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老人 lǎo rén
(1).老年人。《左传·宣公十五年》:“及 辅氏 之役, 颗 见老人结草以亢 杜回 。”《史记·循吏列传》:“﹝ 子产 ﹞治 郑 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唐 冯著 《燕衔泥》诗:“双燕碌碌飞入屋,屋中老人喜燕归。” 臧克家 《老哥哥》:“在我这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2).指上了年纪的父母。 晋 车永 《与陆士龙书》:“老人及姊,自闻此问,三四日中,了不能復食。” 宋 张孝祥 《鹧鸪天·平国弟生日》词:“楚楚吾家千里驹,老人心事正关渠。” 老舍 《婆婆话》:“可是再说硬话实在使老人难堪;只好告诉母亲:不久即有好消息。”
(3).称尊长。 唐 戴叔伦 《族兄各年八十馀见招游洞》诗:“鹤髮婆娑乡里亲,相邀共看往年春。拟将儿女归来住,且是 茅山 见老人。” 清 国泰 《〈助字辨略〉序》:“《助字辨略》者, 确山 刘老人 所著也。”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
(4).年老长辈自称。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二:“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宋 苏轼 《与元老侄孙书》:“相见无期,惟当勉力进道,起门户为亲荣。老人僵仆海外,亦不恨也。”
(5).见“ 老人星 ”。 ——《漢語大詞典》
(2).指上了年纪的父母。 晋 车永 《与陆士龙书》:“老人及姊,自闻此问,三四日中,了不能復食。” 宋 张孝祥 《鹧鸪天·平国弟生日》词:“楚楚吾家千里驹,老人心事正关渠。” 老舍 《婆婆话》:“可是再说硬话实在使老人难堪;只好告诉母亲:不久即有好消息。”
(3).称尊长。 唐 戴叔伦 《族兄各年八十馀见招游洞》诗:“鹤髮婆娑乡里亲,相邀共看往年春。拟将儿女归来住,且是 茅山 见老人。” 清 国泰 《〈助字辨略〉序》:“《助字辨略》者, 确山 刘老人 所著也。”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
(4).年老长辈自称。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二:“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宋 苏轼 《与元老侄孙书》:“相见无期,惟当勉力进道,起门户为亲荣。老人僵仆海外,亦不恨也。”
(5).见“ 老人星 ”。 ——《漢語大詞典》
缩手(縮手)suō shǒu
袖手;停手。《尔雅·释鸟》“鸛鷒鶝鶔” 邢昺 疏引 晋 郭璞 《图赞》:“ 逢蒙 缩手, 养由 不睨。”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斲,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劝酒与诗》:“復使两 欧阳 ,缩手不分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少年揽轡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复作(復作)fù zuò
(1). 汉 刑律名。亦指按其刑服劳役的妇女。犯者不服刑具,刑期一年。《史记·孝武本纪》:“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汉书·宣帝纪》:“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復作 淮阳 赵徵卿 、 渭城 胡组 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復作者,女徒也。谓轻罪,男子守边一岁,女子輭弱不任守,復令作于官,亦一岁,故谓之復作徒也。”又引 孟康 曰:“復音服,谓弛刑徒也,有赦令詔书去其钳釱赭衣。更犯事,不从徒加,与民为例,故当復为官作,满其本罪年月日,律名为復作也。” 王先谦 补注引 周寿昌 曰:“案此復作女徒或传其家姓,或传其夫姓,故《纪》《传》有异同也。”
(2).再来写。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可观读以正说,可采掇以示后人,后人復作犹前人之造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既有此书,即‘三百篇’之风人復作,亦当俯就范围。”
(3).复发,再发。如:旧病复作。 ——《漢語大詞典》
(2).再来写。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可观读以正说,可采掇以示后人,后人復作犹前人之造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既有此书,即‘三百篇’之风人復作,亦当俯就范围。”
(3).复发,再发。如:旧病复作。 ——《漢語大詞典》
权 ( 權 ) quán
权 [ quán ]
-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力。~威。~贵。~柄。~势。生杀予夺之~。
- 有利的形势:主动~。
- 变通,不依常规:~变。~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术。智必知~。
- 暂且,姑且:~且。
- 秤锤:~衡。
- 衡量,估计:~其轻重。
- 姓。
吟 yín《國語辭典》
吟 [ yín ]
动- 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 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 咏、诵。如:「吟咏」。《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 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 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通「唫」。
