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梧桐影转三更月,蟋蟀声催万象秋。

方回元代〕《八月二十日赵西湖携酒夜醒二更记事

酒醒更深独倚楼,天清地静俯河流。
梧桐影转三更月,蟋蟀声催万象秋。
自古有生皆有死,即今无喜亦无忧。
更著四年当八十,我于人世复何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梧桐三更蟋蟀万象

梧桐 wú tóng
(1).木名。落叶乔木。种子可食。亦可榨油,供制皂或润滑油用。木质轻而韧,可制家具及乐器。古代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孔颖达 疏:“梧桐可以为琴瑟。”《庄子·秋水》:“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有琴不张弦,众星列梧桐。须知澹泊听,声在无声中。”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局骗》:“馁腹欲餐胡地雪,梧桐巢破凤凰分。”
(2).鸟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梧桐》:“京师十月以后,则有梧桐鸟等。梧桐者,长六七寸,灰身黑翅,黄嘴短尾。市儿买而调之,能於空中接弹丸,谓之打弹儿。”  ——《漢語大詞典》
影 yǐng《國語辭典》

影 [ yǐng ]

  1. 光线被遮挡而造成的阴暗形象。如:「人影」、「树影」、「阴影」。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人、物的形象或图像。如:「摄影」、「背影」、「身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写了武松乡贯、年甲、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红楼梦·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
  1. 参见「影印 」条。
  2. 仿照、描摹。如:「这篇小说是影了此一真人实事所写成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汉之赋颂,影写楚世。」
  3. 掩蔽、隐藏。《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对面松林里影著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家望。」
转 ( 轉 ) zhuǎn/zhuàn/zhuǎi
转 [ zhuǎn ]
  1. 迁徙;流亡:老弱~乎沟壑。
  2.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送。~达。~发。~运。周~。
  3. 改换方向:~弯。向左~。
  4. 改变位置:~移。
  5. 改变形势、情况:~败为胜。天气~睛。病情好~。
转 [ zhuàn ]
  1. 旋转:车轮飞~。
  2. 使旋转:~动地球仪。
  3.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
  4. 量词,旋转一圈为一转:绕了几十~。
  5. 量词,古代勋位每升一级称“一转”:“策勋十二~,赏赐百千强。”
转 [ zhuǎi ]
  1. [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三更 sān gēng
(1).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子夜变歌一》:“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唐 崔颢 《七夕词》诗:“ 班姬 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2).指三更更鼓。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 怀贞夫人 倚门而立者有间,室外有打三更之声。”  ——《漢語大詞典》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1.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2.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3.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4.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5.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2.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蟋蟀 xī shuài
亦作“螅蟀”。
(1).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牀下。”《逸周书·时训》:“螅蟀居辟。” 朱右曾 校释:“螅蟀生土中,有翼而未能飞,但居壁上。辟、壁同。” 叶圣陶 《隔膜·母》:“风也不起,蟋蟀也不叫,花间小虫跳跃的微声也没有。”
(2).《诗·唐风》篇名。小序谓刺 晋僖公 “俭不中礼”。《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印段 赋《蟋蟀》。 赵孟 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文选·张衡〈西京赋〉》:“独俭嗇以齷齪,忘《蟋蟀》之谓何。” 薛综 注:“《蟋蟀》《唐》诗刺俭也,言独为节爱,不念《唐》诗所刺邪!” 唐 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地失嘉禾处,《风》《蟋蟀》辞。”
(3).象声词。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同伴中但闻楼板蟋蟀声,如相拥而行者。”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催 cuī《國語辭典》

催 [ cuī ]

  1. 促使行动开始,或加速进行。如:「催生」、「时间到了,催他上车。」《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万象(萬象)wàn xiàng
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 唐 杜甫 《宿白沙驿》诗:“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忻万象之昭晰,张群方之幽黝。” 冰心 《三寄小读者》十:“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  ——《漢語大詞典》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