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窟宅幽深,泉源清远,不是灵神擘。

黄应武宋代〕《念奴娇

乾坤开辟,桂林有、元气自来融结。石磴盘空行木杪,天柱屹然中立。窟宅幽深,泉源清远,不是灵神擘。潜通后洞,张刘万古遗迹。
输我长剑凌虚,六尘尽扫,银海秋波碧。志气飘飘游物外,惟有清风知得。唤起白龙,护持飙驭,稽首朝金阙。山灵欣喜,紫云已在诗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窟宅幽深泉源清远不是灵神

窟宅 kū zhái
(1).动物栖止的洞穴。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但见鰐鱼极多,不敢輒近,乃是鰐鱼窟宅也。” 清 魏源 《斋居杂兴》诗之三:“昨夜南山霆,蛟龙迁窟宅。”
(2).指神怪的居处。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江处士》:“有人入山伐木,因为鬼物所著,自言曰:‘树乃我之所止,汝今见伐,吾将何依?当假汝身为我窟宅。’” 明 袁宗道 《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序》:“况石室风谷,近在封内,实仙人之窟宅,区中之奥境。”
(3).指坏人、匪类藏身盘踞的地方。《周书·文帝纪上》:“今便分命将帅,应机进讨,或趣其要害,或袭其窟宅。”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铁山碎》:“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破 定襄 ,降魁渠,穷竟窟宅,斥 余吾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阉幼童》:“岂 闽中 为 唐 宋 中官窟宅,至今尚然!”
(4).居住;盘踞。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元 揭傒斯 《临江路玉笥山万寿承天宫碑》:“云雨所都,雷电所家,金芝灵草之所囿,神龙异兽之所窟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 寳坻 旧城圮坏,水啮雨穿,多成洞穴。妖物遂窟宅其中。”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山上 大井 、 小井 …… 罗浮 各地,均有水田和村庄,为自来土匪散军窟宅之所,现在作了我们的根据地。”  ——《漢語大詞典》
幽深 yōu shēn
(1).深而幽静。《易·繫辞上》:“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唐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 沧州 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功德寺》:“幽深雅称逸人居,高靚真堪仁者乐。” 徐迟 《我们工地的农场》:“他们好像走进一个幽深的峡谷。”
(2).引申为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七:“虽曰幽深,岂无颠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採街谈巷议。”
(3).幽僻之处。 汉 祢衡 《鹦鹉赋》:“嬉游高峻,栖峙幽深。” 晋 张翰 《杂诗》:“延颈无良涂,顿足託幽深。”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志人爱幽深,一住五十年。”
(4).指隐士。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远自巖穴之幽深,旁暨草莱之疏贱,莫不从容赐对,以尽其情;委曲因能,以尽其用。”
(5).深奥;玄虚。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学者于义训幽深隐奥者,容有差误,至于此类如辨黑白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三:“欲求縹渺反幽深,悔杀前番拂袖心。”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索之幽深而成之易简,将必犁然有当於人心。”  ——《漢語大詞典》
泉源 quán yuán
亦作“ 泉原 ”。
(1).水的源头。《诗·卫风·竹竿》:“泉源在左, 淇水 在右。” 毛 传:“泉源,小水之源。”《国语·晋语四》:“泉原以资之。” 韦昭 注:“水在山为泉原。” 唐 祖咏 《田家即事》诗:“攀条憩林麓,引水开泉源。” 冰心 《再寄小读者》二:“气候炎热,雨量极少,所以 尼罗河 也是他们唯一的灌溉泉源。”
(2).比喻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来源。《旧唐书·睿宗纪论》:“法不一则姦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上既啟其泉源,下胡息於奔竞。” 巴金 《秋》三五:“他想不到这些话会永远成为那班青年的鼓舞的泉源。”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十:“党性是我们力量的泉源,是我们才能的摇篮。”  ——《漢語大詞典》
清远(清遠)qīng yuǎn
(1).清明,高远。《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三国 魏 王弼 注:“进处高洁,不累於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峩峩清远,仪可贵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会稽 贺生 体识清远,言行以礼。”《南史·柳世隆传》:“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明 唐顺之 《送彭通判致仕序》:“且君之居官,清远閒散,翛然絶不以声利自污。”《再生缘》第四回:“精神清远真非俗,风度温柔果出羣。”
(2).清美,幽远。 唐 钱起 《过桐柏山》诗:“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 宋 苏轼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黄州 山水清远,土风厚善。”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郑 许 田野间,二三月有一种花,蔓生,其香清远。” 清 恽敬 《西园记》:“ 敬 行天下山水, 浙 西 严陵江 上,最为清远。”  ——《漢語大詞典》
不是 bú shì
(1).错误;过失。《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适间婆婆説你许多不是。”《红楼梦》第三十回:“你倒来替人派我的不是!” 茅盾 《多角关系》九:“到底是谁的不是,一见面就吵嘴?”
(2).表否定判断。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是汝书,即注是,以字押;不是,即注非,亦以字押。” 宋 苏轼 《寄子由》诗:“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十章:“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这儿呆着有危险。”  ——《漢語大詞典》
灵神(靈神)líng shén
(1).犹神灵。《后汉书·胡广传》:“窃见詔书以立后事大,谦不自专,欲假之筹策,决疑灵神。篇籍所记,祖宗典故,未尝有也。”《宋史·乐志十二》:“灵神峻密,祀事寅恭。”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便不念自家骨肉自家亲,也须知举头三尺有灵神。”
(2).灵验,灵应。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五幕第一场:“ 穆仁智 也说过:‘ 白毛仙姑 有灵神,四方黎民莫胡行。’”
(3).指人的精神。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五:“乐极消灵神,哀深伤人情。”  ——《漢語大詞典》
擘 bò/bāi《國語辭典》

擘 [ bò ]

  1. 大拇指。《尔雅·释鱼》:「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晋·郭璞·注:「头大如人擘指。」
  2. 比喻特别优秀的人物。如:「巨擘」。
  1. 分开、分裂。唐·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宋·吴文英〈祝英台近·翦红情〉词:「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