-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小令 xiǎo lìng
(1).指 晋 王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王东亭 与 张冠军 善。 王 既作 吴郡 ,人问 小令 曰:‘ 东亭 作郡,风政何似?’”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曰:“ 王献之 为中书令, 王珉 代之。时人曰大小 王令 。”《晋书·王珉传》:“ 王珉 字 季琰 ,少有才艺,善行书……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 大令 , 珉 为 小令 。”后人亦用以借誉较年幼之善草书者。 唐 皎然 《陈家童子·草书歌》:“ 王 家小令草最狂,为予挥洒惊腾势。”
(2).词体名。 唐 时文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词,当作酒令,后遂称词之较短小者为小令。 唐 白居易 《就花枝》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小令尊前见 玉簫 ,银灯一曲太妖嬈。”
(3).但词之称令者并非皆为小令。如“百字令”等。 宋 顾从敬 《草堂诗馀》谓以五十八字以内者为小令,今仍沿用,然无据。 清 朱彝尊 《〈词综〉发凡》:“ 宋 人编集歌词,长者曰慢,短者曰令,初无中调、长调之目,自 顾从敬 编《草堂词》,以臆见分之,后遂相沿,殊属草率。”
(4). 清 徐釚 《词苑丛谈·体制》亦谓不能以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参见“ 小词 ”、“ 小调 ”、“ 小曲 ”。
(5).散曲之一种。 元 人也称“叶儿”。体制短小,多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数大曲。但也有例外,如“带过曲”、“重头”等即为小令特殊形式。 元 芝庵 《唱论》:“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
(6).民间小曲。犹言小调。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韵》:“乐府、小令两途,乐府语可入小令,小令语不可入乐府。” 明 王骥德 《曲律·论小令》:“渠(指 周德清 )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郑风》:“其间男女狎邪之诗,亦如近代之杂曲小令,多悬拟想像,摹写艷情,不必实有其事。”参见“ 小曲 ”、“ 小调 ”。 ——《漢語大詞典》
(2).词体名。 唐 时文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词,当作酒令,后遂称词之较短小者为小令。 唐 白居易 《就花枝》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小令尊前见 玉簫 ,银灯一曲太妖嬈。”
(3).但词之称令者并非皆为小令。如“百字令”等。 宋 顾从敬 《草堂诗馀》谓以五十八字以内者为小令,今仍沿用,然无据。 清 朱彝尊 《〈词综〉发凡》:“ 宋 人编集歌词,长者曰慢,短者曰令,初无中调、长调之目,自 顾从敬 编《草堂词》,以臆见分之,后遂相沿,殊属草率。”
(4). 清 徐釚 《词苑丛谈·体制》亦谓不能以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参见“ 小词 ”、“ 小调 ”、“ 小曲 ”。
(5).散曲之一种。 元 人也称“叶儿”。体制短小,多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数大曲。但也有例外,如“带过曲”、“重头”等即为小令特殊形式。 元 芝庵 《唱论》:“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
(6).民间小曲。犹言小调。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韵》:“乐府、小令两途,乐府语可入小令,小令语不可入乐府。” 明 王骥德 《曲律·论小令》:“渠(指 周德清 )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郑风》:“其间男女狎邪之诗,亦如近代之杂曲小令,多悬拟想像,摹写艷情,不必实有其事。”参见“ 小曲 ”、“ 小调 ”。 ——《漢語大詞典》
指月 zhǐ yuè
佛教语。以指譬教,以月比法。《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復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 宋 余靖 《寄题宝峰山玩云亭》诗:“指月犹为幻,玩云应强名。” ——《漢語大詞典》
拈 niān《國語辭典》
拈 [ nián ]
动- 用手指夹取、捏取。如:「拈龟」、「拈香」、「拈花微笑」。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七:「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红楼梦·第四○回》:「里面盛著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
- 耍弄、习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自家陈豹,年长一十八岁,膂力过人,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
拈 [ diān ]
动- 将物品放置手中,估量轻重。如:「他拈了拈小石块,随手打了个水漂儿。」《孤本元明杂剧·大劫牢·第一折》:「也不索昼夜思量心内想,也不索拈斤播两显耀我这英雄猛将。」通「掂」。
拈 [ niǎn ]
动- 用手指搓揉。如:「拈线」、「拈灯心」。《红楼梦·第一○五回》:「贾政在外,心惊肉跳,拈须搓手的等候旨意。」通「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