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去应相与,乘船泛月华。

齐己唐代〕《送王秀才往松滋夏课

松滋闻古县,明府是诗家。静理馀无事,欹眠尽落花。
江光摇夕照,柳影带残霞。君去应相与,乘船泛月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相与月华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相与(相與)xiāng yǔ
(1).相处;相交往。《易·大过》:“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史记·淮阴侯列传》:“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红楼梦》第三三回:“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 欧阳山 《柳暗花明》九七:“我这个人其实并不难相与。”
(2).指交好的人。 唐 吴筠 《元日言怀因以自励诒诸同志》诗:“孰能无相与,灭跡俱忘筌。”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每遇相与,游於市中之时, 崔木 独慷慨特达,用钱如泥沙。”《红楼梦》第八四回:“ 王尔调 陪笑道:‘也是晚生的相与。’”《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作个相与,你道如何?”
(3).相授与。《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孔颖达 疏:“是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所以为咸亨也。”《穀梁传·桓公元年》:“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
(4).共同;一道。《孟子·公孙丑上》:“又有 微子 、 微仲 、 王子比干 、 箕子 、 胶鬲 ,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严复 《辟韩》:“今夫西洋者,一国之大公事,民之相与自为者居其七,由朝廷而为之者居其三。”
(5).互相;交相。《韩非子·五蠹》:“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繆也,故法禁坏而民愈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 宋 苏轼 《安万民策》之五:“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6).相同。 宋 梅尧臣 《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诗:“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  ——《漢語大詞典》
乘 chéng/shèng《國語辭典》

乘 [ chéng ]

  1. 登、升。《史記·卷八二·田單傳》:「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2. 駕馭、駕騎。《易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3. 搭坐,用某種交通工具代步。如:「乘車」、「乘飛機」。
  4. 順應、趁、藉著。如:「乘人之危」、「乘風破浪」、「乘勝追擊」。
  5. 追逐、進攻。《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漢書·卷七○·陳湯傳》:「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
  6. 在數與數之間進行乘法運算。如:「三乘二等於六。」
  1. 數學上的運算方法之一。即乘法。如:「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方法。」
  2. 姓。如漢代有乘弘。

乘 [ shèng ]

  1. 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如:「萬乘之國」、「百乘之家」。
  2. 史書。如:「史乘」。《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3. 佛教用語。本是車乘之意,用來譬喻教法,以其能載修行者到達解脫的境界。如:「大乘」、「小乘」。
船 chuán《國語辭典》

船 [ chuán ]

  1. 航行水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如:「汽船」、「轮船」、「帆船」、「铁壳船」。
  2. 形状或作用类似船的物体。如:「太空船」。
泛 fàn《國語辭典》

泛 [ fàn ]

  1. 漂浮。如:「泛舟」。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均二十韵〉:「萍泛无休日,桃阴想旧蹊。」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2. 呈现、透著。如:「他脸上泛了一层红光。」、「那条水沟泛著一阵阵恶臭。」
  1. 不切实。如:「空泛」、「浮泛」。
  1. 广博、普遍。如:「广泛」。《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周览泛观,缜纷轧芴。」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一:「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泛 [ fěng ]

  1. 覆。参见「泛驾 」条。
  2. 败。《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3. 翻。《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迺恐,自起泛孝惠卮。」
月华(月華)yuè huá
(1).月光,月色。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等﹞在山坡高处,立马望 华州 城里时,正是二月中旬天气,月华如昼,天上无一片云彩。”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尤其月华如霰似的散在 浑河 水面上,又静、又香,又是清凉。”
(2).月亮。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前蜀 韦庄 《捣练篇》诗:“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擣衣曲。” 清 纳兰性德 《台城路·上元》词:“阑干敲徧。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郭沫若 《瓶》诗之八:“我相信这不是甚么犯罪,白云抱着月华何曾受毁?”
(3).月精。月的精华。《太平经》抄甲部:“口口传诀在经者二十有四:……五者服月华。”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礼部侍郎 谢公 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4).月亮周围的五彩光环。由月亮光线通过云层内小水滴或细小冰晶,经衍射所致。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八月令》:“月之有华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见于十三、十七、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盖常见之而非异瑞,小説误以月晕为华,盖未见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天不可测》:“ 嘉庆 十九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有月华,人人可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余自幼闻‘月华’之説,终未见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