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尔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留。

欧阳修宋代〕《鬼车

嘉佑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
天愁无光月不出。浮云蔽天众星没,
举手向空如抹漆。天昏地黑有一物,
不见其形,但闻其声。
其初切切凄凄,或高或低,
乍似玉女调玉笙,众管参差而不齐。
既而咿咿呦呦,若轧若抽,
又如百两江州车,回轮转轴声哑呕。
鸣机夜织锦江上,群鴈惊起芦花洲。
吾谓此何声,初莫穷端田。
老婢扑灯呼儿曲,云此怪鸟无匹俦。
其名为鬼车,夜载百鬼凌空游。
其声虽小身甚大,翅如车轮排十头。
凡鸟有一口,其鸣已啾啾。
此鸟十头有十口,口插一舌连一喉。
一口出一声,千声百响更相酬。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雠。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头落,断颈至今青血流。
尔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留。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惊辄堕。
有时余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
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
吉凶在人不在物,一蛇两头反为祥。
却呼老婢炷灯火,卷帘开户清华堂。
须臾云散众星出,夜静皎月流清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尔来相距三千昼藏夜出鸺留

尔来(爾來)ěr lái
(1).从那时以来。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 塞通人烟。”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尔来三十有七载,看花恍惚如游仙。”
(2).近来。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 宋 王安石 《收盐》诗:“尔来贼盗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尔来索居 仙台 ,又复匝月。” 郭沫若 《东风集·再出夔门》:“一九一三年秋,第一次乘 长江 轮船,东出 夔门 ,经过 三峡 ,尔来往返均乘飞机,与 三峡 不见者四十又八年。”  ——《漢語大詞典》
相距 xiāng jù
(1).对峙。距,通“ 拒 ”。《史记·商君列传》:“军既相距, 卫鞅 遗 魏 将 公子卬 书。”《新五代史·杂传四·赵犨》:“是时, 梁 将 刘鄩 等与 庄宗 相距 澶 魏 之间,兵数败。” 宋 曾巩 《阆州张侯庙记》:“侯( 张飞 )以智勇为将,号万人敌,当 蜀 之初,与 魏 将 张郃 相距於此。”
(2).相隔;相互间距离。 明 宋濂 《玉兔泉联句》引:“独予父子与 孟兼 居 越 西,相距仅半舍。”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卷一:“舟沿洲而行,相距纔数武,见洲上有一人与舟并行,迟速适相等。”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是愤怒》:“从城外的家到城里的办公处,相距约莫有一里光景路。”  ——《漢語大詞典》
三千 sān qiān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漢語大詞典》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昼藏(昼藏)
宋书自序传一门既陷妖党兄弟并应从诛逃伏草泽常虑及祸而沈预家甚彊富志相陷灭林子与诸兄昼藏夜出即货所居宅营墓葬父祖诸叔凡六丧俭而有礼  ——《骈字类编》
夜出
左传楚子入飨于郑九献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飨毕夜出 史记陈丞相世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遂入关将散兵复东川后汉书邓晨传更始立以晨为将军与光武略地颍 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发宋书自序传见昼藏下 宋史贾逵传一夕烽火屡 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神仙传见晨入下  ——《骈字类编》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鸺留(鵂留)xiū liú
见“ 鵂鶹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