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爱贤筑金台,四方豪俊承风来。
蓬莱岛边采珠客,西望人寰星汉隔。千重叠浪耸云高,
万里平沙连月白。海中洞穴寻难极,水底鲛人半相识。
玄蚌初开影暂明,骊龙欲近威难逼。辛苦风涛白首期,
得珠却恨求珠时。隋侯殁世几千载,只今薄俗空嗤嗤。
燕王爱贤筑金台,四方豪俊承风来。秦王烧书杀儒客,
肘腋之中千里隔。去年八月幽并道,昭王陵边哭秋草。
今年二月游函关,秦家城外悲河山。河上山边车马路,
残日青烟五陵树。
关东病儒客梁城,五岁十回逢乱兵。烧人之家食人肉,
狼虎炽心都未足。城里愁云不开城,城头野草春还绿。
五十馀年忠烈臣,临难守节羞谋身。堂上英髦沉白刃,
门前舆隶乘朱轮。千古伤心汴河水,阴天落日悲风起。
万里平沙连月白。海中洞穴寻难极,水底鲛人半相识。
玄蚌初开影暂明,骊龙欲近威难逼。辛苦风涛白首期,
得珠却恨求珠时。隋侯殁世几千载,只今薄俗空嗤嗤。
燕王爱贤筑金台,四方豪俊承风来。秦王烧书杀儒客,
肘腋之中千里隔。去年八月幽并道,昭王陵边哭秋草。
今年二月游函关,秦家城外悲河山。河上山边车马路,
残日青烟五陵树。
关东病儒客梁城,五岁十回逢乱兵。烧人之家食人肉,
狼虎炽心都未足。城里愁云不开城,城头野草春还绿。
五十馀年忠烈臣,临难守节羞谋身。堂上英髦沉白刃,
门前舆隶乘朱轮。千古伤心汴河水,阴天落日悲风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燕 yàn/yān《國語辭典》
燕 [ yàn ]
名- 鸟纲燕科各种鸟类的通称。种类繁多,约有七十余种。体小翼大,飞行力强,尾长,分叉呈剪刀状。背黑腹白、脚短,不利于步行。每年产卵二、三次,每次约三至六个 卵。常见的有毛脚燕、赤腰燕、洋燕、家燕等。俗称为「燕子」。也称为「乌衣」。
- 宴饮。《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通「䜩」、「宴」。
燕 [ yān ]
名- 国名:➊ 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➋ 东晋时鲜卑慕容氏称帝,国号燕,分为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
- 姓。如汉代有燕仓。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名-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動-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爱贤(爱贤)
唐 宋之问 梁宣王挽词三首 其一 爱贤唯报国,乐善不防身。 ——《骈字类编》
筑金(築金)zhù jīn
指 燕昭王 筑 黄金台 招贤事。喻好贤、求贤。 唐 韩偓 《赠隐逸》诗:“莫笑乱离方解印,犹胜颠蹶未抽簪。筑金诱得非名士,况是无人解筑金。” ——《漢語大詞典》
台 ( 檯 臺 颱 ) tái/tāi《國語辭典》
台 [ tāi ]
- 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
台 [ yí ]
動- 喜悅。《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通「怡」。
- 我。古人稱自己為「台」。《書經·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唐·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 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什麼」。《書經·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後漢書·四○·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 姓。如明代有台元。
四方 sì fāng
(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水浒传》第六六回:“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
(2).天下;各处。《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高诱 注:“抚,安也。四方,谓之天下也。”《新唐书·吐蕃传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柳杞 《好年胜景》:“他的父辈是个爱交游的流浪汉,凭一付担子,走遍四方。”
(3).指四方诸侯之国。《诗·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孔颖达 疏:“ 武王 既受得天之祜福,故四方诸侯之国皆贡献庆之。”《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 楚 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 楚国 ,不可救疗。”
(4).指京城以外的地区。《东观汉记·马廖传》:“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5).指四方之神。《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徧。” 郑玄 注:“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於四郊也。 句芒 在东, 祝融 、 后土 在南, 蓐收 在西, 玄冥 在北。”《礼记·祭法》:“四坎坛,祭四方也。” 郑玄 注:“四方,即谓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祭山林、丘陵於坛,川谷於坎。”《汉书·礼乐志》:“练时日,侯有望,焫膋萧,延四方。” 颜师古 注:“四方,四方之神也。”
(6).指正方形或立方体。《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如:四方桌;四方匣子。 ——《漢語大詞典》
(2).天下;各处。《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高诱 注:“抚,安也。四方,谓之天下也。”《新唐书·吐蕃传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柳杞 《好年胜景》:“他的父辈是个爱交游的流浪汉,凭一付担子,走遍四方。”
