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几曾着眼看侯王?

朱敦儒宋代〕《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几曾着眼侯王

几曾(幾曾)jǐ zēng
何曾,那曾。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宋 史达祖 《临江仙》词:“倦客如今老矣,旧游可奈春何!几曾湖上不经过。”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老汉活偌大年纪,几曾看见什么紫金鎚。”《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自古及今,几曾看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做个名士的?” 叶圣陶 《苦菜》:“我以前几曾真将劳力成就过一件事物?”  ——《漢語大詞典》
着眼(著眼)zhuó yǎn
(1).犹举目;入眼。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唐寅 《警世》诗之一:“措身物外谢时名,著眼閒中看世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废池吹縠,野田方罫,著眼都如画。”
(2).(从某方面)考虑;观察。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周纪·赧王》:“买骨大须著眼,若是假骨,千里马断不至矣。”  ——《漢語大詞典》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侯王 hóu wáng
泛指诸侯。《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史记·项羽本纪》:“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晋 陆机 《五等论》:“ 汉 矫 秦 枉,大启侯王,境土踰溢,不遵旧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