。~卧。~枝。~芽。辗转反~。
  3. 卑陋:~陋(a.偏僻简陋;b.指地位低下)。
侧 [ zè ]
     ◎ 同“”。
侧 [ zhāi ]
  1. 〔~歪〕倾斜,如“你看那人~~着走”。
马影(马影)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四十一 月光悄悄笙歌远,马影龙声归五云。
宋 陆游 夏日过摩诃池 纵辔迎凉看马影,袖鞭寻句听蝉声。  ——《骈字类编》
溜 liū/liù《國語辭典》

溜 [ liù ]

  1. 水流。汉·杜笃〈首阳山赋〉:「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唐·白居易〈溪中早春〉诗:「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2. 屋簷滴水的地方。《左传·宣公二年》:「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唐·孔颖达·正义:「溜谓簷下水溜之处。」
  3. 向下直潟的水。唐·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二五首之二○:「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
  4. 列。如:「这一溜有五栋房子。」
  1. 流利、顺畅、不结巴。如:「这名外籍生来台湾好几年了,国语说得很溜!」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皂头巾裹著额颅,斑竹篮提在手,叫歌声习演的腔儿溜。」

溜 [ liū ]

  1. 私自离开或进入。如:「溜课」、「溜回家」。《红楼梦·第九七回》:「一面想著,已溜到里间屋子门口,偷偷儿的瞧。」
  2. 滑动、滑落。如:「溜冰」、「溜滑梯」。
  3. 钻迎、卖弄、讨好。《红楼梦·第七一回》:「你想想你那老子娘,在那边管家爷们跟前比我们还更会溜呢!」
  4. 看、瞟。《红楼梦·第二六回》:「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红玉一溜。」
  5. 一种烹饪方法。用旺火沸油炒过或炸好食物,加糖或醋,勾芡后速炒成熟,汁液黏裹住食物。如:「醋溜白菜」。
  1. 形容词词尾,表示程度深。如:「乌溜溜」、「酸溜溜」、「光溜溜」。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横 ( 橫 ) héng/hèng
横 [ héng ]
  1. 跟地面平行的,与“”、“”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2.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相对:~写。~排。~向。~斜。纵~。
  3.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相对:~贯东西。
横 [ hèng ]
  1.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2.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