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种菜(種菜)zhòng cài
种植蔬菜。《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先主 据 下邳 ” 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 《吴历》:“ 备 时闭门,将人种芜菁, 曹公 使人闚门。既去, 备 谓 张飞 、 关羽 曰:‘吾岂种菜者乎? 曹公 必有疑意,不可復留。’”后用以比喻示人无大志。 清 赵翼 《闲居效放翁体》诗:“爱閒偏是閒难耐,始悟英雄种菜忙。” ——《漢語大詞典》
悭 ( 慳 ) qiān
悭 [ qiān ]
- 小气,吝啬:~吝。~囊。~涩。
- 缺欠:缘~一面(缺少一面之缘)。
三亩(三亩)
唐 刘禹锡 金陵五题 其五 江令宅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唐 卢纶 送姨弟裴均尉诸暨 旧业废三亩,弱年成一门。
唐 杜牧 赠宣州元处士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宋 陆游 小园 松菊仅三亩,作园真强名。
宋 徐玑 题陈待制湖庄 园无三亩地,四面水连天。
《韵府拾遗 有韵》:吕氏春秋耳不能闻帷墙之外而目不能见三亩之宫 ——《骈字类编》
唐 卢纶 送姨弟裴均尉诸暨 旧业废三亩,弱年成一门。
唐 杜牧 赠宣州元处士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宋 陆游 小园 松菊仅三亩,作园真强名。
宋 徐玑 题陈待制湖庄 园无三亩地,四面水连天。
《韵府拾遗 有韵》:吕氏春秋耳不能闻帷墙之外而目不能见三亩之宫 ——《骈字类编》
苫 shān/shàn《國語辭典》
苫 [ shān ]
动- 覆盖。宋·陆游〈幽居岁暮〉诗五首之五:「刈茅苫鹿屋,插棘护鸡栖。」《西游记·第三七回》:「你那衣服,半边苫身,半边露臂。」
- 以草编成的覆盖物。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
- 以草编成的垫席,居丧时使用,以示哀戚。《仪礼·丧服》:「居倚庐,寝苫枕块,哭昼夜无时。」唐·贾公彦·疏:「外寝苫者,哀亲之在草。」
茅 máo《國語辭典》
茅 [ máo ]
名- 植物名。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茎细,各节具有白色短细毛。春季先开花后生叶。叶似稻。圆柱形白色穗状花序。颖果密生白色长软毛,能随风远布。叶可制蓑衣、织席,地下嫩茎味甜可食。
- 姓。如秦代有茅焦。
仅 ( 僅 ) jǐn/jìn
仅 [ jǐn ]
- ◎ 不过,才:不~如此。绝无~有。~只(仅仅)。
- ◎ 将近,几乎:士卒~万人。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 几,几个:~人。~日。
-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 命运,天命:天~。气~。
-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 责备,列举过错:~落。
-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椽 chuán《國語辭典》
椽 [ chuán ]
名- 架在桁上用以承接木条及屋顶的木材。《左传·桓公十四年》:「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 之椽。」《晋书·卷八五·诸葛长民传》:「屋中柱及椽桷间,悉见有蛇头,令人以刀悬斫,应刃隐藏,去辄复出。」也称为「椽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