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浸润成宫蛊,苍黄弄父兵。

吕温唐代〕《望思台作

浸润成宫蛊,苍黄弄父兵。人情疑始变,天性感还生。
宇县犹能洽,闺门讵不平。空令千载后,凄怆望思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浸润苍黄

浸润(浸潤)jìn rùn
(1).沾濡,滋润。亦谓恩泽普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怀生之物,有不浸润於泽者,贤君耻之。” 晋 潘岳 《笙赋》:“若乃緜蔓纷敷之丽,浸润灵液之滋……固众作者之所详,余可得而略之也。”《隋书·高祖纪下》:“ 江 、 河 、 淮 、海,浸润区域,并生养万物,利益兆人。” 刘半农 《老牛》诗:“只要我车下的水,平稳流动,浸润着我一片可爱的秧田。”
(2).浸染;熏陶。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一》:“吟哦讽味,浸润优悠,自四诗之派,以遡三百篇之正,孰谓其无益於世道也哉!” 清 方苞 《书删定〈荀子〉后》:“岂气数使然邪,抑浸润於先王之教泽者源远流长有不可强也?” 清 刘大櫆 《〈张荪圃时文〉序》:“抽曲尽之思,显难详之义,浸润乎六经之旨,敷扬乎两 汉 之辞。” 邹韬奋 《经历》十九:“学生的耳朵平日熟于这种‘走样用法’的浸润熏陶,英文是永远学不好的。”
(3).逐渐渗透。引申为积久而发生作用。《论语·颜渊》:“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譖人之言,如水之浸润,渐以成之。” 晋 袁準 《袁子正书·王子主失》:“似像之言,浸润之諛,非明者不能察也。” 严阵 《牡丹园记》:“这蒙蒙的绿意,这团团的红雾,真像刚滴到宣纸上的水彩一样,慢慢地浸润开来。”
(4).《论语·颜渊》有“浸润之譖”语,后遂以“浸润”指谗言。《汉书·王尊传》:“ 秦 听浸润以诛良将, 魏 信谗言以逐贤守,此皆偏听不聪,失人之患也。”《晋书·后妃传上·文明王皇后》:“敦睦九族,垂心万物,言必典礼,浸润不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廝僕亦刻疵其短。展惑於 浸 润,礼稍懈。”
(5).亲热;讨好。《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闻知这 蔡九 知府是当朝 蔡太师 儿子,每每来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謁访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再欲做官。”《水浒传》第八五回:“若沿途掳掠金珠宝贝,令人馈送浸润,与 蔡京 、 童贯 、 高俅 、 杨戩 四个贼臣,可保官爵,恩命立至。”
(6).指男女间因亲近而狎昵。《金瓶梅词话》第八回:“﹝ 玳安 ﹞常跟 西门庆 在妇人家行走,妇人尝与他浸润。”《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当时则是取笑,谁知浸润之间, 太真 与 禄山 为乱。”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 田 以目视女,女虽无言,而颜色甚适,因思姑去,可以浸润矣。”
(7).逐渐;渐渐。《三国志通俗演义·董卓议立陈留王》:“宦者之祸,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近侍,浸润成疾,使至于此。”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宫 ( 宮 ) gōng
宫 [ gōng ]
  1. 房屋(封建时代专指帝王的住所):~室。~廷。~殿。~观(guàn )(a.供帝王游乐的离宫;b.道教的庙宇)。~禁。~苑。~刑。
  2. 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龙~。蟾~。
  3. 庙宇的名称:雍和~。
  4. 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少年~。文化~。
  5. 天文上黄道分为十二宫,每一宫三十度。
  6. 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1”。
  7. 指“子宫”(妇女生殖器官)。
  8. 姓。
蛊 ( 蠱 ) gǔ
蛊 [ gǔ ]
  1.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惑。
  2. 人腹中的寄生虫。
  3. 毒害人之物:~毒。
苍黄(蒼黄)cāng huáng
(1).青色和黄色。 元 许谦 《冯公岭》诗:“寒松荒草间苍黄,照眼峥嶸三十里。”
(2).黄而发青;暗黄色。《素问·五常政大论》:“其色苍黄。” 王冰 注:“色黄之物外兼苍也。” 唐 元稹 《酬李六醉后》诗:“健羡觥飞酒,苍黄日映篱。” 丁玲 《奔》:“夹在这里奔着的,还有那些苍黄的不像人样的女人们。”
(3).引申为苍凉。 唐 于逖 《野外作》诗:“穷郊日萧索,生意已苍黄。” 清 倪瑞璿 《过凌城庙谒古戴二公忠义冢》诗:“老树枝交天,苍黄覆古庙。”
(4).《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以“苍黄”比喻事物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终始参差,苍黄翻覆。” 唐 张说 《王氏神道碑》:“苍黄反覆,哀哉命也!”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 钟山 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 大江 。”
(5).匆促;慌张。 唐 温庭筠 《湖阴曲》:“苍黄追骑尘外归,森索妖星阵前死。”《金史·完颜奴申传》:“俄闻军败 衞州 ,苍黄走 归德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 于 天宝 十四年冬初确曾回过 梁园 ,遇 安禄山 之乱而苍黄南奔。”
(6).指天地。 清 王吉武 《重修六贤祠成展祭作》诗:“乾坤有倾折,凭谁奠苍黄。”  ——《漢語大詞典》
弄 nòng/lòng《國語辭典》

