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之仁薰两邑,歌谣已自盈阡陌。
顾清〔明代〕《固齿白玉膏歌为祁通判作》
神仙玉膏人不识,煮玉和云化为液。溪藤均敷藤一色,嗅之馨香扪无迹。
罗千有家蛲蚑宅,风淩火焮震摇兀,剪而封之还如石。
我闻三年索不得,使君一封盈数百。端棱而方长而白,桓圭两挺瑶琚析。
老罗见之三太息,君来何迟使予厄。龈之边兮腭之侧,启封粲然云白黑。
炎熇以清震淩息,坐令食饮滋甘泽。使君之仁薰两邑,歌谣已自盈阡陌。
我歌玉膏裁举一,玉兮固齿仁固国。我与斯人同寿域,玉膏之歌兮歌宁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使君 shǐ jūn
(1). 汉 时称刺史为使君。《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2).尊称州郡长官。《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张松 ﹞还,疵毁 曹公 ,劝 璋 自絶,因説 璋 曰:‘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唐 张籍 《苏州江岸留别乐天》诗:“莫忘使君吟咏处, 汝坟湖 北 武丘 西。” 宋 王禹偁 《寒食》:“使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3).对人的尊称。 清 秋瑾 《柬某君》诗:“苍天有意磨英骨,青眼何人识使君?”
尊称奉命出使的人。《汉书·王訢传》:“使君顓杀生之柄,威震郡国。” 颜师古 注:“为使者,故谓之使君。”《后汉书·寇恂传》:“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四岳分巡狩,东方属使君。” ——《漢語大詞典》
(2).尊称州郡长官。《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张松 ﹞还,疵毁 曹公 ,劝 璋 自絶,因説 璋 曰:‘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唐 张籍 《苏州江岸留别乐天》诗:“莫忘使君吟咏处, 汝坟湖 北 武丘 西。” 宋 王禹偁 《寒食》:“使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3).对人的尊称。 清 秋瑾 《柬某君》诗:“苍天有意磨英骨,青眼何人识使君?”
尊称奉命出使的人。《汉书·王訢传》:“使君顓杀生之柄,威震郡国。” 颜师古 注:“为使者,故谓之使君。”《后汉书·寇恂传》:“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四岳分巡狩,东方属使君。”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仁 rén《國語辭典》
仁 [ rén ]
動- 親愛。如:「仁民愛物」。
- 寬惠善良的德行。如:「仁愛」。《論語·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 有仁德的人。如:「泛愛眾而親仁。」
- 一般人。如:「同仁」。通「人」。
- 果核中的種子。如:「果仁」、「杏仁」、「桃仁」、「花生仁」。
- 姓。如五代時有仁裕。
- 寬厚、有德性的。如:「仁政」、「仁心仁術」、「仁人君子」。
- 有感覺、感受的。如:「麻木不仁」。
薰 xūn《國語辭典》
薰 [ xūn ]
名- 植物名。豆科零陵香属,多年生草本。叶细长,对生,赤花,黑实,具香气。可去臭气,治伤寒、头痛及腰痛等。也称为「蕙草」。
- 香气。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 烟气。《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二四》:「寻烟染芬,薰息犹芳。」
- 以火灼炙、烧灼。如:「薰鱼」、「薰肉」、「利欲薰心」。《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将穿响作内焚穬火薰之,潜氐歼焉。」通「熏」。
- 感染、感化。如:「薰陶」。唐·韩愈〈争臣论〉:「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宋·程颐〈论经筵第一劄子〉:「今士大夫家善教弟子者,亦必延名德端方之士,与之居处,使之薰染成性。」
- 教训。《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那意思,想著要把乾纲振起来,薰她一薰。」
- 温暖的、和煦的。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两邑(两邑)
公羊辛未取郜辛巳取防传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月而再取也何言乎一月而再取注据取漷东田及沂西田亦一月再取两邑不日 ——《骈字类编》
歌谣(歌謡)gē yáo
(1).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则统称为歌谣。《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謡。” 毛 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謡。”《汉书·艺文志》:“自 孝武 立乐府而采歌謡,於是有 代 赵 之謳, 秦 楚 之风,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序》:“今採捃经传,爰及歌謡,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於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老残游记》第十回:“揭开来看,也有诗,也有文,惟长短句子的歌謡最多,俱是手録,字迹娟好。”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船头和船尾的两个船夫时时交换着几声呼喝,像是歌谣,又像是行舟的术语。”
(2).歌唱。《荀子·礼论》:“歌謡謸笑,哭泣諦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夜闻诸女歌謡。”
