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煮鳌为臛充余粮,鳌骨如山今已霜。

胡应麟明代〕《登高丘而望远海和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海水何茫茫。齐州九点渺空阔,东西日月悬扶桑。

扶桑宫阙连蓬莱,白虹照耀中天台。六鳌赑屃负圆峤,群帝百千亿万纷纷跨鹤游崔嵬。

峨岢大舶走徐市,安期一去无时回。我笑秦王乏灵骨,人言汉武非仙才。

登高丘,望远海,海水茫茫接天回,使我极目心悠哉。

心悠哉,以彷徨。何来龙伯人,濯足临扶桑。一钓连六鳌,揽之不盈筐。

煮鳌为臛充余粮,鳌骨如山今已霜。我醉欲卧黄金床,呼吸灵和挟三光。

睥聣汉武嗤秦皇,周行八极还大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余粮鳌骨如山

煮 zhǔ《國語辭典》

煮 [ zhǔ ]

  1.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放入水或汤加热烹熟。如:「煮汤」、「烧菜煮饭」。
鳌 ( 鰲 ) áo
鳌 [ áo ]
     ◎ 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臛 huò《國語辭典》

臛 [ huò ]

  1. 肉羹。《洛陽伽藍記·卷二·景寧寺》:「咀嚼菱藕,捃拾雞頭,蛙羹蚌臛,以為膳羞。」《聊齋志異·卷九·天宮》:「久之,腹餒,遂有女僮來,餉以麵餅,鴨臛,使捫啖之。」
  1. 烹煮。《文選·曹植·七啟》:「臛江東之潛鼉。」
充 chōng《國語辭典》

充 [ chōng ]

  1. 填滿、裝滿。如:「充電」。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2. 代理、擔任。如:「權充」、「充當家庭教師」。唐·白居易〈新樂府·賣炭翁〉:「半匹紅紗一丈綾,繫向牛頭充炭直。」
  3. 假冒。如:「冒充」、「打腫臉充胖子」。
  1. 姓。如戰國時有充虞。
余粮(餘糧)yú liáng
指吃和用以外馀下的粮食。《商君书·靳令》:“民有餘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耕牛无宿草,仓鼠有餘粮。” 艾芜 《夜归》:“你要是到粮食公司去看看就晓得了,你看好多人送馀粮去卖。”  ——《漢語大詞典》
鳌骨(鳌骨)
列子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骈字类编》
如山
刘伯颜大驾还宫诗肃肃锦衣人似海亭亭黄屋象如山  ——《分类字锦》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霜 shuāng《國語辭典》

霜 [ shuāng ]

  1.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而凝结成白色的结晶颗粒。《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2. 白色如霜的粉末或膏脂。如:「砒霜」、「面霜」。
  1. 白色的。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