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日出 rì chū
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 ——《整理自网络》
至 zhì《國語辭典》
至 [ zhì ]
动- 到达、来到。《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大、完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 极、甚。《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 表示转折的语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 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冬至」、「夏至」。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薄暮 bó mù
(1).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汉书·酷吏传·尹赏》:“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絶。”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五:“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从北大三院出来后,天色已经薄暮,故都街上的人流像沸水般涌流着。”
(2).比喻人之将老,暮年。《文选·陆机〈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 李善 注:“景之薄暮,喻人之将老也。”《文选·塘上行》:“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人之将老,暮年。《文选·陆机〈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 李善 注:“景之薄暮,喻人之将老也。”《文选·塘上行》:“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半山 bàn shān
(1).山半腰。 北周 王褒 《始发宿亭》诗:“落星侵晓没,残月半山低。” 唐 李颀 《少室雪晴送王宁》诗:“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2). 王安石 在 钟山 的故宅。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归途过 半山 ,少留。 半山 者, 王文公 旧宅,所谓 报寧禪院 也。自城中上 钟山 ,此为中途,故曰 半山 。”
(3). 王安石 的别号。 宋 杨万里 《读诗》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 唐 诗读 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 絶句当朝餐。” ——《漢語大詞典》
(2). 王安石 在 钟山 的故宅。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归途过 半山 ,少留。 半山 者, 王文公 旧宅,所谓 报寧禪院 也。自城中上 钟山 ,此为中途,故曰 半山 。”
(3). 王安石 的别号。 宋 杨万里 《读诗》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 唐 诗读 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 絶句当朝餐。” ——《漢語大詞典》
矣 yǐ《國語辭典》
矣 [ yǐ ]
助- 表示已然的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表示肯定的语气。如:「由来久矣」。《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表示将然的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表示疑问的语气。《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通「乎」。
- 表示命令的语气。《左传·宣公四年》:「乃速行矣,无及于难。」《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 表示语句的结束。《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通「耳」。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垂垂老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