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丝 ( 絲 ) sī
丝 [ sī ]
-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
-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
-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
-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 错误:~错。记~。
-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姓。
摇金(摇金)
陆游 诗 湖光涨绿分烟浦,柳色摇金映市楼。 ——《分类字锦》
带 ( 帶 ) dài
带 [ dài ]
-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 车轮胎:车~。外~。
- 区域:地~。温~。
- 佩戴,披挂:~孝。~剑。
-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 含有,呈现:~电。~伤。
-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铺 ( 鋪 ) pū/pù
铺 [ pū ]
- ◎ 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开摊平。~床。~垫(a.卧具;b.衬托,陪衬,写作技巧之一)。~张。平~直叙。
- 商店:饭~。肉~。~面。
- 床:床~。搭~。卧~。
- 旧时的驿站:三十里~。
新翠 xīn cuì
犹新绿。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漢語大詞典》
雅称(雅稱)yǎ chēng
(1).素称。《后汉书·韦彪传》:“好学洽闻,雅称儒宗。”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
(2).美称。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经》:“而今之致餼於人者,反借以为雅称,是以鬼事人也。” ——《漢語大詞典》
(2).美称。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经》:“而今之致餼於人者,反借以为雅称,是以鬼事人也。” ——《漢語大詞典》
莺 ( 鶯 ) yīng
莺 [ yīng ]
- 〔黄~〕即“黄鹂”。
- 〔夜~〕文学上指“歌鸲”一类叫声清脆婉转的鸟。
- 鸟类的一科,身体小,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叫的声音清脆,吃昆虫,是益鸟:~歌燕舞。
调舌(調舌)tiáo shé
(1).啼鸣。 宋 邵雍 《暮春吟》:“梁间新燕未调舌,天末归鸿已着行。” 金 元好问 《杨柳》诗:“杨柳青青沟水流,鶯儿调舌弄娇柔。”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诗者,人之精神也;人老则精神衰葸,往往多頽唐浮泛之词, 香山 、 放翁 尚且不免,而况后人乎?故余有句云:‘鶯老莫调舌,人老莫作诗。’”
(2).学说话。 梁启超 《阿庄》诗:“ 阿庄 始生今周晬,蕙质已与常儿殊。调舌渐闻鶯恰恰,扶牀更见蟹跦跦。”
(3).耍嘴皮子。 明 邵璨 《香囊记·媾媒》:“不要调舌,且説正经事。” ——《漢語大詞典》
(2).学说话。 梁启超 《阿庄》诗:“ 阿庄 始生今周晬,蕙质已与常儿殊。调舌渐闻鶯恰恰,扶牀更见蟹跦跦。”
(3).耍嘴皮子。 明 邵璨 《香囊记·媾媒》:“不要调舌,且説正经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