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汤恢〔宋代〕《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销魂(銷魂)xiāo hún
(1).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唐 钱起 《别张起居》诗:“有别时留恨,销魂况在今。” 清 龚自珍 《贺新凉·长白定圃公子奎耀示重阳〈忆菊词〉依韵奉和》词:“性懒情多兼骨傲,值得销魂如此。”
(2).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欢乐。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 明允公 ,能令我真个销魂否?”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 日本 的春天,樱花正是穠开的时候,最是使人销魂,而我又独在这时候遇着了她。”
(3).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惊惧恐慌。 唐 杜甫 《入衡州》诗:“销魂避飞鏑,累足穿豺狼。”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猛想起梦中遇见强人,尚销魂,带着满面啼痕。”《胭脂血弹词·兵变》:“乍见烽烟惊破胆,又闻金鼓早销魂。” ——《漢語大詞典》
(2).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欢乐。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 明允公 ,能令我真个销魂否?”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 日本 的春天,樱花正是穠开的时候,最是使人销魂,而我又独在这时候遇着了她。”
(3).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惊惧恐慌。 唐 杜甫 《入衡州》诗:“销魂避飞鏑,累足穿豺狼。”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猛想起梦中遇见强人,尚销魂,带着满面啼痕。”《胭脂血弹词·兵变》:“乍见烽烟惊破胆,又闻金鼓早销魂。” ——《漢語大詞典》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 时间长:~古。~祖。长~。永~。
-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 深奥:言近旨~。
- 姓。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千山 qiān shān
(1).极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诗:“千山鸟飞絶,万逕人踪灭。” 宋 王安石 《古松》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2).山名。在今 辽宁省 西南部,为 长白山 的支脉。上有 月芽 、 钵盂 、 笔架 等十余峰。奇峰迭耸,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称。参阅《嘉庆一统志·奉天府·山川》。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在今 辽宁省 西南部,为 长白山 的支脉。上有 月芽 、 钵盂 、 笔架 等十余峰。奇峰迭耸,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称。参阅《嘉庆一统志·奉天府·山川》。 ——《漢語大詞典》
啼 tí《國語辭典》
啼 [ tí ]
动- 号哭。如:「啼哭」。《谷梁传·僖公十八年》:「丽姬下堂而啼。」《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
- 鸟兽的鸣叫。如:「虎啸猿啼」。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宋·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𫛞〉词:「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鴂 jué《國語辭典》
- 「𫛞 」的异体字。
十里
南北朝 王训 应令咏舞诗 笑态千金动,衣香十里传。
唐 杜甫 课伐木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
唐 武元衡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 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飖十里雪如风。
唐 胡曾 咏史诗 邯郸 晓入邯郸十里春,东风吹下玉楼尘。
唐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 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
宋 苏轼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其一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
元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一 青山可是堪人恨,藏著中岩十里花。
元 刘因 闻角 馀哀到晓无寻处,吹作南湖十里霜。
元 虞集 画马二首 其二 春风十里闻芗泽,新赐金鞍不受骑。
元 马祖常 驾发上京 十里貔貅骑腰袅,一双日月绣旗幡。
元 萨都剌 题半山寺 龙归石洞半山雨,潮卷天风十里松。
元 郑元祐 月夜怀十五友,并引 其八 草堂、宾主 山色湖光秋十里,诗成应更刻琅玕。
元 陈高 游灵山寺 鳌背千年开佛国,鲸波十里隔人寰。
元 宋无 鲸背吟二十二首 其二十一 直沽 细问花名何处出,扬州十里小红楼。
金 王庭筠 大江东去 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韵府拾遗 纸韵》:家语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课伐木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
唐 武元衡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 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飖十里雪如风。
唐 胡曾 咏史诗 邯郸 晓入邯郸十里春,东风吹下玉楼尘。
唐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 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
宋 苏轼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其一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
元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一 青山可是堪人恨,藏著中岩十里花。
元 刘因 闻角 馀哀到晓无寻处,吹作南湖十里霜。
元 虞集 画马二首 其二 春风十里闻芗泽,新赐金鞍不受骑。
元 马祖常 驾发上京 十里貔貅骑腰袅,一双日月绣旗幡。
元 萨都剌 题半山寺 龙归石洞半山雨,潮卷天风十里松。
元 郑元祐 月夜怀十五友,并引 其八 草堂、宾主 山色湖光秋十里,诗成应更刻琅玕。
元 陈高 游灵山寺 鳌背千年开佛国,鲸波十里隔人寰。
元 宋无 鲸背吟二十二首 其二十一 直沽 细问花名何处出,扬州十里小红楼。
金 王庭筠 大江东去 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韵府拾遗 纸韵》:家语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 ——《骈字类编》
荼 tú《國語辭典》
荼 [ tú ]
名- 植物名。即苦菜。菊科苦菜属,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高一尺余,中空,与叶均含白色乳汁。叶形似蓟,柔软无刺,有不规则锯齿。春夏之际开头状黄花。嫩叶可食。
- 茅、芦的白花。《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有女如荼。」汉·郑玄·笺:「荼,茅秀,物之轻者,飞行无常。」
荼 [ shū ]
名- 古时诸侯朝见天子所执的玉板。《荀子·大略》:「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唐·杨倞·注:「荼,古舒字,玉之上圆下方者也。」
- 门神。参见「神荼郁垒 」条。
- 舒缓、从容不迫。《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析干必伦,析角无邪,斲目必荼。」
麋 mí《國語辭典》
麋 [ mí ]
名- 动物名。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与鹿同类而稍大,雄麋青黑色,头生枝角,雌麋呈褐色,体略小。
- 眉毛。《荀子·非相》:「伊尹之状,面无须麋。」通「眉」。
- 水边。《诗经·小雅·巧言》:「彼何人斯,居河之麋。」通「湄」。
- 姓。如宋代有麋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