(3).歌颂。《北史·裴廷儁传》:“又命主簿 酈惲 修起学校,礼教大行,人歌謡之。” 唐 姚鹄 《襄州献卢尚书》诗:“礼乐政行凋敝俗,歌謡声彻帝王都。”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先帝升遐,当今嗣国,宗祀明堂,歌謡圣德。” ——《漢語大詞典》
(2).歌唱。《荀子·礼论》:“歌謡謸笑,哭泣諦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夜闻诸女歌謡。”
(3).歌颂。《北史·裴廷儁传》:“又命主簿 酈惲 修起学校,礼教大行,人歌謡之。” 唐 姚鹄 《襄州献卢尚书》诗:“礼乐政行凋敝俗,歌謡声彻帝王都。”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先帝升遐,当今嗣国,宗祀明堂,歌謡圣德。”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盈 yíng《國語辭典》
盈 [ yíng ]
动- 充满。汉·王充《论衡·论死》:「以囊橐盈粟米,米在囊中。」《金史·卷一一六·徒单兀典传》:「随军妇女弃掷幼稚,哀号盈路。」
- 足、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首之二:「使天下举首戴且者,盈其愿而退,则后世之书,可胜传哉?」
- 增加。《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土圭测景,不缩不盈。」
- 过多。《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致求盈余,但自苦耳。」通「赢」。
- 骄傲、自满。《易经·谦卦·彖曰》:「人道恶盈而好谦。」《抱朴子·外篇·安贫》:「夫藏多者亡厚,好谦者忌盈。」
- 丰富、饱满。《文选·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西游记·第四○回》:「霜凋红叶林林瘦,雨熟黄粱处处盈。」
阡陌 qiān mò
(1).田界。《史记·秦本纪》:“﹝ 商鞅 ﹞为田开阡陌。” 司马贞 索隐引《风俗通》:“南北曰阡,东西曰陌。 河 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如今大户田连阡陌,小民无立锥之地。” 徐迟 《狂欢之夜》:“山的那一面又是千顷万顷的黄金的熟稻田。山峰成了大地田园中的阡陌。”
(2).泛指田间小路。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又聚会祀 西王母 ,设祭於街巷阡陌,博奕歌舞。”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清 唐孙华 《春日病中杂咏》之五:“却羡田间多野老,往来阡陌杖藜轻。” 茅盾 《水藻行》一:“河流弯弯地向西去,像一条黑蟒,爬过阡陌纵横的稻田和不规则形的桑园。”
(3).田野,垄亩。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陈涉 ﹞躡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 。”一说,“阡陌”当从《史记》作“什伯”,指行伍。见 清 俞樾 《诸子平议·贾子一》。 晋 陆机 《豪士赋》序:“援旗誓众,奋於阡陌之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儒者舍其耒耟,荒其阡陌,而皇皇持梃荷戈。” 夏衍 《秋瑾传》序幕:“蔚蓝的天,远远的阡陌,坟堆,路旁和坟边的樟柏杂树,太阳直射着。”
(4).喻途径,门路。 晋 王羲之 《荀葛帖》:“大期贤达兴废之道,不审谓粗得阡陌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 卢文弨 补注:“阡陌,犹言途径。” 唐 颜师古 《〈汉书〉叙例》:“今则寻文究例,普更刊整,澄荡愆违,审定阡陌,就其区域,更为局界。” 清 戴名世 《意园制义自序》:“故余之文章,意度各殊,波澜不一,不可以一定之阡陌畦径求也。”
(5).千百。形容众多。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椎埋穿掘之党,阡陌成羣。” 宋 王安石 《哭王会》诗:“布衣阡陌动成羣,卓犖高才独见君。” ——《漢語大詞典》
(2).泛指田间小路。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又聚会祀 西王母 ,设祭於街巷阡陌,博奕歌舞。”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清 唐孙华 《春日病中杂咏》之五:“却羡田间多野老,往来阡陌杖藜轻。” 茅盾 《水藻行》一:“河流弯弯地向西去,像一条黑蟒,爬过阡陌纵横的稻田和不规则形的桑园。”
(3).田野,垄亩。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陈涉 ﹞躡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 。”一说,“阡陌”当从《史记》作“什伯”,指行伍。见 清 俞樾 《诸子平议·贾子一》。 晋 陆机 《豪士赋》序:“援旗誓众,奋於阡陌之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儒者舍其耒耟,荒其阡陌,而皇皇持梃荷戈。” 夏衍 《秋瑾传》序幕:“蔚蓝的天,远远的阡陌,坟堆,路旁和坟边的樟柏杂树,太阳直射着。”
(4).喻途径,门路。 晋 王羲之 《荀葛帖》:“大期贤达兴废之道,不审谓粗得阡陌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 卢文弨 补注:“阡陌,犹言途径。” 唐 颜师古 《〈汉书〉叙例》:“今则寻文究例,普更刊整,澄荡愆违,审定阡陌,就其区域,更为局界。” 清 戴名世 《意园制义自序》:“故余之文章,意度各殊,波澜不一,不可以一定之阡陌畦径求也。”
(5).千百。形容众多。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椎埋穿掘之党,阡陌成羣。” 宋 王安石 《哭王会》诗:“布衣阡陌动成羣,卓犖高才独见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