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刘彻两汉〕《天马二首·其一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
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容与万里

体 ( 體 ) tǐ/tī《國語辭典》
  1. 「體 」的異體字。
容与(容與)róng yǔ
(1).徘徊犹豫,踌躇不前貌。《楚辞·离骚》:“忽吾行此流沙兮,遵 赤水 而容与。” 游国恩 纂义:“谨按……容与即犹豫,亦即夷犹,踌躇不前之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舟凝滞於水滨,车逶迟於山侧,棹容与而詎前,马寒鸣而不息。” 宋 苏轼 《奉和凝祥池》:“鸣鑾自容与,立马久回翔。”
(2).从容闲舒貌。《楚辞·九歌·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后汉书·冯衍传下》:“意斟愖而不澹兮,俟回风而容与。” 李贤 注:“容与犹从容也。”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 明 刘兑 《妖红记》:“即辰秋气清爽,想惟深闺容与,淑履多福。” 周贻白 注:“容与,闲暇自行。”
(3).随水波起伏动荡貌。《楚辞·九章·涉江》:“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旧唐书·阎立本传》:“ 太宗 尝与侍臣学士泛舟于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 太宗 激赏数四,詔座者为咏,召 立本 令写焉。”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新月无力,易于沉水;夜静山空,扁舟容与。” 郁达夫 《无题》诗之二:“緑波容与漾双鸥,触我离怀万里愁。”
(4).放纵,放任。《庄子·人间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 成玄英 疏:“容与,犹放纵也。”《淮南子·精神训》:“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 高诱 注:“无所容与於情欲也。”  ——《漢語大詞典》
迣 zhì/lì
迣 [ zhì ]
     ◎ 挡,遮挡:“部落鼓鸣,男女遮~。”
迣 [ lì ]
     ◎ 超越:“体容与,~万里。”
万里(万里)
唐 李白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崙,咆哮万里触龙门。
唐 王建 杂曲歌辞 江南三台四首 其二 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唐 戴叔伦 送友人东归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骈字类编》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1.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3.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4. 姓。如汉代有安成。
  1.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1.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3. 加上。如:「安罪名」。
  4.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5.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1.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1.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1.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匹 pǐ《國語辭典》

匹 [ pǐ ]

  1. 量词。计算布帛类纺织品的单位。如:「一匹布」、「两匹绸子」。
  2. 朋友。《礼记·缁衣》:「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汉·郑玄·注:「正当为匹字之误。匹谓知识朋友。」
  1. 配合。《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庶人惟夫妻相匹。」
  2. 比较、相比。《庄子·逍遥游》:「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1. 实力相当的。如:「匹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2. 单独的。如:「匹妇」、「匹夫」。

匹 [ pī ]

  1. 量词。计算马、骡、驴等牲畜的单位。如:「一匹马」、「两匹驴」、「单枪匹马」 。
龙 ( 龍 ) lóng
龙 [ lóng ]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
  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
  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
  4. 姓。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友 yǒu《國語辭典》

友 [ yǒu ]

  1. 意气相投、情谊互通的人。如:「好友」、「益友」、「至友」。《诗经·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唐·柳宗元〈师友箴〉:「为人友者,不以道而以利,举世无友。」
  1. 兄弟相亲相爱。《书经·康诰》:「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南史·卷六○·傅昭传》:「昭弟映,字徽远,三岁而孤。兄弟友睦,修身励行,非礼不动。」
  2. 结交。《史记·卷三七·卫康叔世家》:「郑伯弟段攻其兄,不胜,亡,而州吁求与之友。」
  3. 亲爱。《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1. 有友好关系的。如:「友军」、「友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