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越长(越長)yuè cháng
谓不遵长幼礼数,逾越尊长。《国语·齐语》:“政既成,乡不越长,朝不越爵。” 韦昭 注:“乡里以齿,长幼不相逾也。” ——《漢語大詞典》
城 chéng《國語辭典》
城 [ chéng ]
名- 古时环绕京师或围绕某一区域以供防守的大围墙。《广韵·平声·清韵》:「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 都市。如:「京城」、「城市」。
- 姓。如战国时有城浑。
- 筑城。《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是月,城西宁。」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限 xiàn《國語辭典》
限 [ xiàn ]
名- 险阻、要塞。《说文解字·𨸏部》:「限,阻也。」《战国策·秦策一》:「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 门槛。如:「门限」、「户限」。《后汉书·卷一八·臧宫传》:「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
- 指定的范围、止境。如:「期限」、「界限」、「下限」、「无限」、「有限」。《晋书·卷四七·傅玄传》:「六年之限,日月浅近,不周黜陟。」
- 限制、不许超越。如:「人数不限」、「不可限量」、「限五月完工。」《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诗:「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至于(至於)zhì yú
亦作“ 至於 ”。
(1).到;达到。于,助词,无义。《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论语·学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 宋 苏轼 《表忠观碑》:“是以其民至於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添兵》:“ 五代 之际,四方割裂,以区区中州之地, 晋 汉 之兵尝至於数十万人。”
(2).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国语·周语中》:“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於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注意于大众的艺术家,来注意于这些东西,大约也未必错,至于仍要加以提炼,那也是无须赘说的。”
(3).连词。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犹竟至于,甚至于。《北史·魏彭城王勰传》:“自 孝文 不豫, 勰 常居中,亲侍医药,夙夜不离左右,至於衣不解带,乱首垢面。”
(4).连词。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结果。犹以致于。《后汉书·宦者传论》:“ 竇武 、 何进 ,位崇戚近,乘九服之嚣怨,协羣英之埶力,而以疑留不断,至於殄败。” 鲁迅 《书信集·致翟永坤》:“我因居处不大,所以书籍稿件,无法布置,至于常易散失,实为困难。”
(5).连词。犹即使是,即便是。《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唐 杜荀鹤 《乱后逢村叟》诗:“还似平寧徵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至於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6).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犹竟然。《史记·伍子胥列传》:“今子故 平王 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少年饮之,至於口鼻出血,盖性极暖也。” ——《漢語大詞典》
(1).到;达到。于,助词,无义。《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论语·学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 宋 苏轼 《表忠观碑》:“是以其民至於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添兵》:“ 五代 之际,四方割裂,以区区中州之地, 晋 汉 之兵尝至於数十万人。”
(2).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国语·周语中》:“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於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注意于大众的艺术家,来注意于这些东西,大约也未必错,至于仍要加以提炼,那也是无须赘说的。”
(3).连词。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犹竟至于,甚至于。《北史·魏彭城王勰传》:“自 孝文 不豫, 勰 常居中,亲侍医药,夙夜不离左右,至於衣不解带,乱首垢面。”
(4).连词。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结果。犹以致于。《后汉书·宦者传论》:“ 竇武 、 何进 ,位崇戚近,乘九服之嚣怨,协羣英之埶力,而以疑留不断,至於殄败。” 鲁迅 《书信集·致翟永坤》:“我因居处不大,所以书籍稿件,无法布置,至于常易散失,实为困难。”
(5).连词。犹即使是,即便是。《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唐 杜荀鹤 《乱后逢村叟》诗:“还似平寧徵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至於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6).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犹竟然。《史记·伍子胥列传》:“今子故 平王 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少年饮之,至於口鼻出血,盖性极暖也。” ——《漢語大詞典》
泰 tài《國語辭典》
泰 [ tài ]
形- 順適如意、命運亨通。如:「泰運」。
- 舒適、安樂。如:「福體康泰」、「國泰民安」。
- 奢侈。如:「驕泰」、「奢泰」。
- 暢通。如:「天地交泰」。
- 極。如:「泰西」。
- 甚。如:「泰過」。通「太」。
-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為天地交而二氣通之象。
- 泰國的簡稱。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