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少年今白发,伤心无路送灵輀。
王安石〔宋代〕《忠献韩公挽辞二首 其二》
两朝身与国安危,典策哀荣此一时。木稼尝闻达官怕,山颓果见哲人萎。
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幕府少年今白发,伤心无路送灵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幕府 mù fǔ
(1).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 广 之幕府对簿。”《魏书·崔休传》:“幕府多事,辞讼盈几。” 宋 王安石 《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诗:“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老残游记》第三回:“幕府人才济济,凡有所闻的,无不罗致於此了。”参见“ 莫府 ”。
(2).借指将帅。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奉 汉 威灵,折衝宇宙。”《周书·文帝纪上》:“ 清水公 贺拔岳 ,勋德隆重,兴亡攸寄, 欢 好乱乐祸,深相忌毒,乃与 侯莫 、 陈悦 阴图陷害。幕府以受律专征,便即讨戮。” 宋 张孝祥 《念奴娇·仲钦提刑仲冬行边》词:“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
(3).幕僚;幕宾。 唐 韩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 崇文 命幕府唯公命从。”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吾闻长史 刘从事 非有通家之旧,復无举荐之力,歘自□众为贤侯幕府,必有足观者。”《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一班老奸巨猾的幕府,阴险狠毒的家丁,看出了他的本心,渐渐把声色货利去引诱他。”
(4). 日本 明治维新前掌握全国政权的军阀。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诸藩士各挟其藩之力,合纵以革幕府而奬王室,及幕府既倒,大势既变,知不可以藩藩角立,乃胥谋而废之。”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将帅。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奉 汉 威灵,折衝宇宙。”《周书·文帝纪上》:“ 清水公 贺拔岳 ,勋德隆重,兴亡攸寄, 欢 好乱乐祸,深相忌毒,乃与 侯莫 、 陈悦 阴图陷害。幕府以受律专征,便即讨戮。” 宋 张孝祥 《念奴娇·仲钦提刑仲冬行边》词:“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
(3).幕僚;幕宾。 唐 韩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 崇文 命幕府唯公命从。”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吾闻长史 刘从事 非有通家之旧,復无举荐之力,歘自□众为贤侯幕府,必有足观者。”《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一班老奸巨猾的幕府,阴险狠毒的家丁,看出了他的本心,渐渐把声色货利去引诱他。”
(4). 日本 明治维新前掌握全国政权的军阀。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诸藩士各挟其藩之力,合纵以革幕府而奬王室,及幕府既倒,大势既变,知不可以藩藩角立,乃胥谋而废之。” ——《漢語大詞典》
少年 shào nián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白发(白髮)bái fà
告发;揭露。《新唐书·元载传》:“ 华原 令 顾繇 上封白发其私,帝方倚以当国,乃斥 繇 ,除名为民。”《新唐书·韦保衡传》:“俄为怨家白发阴罪,贬 贺州 刺史,再贬 澄迈 令,遂赐死。”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毕令女》:“事既彰露,不可復续,而白发其事,皆出仲女,所谓坏其法者岂此邪?”
白头发。亦指老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白髮,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宋 范仲淹 《祭知环州种染院文》:“青春多难兮,白髮始遇。”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一:“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髮长。” 杨笑影 《赤子之心》:“他想念母亲,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双手和鬓边的白发,她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睛。” ——《漢語大詞典》
白头发。亦指老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白髮,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宋 范仲淹 《祭知环州种染院文》:“青春多难兮,白髮始遇。”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一:“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髮长。” 杨笑影 《赤子之心》:“他想念母亲,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双手和鬓边的白发,她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睛。” ——《漢語大詞典》
伤心(傷心)shāng xīn
(1).心灵受伤,形容极其悲痛。《书·酒诰》:“民罔不衋伤心。” 孔 传:“民无不衋然痛伤其心。”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故祸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伤心。”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宋 陆游 《重过沈园作》诗之一:“伤心桥下春波緑,曾是惊鸿照影来。” 元 萨都剌 《百字令·登石头城》词:“伤心千古, 秦淮 一片明月。” 巴金 《五十多个》:“ 孙二嫂 坐在雪地上,埋下头摇着她怀里的死孩子,哭得很伤心。”
(2).极甚之词,犹言万分。 唐 李白 《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唐 杜甫 《滕王亭子》诗之一:“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明 刘基 《摸鱼儿·金陵秋夜》词:“回首碧空无际,空引睇,但满眼芙蓉黄菊伤心丽。” ——《漢語大詞典》
(2).极甚之词,犹言万分。 唐 李白 《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唐 杜甫 《滕王亭子》诗之一:“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明 刘基 《摸鱼儿·金陵秋夜》词:“回首碧空无际,空引睇,但满眼芙蓉黄菊伤心丽。”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名-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送 sòng《國語辭典》
送 [ sòng ]
動- 遣去。《說文解字·辵部》:「送,遣也。」宋·文天祥〈正氣歌〉:「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 陪伴著走。如:「護送」、「送小弟弟回家」、「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唐·杜甫〈兵車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 告別。如:「送別」、「送舊迎新」、「送行」。
- 贈給。如:「贈送」、「他送我一本書。」
- 輸運。如:「送貨」、「送信」、「運送」。
- 供應。如:「送水」、「送電」。
- 傳遞。如:「送秋波」。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七:「去影忽不見,回風送天聲。」
- 犧牲。如:「送死」、「送命」。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您哥哥暑濕風寒縱較些,多被那煩惱憂愁上送了也。」
灵輀(靈輀)líng ér
丧车。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丧柩既臻,将及 魏 京灵輀回轨,白驥悲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俭约》:“灵輀冥器,穷金玉之饰。” 清 谭嗣同 《湘痕词》之二:“灵輀轧轧鸣,送子入山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