(3).指四方诸侯之国。《诗·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孔颖达 疏:“ 武王 既受得天之祜福,故四方诸侯之国皆贡献庆之。”《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 楚 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 楚国 ,不可救疗。”
(4).指京城以外的地区。《东观汉记·马廖传》:“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5).指四方之神。《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徧。” 郑玄 注:“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於四郊也。 句芒 在东, 祝融 、 后土 在南, 蓐收 在西, 玄冥 在北。”《礼记·祭法》:“四坎坛,祭四方也。” 郑玄 注:“四方,即谓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祭山林、丘陵於坛,川谷於坎。”《汉书·礼乐志》:“练时日,侯有望,焫膋萧,延四方。” 颜师古 注:“四方,四方之神也。”
(6).指正方形或立方体。《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如:四方桌;四方匣子。 ——《漢語大詞典》
豪俊 háo jùn
亦作“ 豪儁 ”。亦作“ 豪雋 ”。
(1).指才智杰出的人。 汉 贾谊 《过秦论上》:“隳名城,杀豪俊。”《汉书·董仲舒传》:“故广延四方之豪儁,郡国诸侯公选贤良修絜博习之士,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明史·刘基宋濂等传赞》:“ 太祖 既下 集庆 ,所至收揽豪雋,徵聘名贤,一时韜光韞德之士幡然就道。” 朱德 《上黔灵山》诗:“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2).气魄大,行为特出。《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刘旻》:“ 兀欲 性豪儁, 汉 使者至,輒以酒肉困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上:“ 晏元献公 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性豪俊,所至延宾客,一时名士多出其门。” 明 唐顺之 《葛母传》:“ 容菴翁 豪雋有气概,游於商贾中,能自见其奇。” 清 吴敏树 《吴云台哀辞》:“独其意气豪俊,可悲也。”
(3).谓诗文豪放雄劲。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二千石’、‘揄扬九重万乘主,謔浪赤墀金锁贤’……集中此等语至多,世俱以其词豪俊动人,故不深考耳。” 宋 文天祥 《〈集杜诗·萧从事涛夫〉序》:“其兄 敬夫 ,诗尤豪俊。”
(4).指笔力雄健浑厚。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子美 笔力豪雋,以超迈横絶为奇; 圣俞 覃思精微,以深远閒淡为意。”
(5).犹言豪华美丽。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到如今白马红缨彩色新,一弄儿多豪俊。” ——《漢語大詞典》
(1).指才智杰出的人。 汉 贾谊 《过秦论上》:“隳名城,杀豪俊。”《汉书·董仲舒传》:“故广延四方之豪儁,郡国诸侯公选贤良修絜博习之士,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明史·刘基宋濂等传赞》:“ 太祖 既下 集庆 ,所至收揽豪雋,徵聘名贤,一时韜光韞德之士幡然就道。” 朱德 《上黔灵山》诗:“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2).气魄大,行为特出。《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刘旻》:“ 兀欲 性豪儁, 汉 使者至,輒以酒肉困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上:“ 晏元献公 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性豪俊,所至延宾客,一时名士多出其门。” 明 唐顺之 《葛母传》:“ 容菴翁 豪雋有气概,游於商贾中,能自见其奇。” 清 吴敏树 《吴云台哀辞》:“独其意气豪俊,可悲也。”
(3).谓诗文豪放雄劲。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二千石’、‘揄扬九重万乘主,謔浪赤墀金锁贤’……集中此等语至多,世俱以其词豪俊动人,故不深考耳。” 宋 文天祥 《〈集杜诗·萧从事涛夫〉序》:“其兄 敬夫 ,诗尤豪俊。”
(4).指笔力雄健浑厚。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子美 笔力豪雋,以超迈横絶为奇; 圣俞 覃思精微,以深远閒淡为意。”
(5).犹言豪华美丽。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到如今白马红缨彩色新,一弄儿多豪俊。” ——《漢語大詞典》
承风(承風)chéng fēng
(1).接受教化。《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2).谓迎合上官的意图。风,口风。《后汉书·庞参传》:“ 参 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毁,以所举用忤帝旨,司隶承风案之。”《明史·唐文献传》:“ 文献 曰:‘亦知公无意杀之也,第臺省承风下石,而公不早讫此狱,何辞以谢天下!’” ——《漢語大詞典》
(2).谓迎合上官的意图。风,口风。《后汉书·庞参传》:“ 参 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毁,以所举用忤帝旨,司隶承风案之。”《明史·唐文献传》:“ 文献 曰:‘亦知公无意杀之也,第臺省承风下石,而公不早讫此狱,何辞以谢天下!’”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