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道士 dào shì
(1).有道之士,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介子推 曰:‘ 推 闻君子之道,謁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后汉书·第五伦传》:“﹝ 第五伦 ﹞遂将家属客 河东 ,变名姓,自称 王伯齐 ,载盐往来 太原 、 上党 ,所过輒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亲友故人莫知其处。”
(2).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汉书·王莽传下》:“卫将军 王涉 素养道士 西门君惠 。 君惠 好天文讖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 鬼谷子 。”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君昆弟六人,先君而殁者四人。其一人尝为 郑 之 滎泽 尉,信道士长生不死之説。既去官,絶不营人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潘烂头》:“ 潘烂头 ,不知何许人,为道士于 京江 ,有异术。”
(3).道教徒。《梁书·沈约传》:“﹝ 沈约 ﹞乃呼道士奏赤章於天,称禪代之事,不由己出。”《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 齐 主还 鄴 ,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论难於前,遂敕道士皆剃髮为沙门。” 胡三省 注:“道家虽曰宗 老子 ,而 西汉 以前未尝以道士自名,至 东汉 始有道士 张道陵 、 于吉 等,其实与佛教皆起於 东汉 之时。” 俞平伯 《重过西园码头》:“受罪有和尚道士可以超度,想呼奴唤婢则有泥塑的金童玉女。”
(4).佛教徒;和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道潜》:“ 恢 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 潜 曰:‘君自覩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松公 故喜佛法, 树勋 投其意指,公大赏鉴,因命易装为道士。” ——《漢語大詞典》
(2).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汉书·王莽传下》:“卫将军 王涉 素养道士 西门君惠 。 君惠 好天文讖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 鬼谷子 。”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君昆弟六人,先君而殁者四人。其一人尝为 郑 之 滎泽 尉,信道士长生不死之説。既去官,絶不营人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潘烂头》:“ 潘烂头 ,不知何许人,为道士于 京江 ,有异术。”
(3).道教徒。《梁书·沈约传》:“﹝ 沈约 ﹞乃呼道士奏赤章於天,称禪代之事,不由己出。”《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 齐 主还 鄴 ,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论难於前,遂敕道士皆剃髮为沙门。” 胡三省 注:“道家虽曰宗 老子 ,而 西汉 以前未尝以道士自名,至 东汉 始有道士 张道陵 、 于吉 等,其实与佛教皆起於 东汉 之时。” 俞平伯 《重过西园码头》:“受罪有和尚道士可以超度,想呼奴唤婢则有泥塑的金童玉女。”
(4).佛教徒;和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道潜》:“ 恢 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 潜 曰:‘君自覩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松公 故喜佛法, 树勋 投其意指,公大赏鉴,因命易装为道士。” ——《漢語大詞典》
十二 shí èr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漢語大詞典》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往还(往還)wǎng huán
(1).往返;来回。《列子·黄帝》:“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 晋 郭璞 《江赋》:“介鲸乘涛以出入,鯼鮆顺时而往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军行迟速》:“而帝问往还几日, 懿 对以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花城》1981年第1期:“ 三姓 巴彦苏苏 之间,媒人几经往还,讨价还价,事情将成定局。”
(2).交游;交往。《魏书·刘廞传》:“ 灵太后 临朝,又与太后兄弟往还相好,太后令 廞 以诗赋授弟 元吉 。” 元 元怀 《拊掌录》:“然性介僻,不与人往还。”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九章:“可是,谁让他们又偏偏相遇,在战争的烟火中,又有那样多的往还?” ——《漢語大詞典》
(2).交游;交往。《魏书·刘廞传》:“ 灵太后 临朝,又与太后兄弟往还相好,太后令 廞 以诗赋授弟 元吉 。” 元 元怀 《拊掌录》:“然性介僻,不与人往还。”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九章:“可是,谁让他们又偏偏相遇,在战争的烟火中,又有那样多的往还?” ——《漢語大詞典》
驭 ( 馭 ) yù
驭 [ yù ]
- 驾驶马车:驾~。~手。
- 统率,控制:“以八柄诏王~群臣”。
清风(清風)qīng fēng
(1).清微的风;清凉的风。《诗·大雅·烝民》:“ 吉甫 作诵,穆如清风。” 毛 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唐 杜甫 《四松》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紈扇罗衫,剖瓜解暑。”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三:“清风朗日的春早, 莫斯科 天色已经非常和快。”
(2).清惠的风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於安寧;归共优游,播清风於长久。”
(3).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夫 陶公 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清 唐孙华 《合肥谒包孝肃祠》诗:“高原遗庙鬱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 ——《漢語大詞典》
(2).清惠的风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於安寧;归共优游,播清风於长久。”
(3).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夫 陶公 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清 唐孙华 《合肥谒包孝肃祠》诗:“高原遗庙鬱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