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求一言,书绅永为式。
岩岩鲁山高,可望不可即。
袖有一瓣香,无路瞻圣域。
朅来高河阳,乃在天壤北。
离群久索居,心茅殆欲塞。
人言圣哲孙,来凭贰车式。
洙源分派清,龟蒙见孤崱。
愿傚陈亢问,少祛樊须惑。
莫为徐群先,未遂仪封识。
良朋忽踵门,厚意传矜恻。
分我纖纩温,贲我素丝緎。
寒谷回春温,古道见颜色。
洪惟夫子墙,如天有辰极。
六经恢衣被,万化视法则。
嗟我早端诚,求道未有得。
暮年遭时屯,愿跻愈自力。
圣壁多旧藏,闻孙世秉德。
稽首求一言,书绅永为式。
袖有一瓣香,无路瞻圣域。
朅来高河阳,乃在天壤北。
离群久索居,心茅殆欲塞。
人言圣哲孙,来凭贰车式。
洙源分派清,龟蒙见孤崱。
愿傚陈亢问,少祛樊须惑。
莫为徐群先,未遂仪封识。
良朋忽踵门,厚意传矜恻。
分我纖纩温,贲我素丝緎。
寒谷回春温,古道见颜色。
洪惟夫子墙,如天有辰极。
六经恢衣被,万化视法则。
嗟我早端诚,求道未有得。
暮年遭时屯,愿跻愈自力。
圣壁多旧藏,闻孙世秉德。
稽首求一言,书绅永为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稽首 qǐ shǒu
(1).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公羊传·宣公六年》:“ 灵公 望见 赵盾 ,愬而再拜; 赵盾 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史记·赵世家》:“ 公子成 再拜稽首曰:‘臣固闻王之 胡 服也。’”
(2).犹赔罪。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殷代是奴隶制》:“ 匡 廼稽首于 曶 ,用五田,用众一夫曰 益 ,用臣曰 疐 ,(曰) 朏 ,曰 奠 ,曰:‘用兹四夫,稽首’……‘稽首’,在这儿是赔罪的意思。”
(3).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水浒传》第十回:“那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贫道稽首。’”《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只见那两个老姑子上前打了一个稽首。” ——《漢語大詞典》
(2).犹赔罪。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殷代是奴隶制》:“ 匡 廼稽首于 曶 ,用五田,用众一夫曰 益 ,用臣曰 疐 ,(曰) 朏 ,曰 奠 ,曰:‘用兹四夫,稽首’……‘稽首’,在这儿是赔罪的意思。”
(3).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水浒传》第十回:“那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贫道稽首。’”《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只见那两个老姑子上前打了一个稽首。” ——《漢語大詞典》
求一
宋史艺文志李绍谷求一指蒙算术元要一卷王守忠求一术歌一卷 ——《分类字锦》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动-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语助词,无义:➊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 参见「言言」(二)条。
书绅(書紳)shū shēn
把要牢记的话写在绅带上。后亦称牢记他人的话为书绅。语本《论语·卫灵公》:“ 子张 书诸绅。” 邢昺 疏:“绅,大带也。 子张 以 孔子 之言书之绅带,意其佩服无忽忘也。” 晋 孙绰 《答许询》诗之九:“且戢讜言,永以书绅。”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王禹偁 ﹞尝侍宴 琼林 , 太宗 独召至御榻,面诫之曰:‘卿聪明,文章在 有唐 不下 韩 柳 之列,但刚不容物,人多沮卿,使朕难庇。’ 禹偁 泣拜,书绅而谢。” 闻一多 《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以上两个历史的教训,是值得我们的新诗人书绅的。” ——《漢語大詞典》
永 yǒng《國語辭典》
永 [ yǒng ]
形- 深长的、久远的。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一七:「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宋·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 恒久、久远。如:「永垂不朽」。《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式 shì《國語辭典》
式 [ shì ]
名- 法则、模范。《书经·微子之命》:「世世享德,万邦作式。」《后汉书·卷四四·邓彪传》:「彪在位清白,为百僚式。」
- 仪节、典礼。如:「仪式」、「阅兵式」、「结婚式」。
- 规格、样式。如:「格式」、「款式」。
- 古代车前的横木。《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参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杨万里传》:「苟有车必见其式,苟有言必闻其声。」通「轼」。
- 自然科学中指表示某种规律的一组符号。如:「方程式」、「分子式」、「化学式」。
- 效法。《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必欲行若言,当大定其本,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
- 用。《左传·成公二年》:「蛮夷戎狄,不式王命。」晋·杜预·注:「式,用也。」
- 古时人立而乘车,俯而凭轼以示敬意。《书经·武成》:「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阊。」唐·孔颖达·正义:「式者,车上之横木,男子立乘有所敬则俯而凭式,遂以式为敬名。」《汉书·卷四○·周勃传》:「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 发语词,无义。《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汉·郑玄·笺:「式,发声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