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口舌 kǒu shé
(1).口和舌。说话的器官。《易·说卦》:“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 孔颖达 疏:“取口舌为言语之具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利议》:“诸生闒茸无行……乃安得鼓口舌,申颜眉,预前议论是非国家之事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司马迁二大罪》:“二子之名,在天下者,加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牘。”
(2).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辞、言语。《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閒,虽臣等百餘人何益。’ 吕泽 彊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 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明 王琼 《双溪杂记》:“都御史 杨善 使虏,不恃一繒,以口舌晓譬,国威不屈。”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説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晋 人尚清谈,讲标格,常以寥寥数言,立致通显,所以那时的小说,多是记载畸行隽语的《世说》一类,其实是借口舌取名位的入门书。”
(3).指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引《杂五行书》:“舍西种梓楸各五根,令子孙孝顺,口舌消灭也。”《水浒传》第二四回:“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她宁愿话不投机,招丈夫对她发怒,也不愿看着他们兄弟之间起了口舌。”
(4).议论、谈论。 宋 苏轼 《书游汤泉诗后》:“惟 驪山 当往来之衝,华堂玉甃,独为胜絶,然坐 明皇 之累,为 杨 李 禄山 所污,使口舌之士,援笔唾駡,以为亡国之餘,辱莫大焉。”《红楼梦》第七七回:“这才乾浄,省得旁人口舌。”
(5).争吵;争执。《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 ——《漢語大詞典》
(2).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辞、言语。《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閒,虽臣等百餘人何益。’ 吕泽 彊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 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明 王琼 《双溪杂记》:“都御史 杨善 使虏,不恃一繒,以口舌晓譬,国威不屈。”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説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晋 人尚清谈,讲标格,常以寥寥数言,立致通显,所以那时的小说,多是记载畸行隽语的《世说》一类,其实是借口舌取名位的入门书。”
(3).指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引《杂五行书》:“舍西种梓楸各五根,令子孙孝顺,口舌消灭也。”《水浒传》第二四回:“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她宁愿话不投机,招丈夫对她发怒,也不愿看着他们兄弟之间起了口舌。”
(4).议论、谈论。 宋 苏轼 《书游汤泉诗后》:“惟 驪山 当往来之衝,华堂玉甃,独为胜絶,然坐 明皇 之累,为 杨 李 禄山 所污,使口舌之士,援笔唾駡,以为亡国之餘,辱莫大焉。”《红楼梦》第七七回:“这才乾浄,省得旁人口舌。”
(5).争吵;争执。《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 ——《漢語大詞典》
贫穷(貧窮)pín qióng
(1).贫苦困厄。谓缺少财物,困顿不顺。《荀子·性恶》:“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史记·苏秦列传》引此作“贫贱”。
(2).指缺少资财。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他见我贫穷,齎发与我两个银子,教我上朝应举去。” 杨沫 《我的生平》:“父亲不知去向,哥哥也不肯回家,只剩下我带着两个幼小的妹妹守着贫穷垂危的母亲。”
(3).指穷人。《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廩,赐贫穷,振乏絶。”《汉书·董仲舒传》:“今吏既亡教训於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姦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魏书·释老志》:“后有出贷,先尽贫穷,徵债之科,一準旧格。” ——《漢語大詞典》
(2).指缺少资财。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他见我贫穷,齎发与我两个银子,教我上朝应举去。” 杨沫 《我的生平》:“父亲不知去向,哥哥也不肯回家,只剩下我带着两个幼小的妹妹守着贫穷垂危的母亲。”
(3).指穷人。《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廩,赐贫穷,振乏絶。”《汉书·董仲舒传》:“今吏既亡教训於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姦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魏书·释老志》:“后有出贷,先尽贫穷,徵债之科,一準旧格。” ——《漢語大詞典》
徒尔(徒爾)tú ěr
徒然,枉然。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四:“石犬不可吠,铜駞徒尔为。” 唐 李颀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诗:“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乃知小人,徒尔纷纷。” 朱琦 《感事》诗:“难虞正须才,孤愤亦徒尔。”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