弄 [ ​nòng ]

語音
  1. 把玩、玩賞。《漢書·卷四二·周昌傳》:「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誰可以為御史大夫者?』」唐·李白〈別山僧〉詩:「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敬涇溪。」
  2. 遊戲、耍弄。如:「逗弄」、「戲弄」、「愚弄」。唐·李白〈長干行〉二首之一:「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3. 做、從事、處理。如:「弄飯菜」、「弄乾淨」。《兒女英雄傳·第一四回》:「你莫管,照我的話弄去就是了。」
  4. 探察、追究。如:「弄明白」、「這件事一定要弄清楚才行!」
  5. 取得。如:「他弄來一頂帽子。」《紅樓夢·第五九回》:「只是要你們齊心打夥兒弄幾個錢回家受用,若不隨我,我也不管了。」
  6. 搖動、攪動。如:「這消息把大家弄得人心惶惶。」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怕露驚宿鳥,風弄庭槐。」
  7. 姦騙、淫亂。如:「她被弄大了肚子。」《紅樓夢·第六七回》:「你二爺在外頭弄了人。」
  8. 表演、彈奏。如:「弄笛」、「弄簫」。唐·王涯〈秋夜曲〉:「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9. 妝飾、修飾。如:「搔首弄姿」。唐·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1. 樂曲。如:「江南弄」、「梅花三弄」。《文選·嵇康·琴賦》:「改韻易調,奇弄乃發。」

弄 [ ​lòng ]

讀音
  1. 小巷。如:「巷弄」。《南史·卷五·齊廢帝鬱林王本紀》:「出西弄,遇弒。」
父 fù/fǔ《國語辭典》

父 [ fù ]

  1. 称谓:➊ ​ 对爸爸的称呼。如:「父亲」、「养父」、「家父」、「继父」。《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➋ ​ 用以尊称亲族中男性的长辈。如:「伯父」、「叔父」、「舅父」、「祖父」。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父 [ fǔ ]

  1.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广韵·平声·麌韵》:「父,尼父,尚父,皆男子之美称。」《文选·成公绥·啸赋》:「钟期弃琴而改听,孔父忘味而不食。」
  2. 野老的通称。如:「渔父」。《文选·潘岳·藉田赋》:「有邑老田父或进而称曰:『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
兵 bīng《國語辭典》

兵 [ bīng ]

  1. 武器。如:「秣马厉兵」、「短兵相接」。《说文解字·廾部》:「兵,械也。」《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汉·郑玄·注:「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 战士、军队。如:「调兵遣将」、「按兵不动」、「精兵政策」。《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文选·江淹·杂体诗·卢中郎》:「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
  3. 军事、战争,或有关于军事、战争的事情。如:「纸上谈兵」、「谈笑用兵」。《左传·隐公三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文选·钟会·檄蜀文》:「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新野。」
  4. 专指军队中最基层的成员。如:「炮兵」、「骑兵」、「步兵」、「号兵」、「传 令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