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

杜甫唐代〕《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

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
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
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方便匹敌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阶 ( 階 ) jiē
阶 [ jiē ]
  1. 为了便于上下,用砖石砌成的或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除(台阶)。~墀(台阶)。~级。~下囚。台~。
  2. 等级,层次:~层。官~。军~。音~。
  3. 凭借:~缘(凭借,依附)。
  4. 由来:~祸。
  5. 途径:~段。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方便 fāng biàn
(1).佛教语。谓以灵活方式因人施教,使悟佛法真义。《维摩经·法供养品》:“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説,显示分明。”《坛经·般若品》:“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唐 姚合 《秋夜寄默然上人》诗:“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五灯会元·章敬晖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
(2).随机乘便。《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季龙 ﹞所为酷虐。军中有勇榦策略与己侔者,輒方便害之,前后所杀甚众。”《北史·魏东阳王丕传》:“若有姦邪方便谗毁者,即加斩戮。”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 中宗 尝游 兴庆池 ,侍宴者……方便以求官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 鶯鶯 ﹞九曲柔肠,似万口尖刀搅。那 红娘 方便地劝道:‘远道的消息,姐姐休荣怀抱。’”
(3).指便宜行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 综 形貌举止甚似 昏主 ,其母告之,令自方便。 综 遂……始为 寳卷 追服三年丧。”
(4).便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团扇郎》:“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 明 刘兑 《娇红记》:“感承你美意儿把尊堂相劝!那的是知心腹,与人、与人方便。”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草站搬到合作社,办事防空都方便。”
(5).给予便利或帮助。 宋 王明清 《春娘传》:“若得姐姐为我方便,得脱此一门路,也是一段阴德事。”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解子哥,怎生可怜见,方便一二。”《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争奈急难之中,只得求妈妈方便,容学生暂息半宵。”
(6).机会;时机。《北史·循吏传·孟业》:“ 业 为典籤。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 唐 李德裕 《请密诏塞上事宜状》:“望密詔 刘沔 与忠顺守志,每有使去,即令将密意,看方便,説諭公主知。”《前汉书平话》卷上:“ 吕后 送 高皇 回来,常思斩 韩信 之计,中无方便。”《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明霞 来报道:‘姐姐可要寄书与 周姐夫 么?’ 娇鸞 道:‘那得有这方便?’”《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二人辞了 宋公 ,覷个方便,縋城而出。”
(7).合适;适宜。 元 乔吉 《小桃红·僧房以太湖石支足》曲:“海棠花影月明,约那人相见,掩雨遮云忒方便。”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有了这个聚餐会,比在同业公会里交换意见方便些。”
(8).容易。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九城八条大街,可有哪儿能像这里挣钱这么方便?” 巴金 《关于〈长生塔〉》:“那个时候去 日本 非常方便,不用办护照,买船票很容易,随时可以买。”
(9).灵便;舒适。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老阿爹耳朵不大方便,听不出你的话。” 老舍 《四世同堂》二八:“她说这两天有点伤风,嗓子不方便。”
(10).指钱财宽裕。 曹禺 《雷雨》第一幕:“现在你手下方便,随便匀给我七块八块的好么?”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四:“‘说个准数,别含糊着。亲是亲,财是财!’‘老师,我们要是说了,父亲遇上一时不方便呢’几个大学生说。”
(11).计谋;算计。《百喻经·牧羊人喻》:“﹝牧羊人﹞乃有(羊)千万,极大慳贪,不肯外用。时有一人,善於巧诈,便作方便,往共亲友……便大与羊,及诸财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将军败,有机变,不合追赶;赶上落便宜,输他方便。”
(12).方法;诀窍。《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新鬼》:“有新死鬼,形疲瘦顿。忽见生时友人死及二十年,肥健,相问讯曰:‘卿那尔?’曰:‘吾飢饿殆不自任,卿知诸方便,故当以见教。’”《百喻经·小儿得大龟喻》:“﹝小儿﹞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
(13).解手,排泄大、小便。《西游记》第五三回:“他两个腹中绞痛……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 峻青 《海啸》第四章:“我不爱上厕所,我要到外面方便去。”  ——《漢語大詞典》
谬 ( 謬 ) miù
谬 [ miù ]
  1. 错误的,不合情理的:荒~。~论。~传(chuán )。~误。
  2. 差错:失之毫厘,~以千里。
引 yǐn《國語辭典》

引 [ yǐn ]

  1. 开弓。《庄子·田子方》:「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孟子·尽心上》:「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2. 拉。《韩非子·人主》:「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聊斋志异·卷一·尸变》:「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
  3. 伸长、延长。《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唐·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4. 领导、带领。《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红楼梦·第一回》:「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
  5. 招致、招惹。如:「抛砖引玉」。唐·白居易〈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酒引眼前兴,诗留身后名。」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无端唱出兴亡恨,引得傍人也泪流。」
  6. 推荐、选拔。《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唐·钱起〈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诗:「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合引书生。」
  7. 援用。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
  8. 退避、退出。《礼记·玉藻》:「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宋·苏轼〈与辩才禅师〉诗:「得此闲郡,虽未能超然远引,亦退老之渐也。」
  9. 承受。《新唐书·卷八○·太宗诸子传·庶人佑传》:「诚能饬躬引咎,万纪请入朝言之,上意宜解。」《三国演义·第九九回》:「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1.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引等于一百公尺。也称为「公引」。
  2. 纸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子远之父,唐安人,家饶财,常委仆权钱,得钱引五千缗,皆伪也。」
  3. 通行证。如:「路引」。《西游记·第五四回》:「请投馆驿注名上簿,待下官执名奏驾,验引放行。」《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见了大尹,给引还乡。」
  4. 拉柩车的绳索。《礼记·檀弓下》:「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5. 文体名。相当于「序」,而较序短。唐·王勃〈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苏东坡祖名字,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序,又以未安,遂改作引。」
  6. 一种乐府诗体。如:「思归引」、「箜篌引」。唐·元稹〈乐府古题序〉:「赋、颂、引、谣、……、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匹敌(匹敵)pǐ dí
(1).相比;相当;对等。《左传·成公二年》:“ 萧同叔子 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 晋君 之母也。”《三国志·魏志·郭皇后传》:“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彊与他人婚也。” 唐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诗:“时虽属丧乱,事贵当匹敌。” 宋 叶适 《上殿札子》:“赖陛下威灵远畅,使得以匹敌往来尔。” 清 陈鳣 《对策》卷一:“若夫匹敌者,但偁顿首,或偁再拜而已。” 郁达夫 《杭州》:“一位醉酒吟诗携妓的郡守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和帝王匹敌的。”
(2).指彼此相当的人。 明 彭士望 《冬心》诗:“敢遂薄高曾,自矜无匹敌。”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五:“若 李沧溟 者,诸体俱少完善,惟七絶差胜,祇堪与 谢四溟 之五律等量齐观, 弇州 反引以为匹敌,不过欲与 北地 、 信阳 两两相配耳。”
(3).配偶。《汉书·晁错传》:“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予之。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 唐 柳宗元 《永州司功参军谭随亡母毛氏志文》:“ 周 之列国, 谭子 毛伯 。合是二姓,从其匹敌。”
(4).婚配,结为夫妻。 宋 江洵 《灯下闲谈·鲤鱼变女》:“﹝女子﹞曰:‘幸覯清风,故来匹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妾烟花下流,不堪匹敌;既蒙繾綣,义即至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