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元宵初过少吹弹。

朱敦儒宋代〕《朝中措

元宵初过少吹弹。楼角B237灯残。踏雪闲寻深院,携壶试觅幽欢。
麻姑暂语,文君未寝,五老双鸾。要共梅花同晓,薄罗不耐春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元宵吹弹

元宵 yuán xiāo
(1).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亦称“ 元夜 ”、“ 元夕 ”。 唐 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 唐 韩偓 《元夜即席》诗:“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曾有妻 刘氏 素香 ,因三载前元宵夜观灯失去,未知存亡下落。” 清 赵翼 《上元夕毘陵驿前泊舟》诗:“联舟小泊运河滨,正是元宵节物新。” 巴金 《家》十九:“元宵节一过,新年佳节就完了。”
(2).汤圆的别名。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所以称汤圆为“元宵”。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市卖食物,乾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耳。” 杨朔 《海天苍苍》:“正过元宵节,叔父在我们家吃元宵。”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

少 [ shǎo ]

  1.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
  1. 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
  2. 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3. 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
  4. 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1. 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2. 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
  3. 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少 [ shào ]

  1. 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
  1. 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
  2. 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
  3. 姓。如汉代有少年唯。
吹弹(吹彈)chuī tán
(1).吹竹弹丝。泛指演奏音乐。 宋 陆游 《秋夜独坐闻里中鼓吹声》诗:“时平里巷吹弹闹,岁熟人家嫁娶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我们倡和得许多感慨,他们吹弹出无限凄凉。”《红楼梦》第五四回:“吩咐 文官 等叫他们吹弹一套《灯月圆》。”
(2).指吹弹声。 叶圣陶 《倪焕之》十:“这时候,前街的锣鼓声和人声一阵阵地沸扬起来,中间碎乱地夹杂着丝竹的吹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