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好生折赠镜中人,只恐绿窗慵未起。

莫将宋代〕《木兰花(晨景)

梅边晓景清无比。林下诗人呵冻指。玉龙留住麝脐烟,银漏滴残龙脑水。
晨光渐渐收寒气。昨夜遗箸犹在地。好生折赠镜中人,只恐绿窗慵未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好生镜中绿窗未起

好生 hǎo shēng
(1).用心;当心。《朱子语类》卷十四:“这都是不曾好生去读书。”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二折:“ 梅香 ,好生伏事您姐姐。”《红楼梦》第四十回:“好生着,别慌慌张张鬼赶着似的。”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你们都好生静静地站着,我看见他的卫兵都走上了那边的桥头了。”
(2).甚,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又见家中好生不济,无心守耐。”《水浒传》第四一回:“这两日听得劫了法场,好生吃惊。”《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只是哭得粉光惨淡,鬢影蓬鬆,低头坐在那里垂泪,看着好生令人不忍。”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他一眼看到她,好生惊讶,觉得这女友是真的和普通人相反,越长越年轻了。”
爱惜生灵,不嗜杀。《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旧唐书·德宗纪下》:“朕以王者之德,在乎好生;人君之体,务於含垢。”《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我常是不明白,上天有好生之德,天既好生,又是世界之主宰,为什么又要生这些恶人做什么呢?”  ——《漢語大詞典》
折 zhē/zhé/shé《國語辭典》

折 [ zhé ]

  1. 摘取、弄斷。如:「反掌折枝」。《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2. 彎、曲。《晉書·卷九四·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3. 疊。《後漢書·卷六八·郭太傳》:「嘗於陳、梁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也作「摺」。
  4. 損失、喪失。如:「折壽」、「損兵折將」。《醒世姻緣傳·第一五回》:「不要一句非言,折盡平生之福。」
  5. 夭亡。《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宋·蘇軾〈屈原塔〉詩:「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6. 佩服。如:「折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抵》:「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無折之者。」
  7. 對換、抵銷。如:「以米折錢」。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買絹未嘗不折鹽,糧草未嘗不折鈔。」
  8. 責難、責備。《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唐·劉禹錫〈天論上〉:「柳子厚作天說以折韓退之之言。」
  1. 折扣的簡稱。如:「打八折」。
  2. 挫敗、難關。如:「百折不撓」。
  3. 量詞:➊ ​ 計算折疊次數的單位。如:「把紙折成三折。」➋ ​ 計算戲劇分段的單位。如:「《竇娥冤》共分四折。」
  4. 一種治病方法。如病熱極重者,應以大寒的藥劑折其焰而救其急。

折 [ zhē ]

  1. 翻轉、迴旋。如:「折跟頭」、「折騰」、「折返」。
  2. 倒出。如:「一筐子的梨都折了。」

折 [ shé ]

  1. 斷。如:「棍子折了!」
  2. 虧損。《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均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賈取之,毋令折錢。」《紅樓夢·第一○○回》:「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說是南邊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
赠 ( 贈 ) zèng
赠 [ zèng ]
  1. 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与。~礼。~言。~序(送别的文章)。~别。~送。回~。
  2. 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追~。
  3. 驱除:以~恶梦。
镜中(镜中)
唐 薛稷 秋朝览镜 朝日看容鬓,生涯在镜中。
唐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唐 李益 立秋前一日览镜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唐 孟郊 游枋口 其二 镜中照千里,镜浪洞百神。  ——《骈字类编》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只 ( 衹 隻 ) zhī/zhǐ《國語辭典》

只 [ zhǐ ]

  1. 仅。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2. 尽。如:「只管去做」。
  1. 但、而。如:「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 罢了。」
  1.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1.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只 [ zhī ]

  1.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如:「一只戒指」。同「只 」。
恐 kǒng《國語辭典》

恐 [ kǒng ]

  1. 害怕、畏惧。如:「惊恐」、「惶恐」、「争先恐后」、「有恃无恐」。《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 威胁、使害怕。如:「恐吓」。《汉书·卷八○·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不许,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1. 大概、或者。表疑虑不定的语气。如:「恐怕」、「恐未必如此」。唐·崔颢〈长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绿窗 lǜ chuāng
(1).绿色纱窗。指女子居室。 唐 李绅 《莺莺歌》:“緑窗娇女字 鶯鶯 ,金雀婭鬟年十七。”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劝我早归家,緑窗人似花。” 宋 张先 《贺圣朝》词:“爱来书幌緑窗前,半和娇笑。”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绣帘风细,緑窗人静。”
(2).指贫女的居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居室。 唐 白居易 《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緑窗贫家女,寂寞二十餘。”  ——《漢語大詞典》
慵 yōng《國語辭典》

慵 [ yōng ]

  1. 懒。唐·白居易〈赠友〉诗五首之二:「畬田既慵斫,稻田亦懒耘。」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每日慵将书去习,逐朝常把药的那来扶。」

慵 [ ​yúng ]

  1. (一)​之又音。
未起
孟浩然诗客醉眠未起  ——《韵府拾遗 纸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