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

万俟咏宋代〕《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怕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梅花向来匆匆结子枝头

梅花 méi huā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六》:“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唐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诗:“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 杨朔 《茶花赋》:“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2).雪花名色的一种。因形似梅花,故称。《水浒传》第九三回:“这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
(3).指梅花纸帐。 元 谢宗可 《纸帐》诗:“清悬四壁 剡溪 霜,高卧梅花月半牀。”参见“ 梅花纸帐 ”。
(4).《梅花落》的省称。 唐 李白 《观胡人吹笛》诗:“十月 吴 山晓,《梅花》落 敬亭 。” 宋徽宗 《眼儿媚》词:“家山何处,忍听 羌 笛,吹彻《梅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鐘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参见“ 梅花落 ”。
(5). 扬州 梅花岭 的省称。 清 赵翼 《叶保堂明经多购抄本异书偶有感触辄韵之》:“生嫌棣萼枝偏暖,死葬 梅花 土亦香。”自注:“葬 梅花岭 。”参见“ 梅花岭 ”。
(6).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之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擤擤鼻子,就是要梅花;眨眨眼睛,是要黑桃。”  ——《漢語大詞典》
向来(嚮來)xiàng lái
(1).刚才;方才。《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佗 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蓱齏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沛国 刘璡 ,尝与兄 瓛 连栋隔壁, 瓛 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 瓛 怪问之,乃曰:‘向来未著衣帽故也。’” 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向来献语,少府何须漫怕!” 宋 陆游 《夏雨》诗:“向来秧底乾欲裂,白水漫漫俄盈陂。”
(2).立时;即刻。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緡;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宋 辛弃疾 《浣溪沙》词:“歌串如珠箇箇匀,被花勾引笑和顰,向来惊动画梁尘。”
(3).后来;以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鬼手中出一铁凿,可尺餘,安著都督头,便举椎打之。都督云:‘头觉微痛。’向来转剧,食顷便亡。”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候向来城寨修完了毕,别奏取旨。”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从此略施经国手,向来閒却著书年。”
(4).从来;一向。 唐 唐彦谦 《玉蕊》诗:“向来尘不杂,此夜月仍光。” 元 张养浩 《登泰山》诗:“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这几年以来,所收米穀布帛,分毫不敢妄用,尽数开载在那册籍上。今日交付二弟,表为兄的向来心迹,也教众乡尊得知。”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有些人,谁也不和谁说话,谁也不看谁,仿佛向来就不认识。”
(5).从前;过去;原来。 宋 杨万里 《晚过常州》诗:“人民城廓依然是,只有向来鬚鬢非。” 明 高启 《登西城门》诗:“向来禾黍地,雨露长榛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得行。”
(1).从前;一向。 唐 元稹 《竞渡》诗:“草木霑我润,豚鱼望我蕃。嚮来同竞辈,岂料由我存。”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梅花身份絶高,嚮来未经人道。”
(2).犹近来。 宋 万俟咏 《木兰花慢》词:“梅花嚮来始别,又怱怱、结子满枝头。”  ——《漢語大詞典》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1. 「別 」的異體字。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匆匆 cōng cōng
(1).匆匆。匆忙貌。《三国志·吴志·孙和传》:“ 权 登 白爵观 见,甚恶之,敕 据 晃 等无事忩忩。”《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忩忩独自入城门,行止因由请宣唱。” 元 萨都剌 《送外舅慎翁之燕京》诗:“ 扬子江 头柳色浓,小窓春雨去忩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题壁诗》:“有人过 邯郸 ,见题壁云:生死世间原草草,功名梦里太忩忩。”
(2).悲哀貌。《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我佛慈悲告 目连 ,不要忩忩且近前。” 蒋礼鸿 通释:“忩忩,悲哀。” 句道兴 本《搜神记》:“命在於天,非我能治。卿且去,宜急告父母知,莫令忩忩。”
(3).纷争貌。《敦煌变文集·茶酒论》:“阿你两箇,何用忩忩?” 蒋礼鸿 通释:“这里指茶和酒纷争。”  ——《漢語大詞典》
结子(結子)jié zǐ
植物结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二:“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自笑公门嬾桃李,五更结子要风催。”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你看,它又不开花,又不结子。”
(1).指用线、丝、草绳等结成之物。《水浒传》第五六回:“下面一个婭嬛上来,就侧首春臺上,先摺了一领紫绣围领……一条红緑结子,并手帕一包。”《红楼梦》第二四回:“ 袭人 被 宝釵 烦了去打结子了。” 王西彦 《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 李娃娃 把‘行床’的木栅门关得铁紧,上了闩,还用稻草绳把它绑住,结子打在里面。”
(2).比喻疑难困惑的关键。 艾芜 《百炼成钢》第六章:“她觉得她心里的一个结子,现在突然一下散了,感到非常的愉快。”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 姓。
枝头(枝頭)zhī tóu
树梢;树枝上。 唐 元稹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诗:“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 宋 翁森 《四时读书乐》诗:“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戴望舒 《残叶之歌·男子》:“你看,湿了雨珠的残叶,摇摇地停在枝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