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形-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形-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霓旌 ní jīng
(1).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楚辞·刘向〈九叹·远逝〉》:“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 王逸 注:“扬赤霓以为旌。” 前蜀 韦庄 《喜迁莺》词:“香满衣,云满路,鸞凤绕身飞舞。霓旌絳节一羣羣,引见 玉华君 。”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 高駢 在 淮南 ,有贄歌者,末章云:五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旌引烟策。” 明 夏完淳 《观涛》诗:“海女霓旌乍有无,雷鼓填填 屏翳 怒。”
(2).缀有五色羽毛的旗帜,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亦借指帝王。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明 陆采 《怀香记·假公荐举》:“閶闔欲开,霓旌飘颻乎翠树;冕旒方坐,仙仗森簇于丹墀。” ——《漢語大詞典》
(2).缀有五色羽毛的旗帜,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亦借指帝王。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明 陆采 《怀香记·假公荐举》:“閶闔欲开,霓旌飘颻乎翠树;冕旒方坐,仙仗森簇于丹墀。” ——《漢語大詞典》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名-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南苑 nán yuàn
(1).御苑名。因在皇宫之南,故名。历代所指不一。《宋书·明帝纪》:“以 南苑 借 张永 ,云‘且给三百年,期讫更启’。”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唐 温庭筠 《河传》词:“天际云鸟引晴远,春已晚,烟靄渡 南苑 。”
(2).即 南海子 。在 北京 永定门 外, 明 永历 中始建为园囿。 清 置总尉防御等官把守,其中养殖禽兽,专供皇帝游猎享乐。《清一统志》:“ 南苑 在京城 永定门 外二十里,方一百六十里。 元 为 下马飞放泊 , 明 永乐 中增广,亦名 南海子 。周围绕以短垣,麋鹿雉兔,蕃息其中,时命禁旅行围,以肄武事。” 清 赵翼 《南苑大阅恭纪》诗:“雪晴 南苑 曙光皑,翠輦亲临閲武来。” ——《漢語大詞典》
(2).即 南海子 。在 北京 永定门 外, 明 永历 中始建为园囿。 清 置总尉防御等官把守,其中养殖禽兽,专供皇帝游猎享乐。《清一统志》:“ 南苑 在京城 永定门 外二十里,方一百六十里。 元 为 下马飞放泊 , 明 永乐 中增广,亦名 南海子 。周围绕以短垣,麋鹿雉兔,蕃息其中,时命禁旅行围,以肄武事。” 清 赵翼 《南苑大阅恭纪》诗:“雪晴 南苑 曙光皑,翠輦亲临閲武来。” ——《漢語大詞典》
苑中
齐书东昏侯纪又于苑中立市太官每旦进酒肉杂肴使宫人屠酤潘氏为市令帝为市魁执罚争者就潘氏决判径海山记大业六年后苑草木鸟兽繁息茂盛桃蹊李 翠阴交合金猿青鹿动辄成群自大内开为御道直通西苑夹道植长松高柳帝多幸苑中去来无时侍御夹道而宿帝往往中夜即幸焉 ——《骈字类编》
万物(萬物)wàn wù
(1).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艾青 《光的赞歌》三:“太阳啊,我们最大的光源,它从亿万万里以外的高空,向我们居住的地方输送热量,使我们这里滋长了万物,万物都对它表示景仰。”
(2).犹众人。《宋书·沈文秀传》:“﹝ 文秀 ﹞説 庆之 曰:‘主上狂暴如此,土崩将至,而一门受其宠任,万物皆谓与之同心。’” ——《漢語大詞典》
(2).犹众人。《宋书·沈文秀传》:“﹝ 文秀 ﹞説 庆之 曰:‘主上狂暴如此,土崩将至,而一门受其宠任,万物皆谓与之同心。’” ——《漢語大詞典》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動-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 生命。如:「輕生」、「餘生」。
-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颜色(顔色)yán sè
(1).面容;面色。《礼记·玉藻》:“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 南朝 梁 江淹 《古离别》诗:“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清 黄遵宪 《今别离》诗:“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 曹禺 《雷雨》第四幕:“颜色惨白,鬓发湿漉漉的。”
(2).表情;神色。《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諤,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
(3).姿色。《墨子·尚贤中》:“不论贵富,不嬖颜色。” 前蜀 贯休 《偶作》诗之五:“君不见 西施 緑珠 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因他有几分颜色,从十七岁上就卖与 北门桥 来 家做小。”
(4).面子,光彩。 三国 魏 曹植 《艳歌》:“长者赐颜色, 泰山 可动移。”《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些亲眷们一向訕笑 杜子春 这个败子,岂知还有发跡之日。这些时见了那首感怀诗,老大的好没颜色。”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
(5).色彩。 唐 杜甫 《花底》诗:“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水浒传》第一○三回:“ 张世开 嫌那段颜色不好,尺头又短,花样又是旧的。”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看,颜色和血一样,多鲜艳。”
(6).指尊严。《吕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諫必忠,不辟死亡。” 汉 刘向 《九叹·怨思》:“犯颜色而触諫兮,反蒙辜而被疑。”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7).借指头。 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陋巷飢寒士,出门甚栖栖。虽然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胡适 《吴敬梓年谱》:“昔之列戟鸣珂,加以紫标黄榜,莫不低其颜色,增以悽愴。”
(8).指显示利害的脸色或行动。 沙汀 《防空》:“ 愚生先生 从那时起勃发了雄心,总想拿点颜色给他的仇家看看。” 杨朔 《渔笛》:“姓 宋 的那穷鬼敢沾你一沾,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才怪。”
(9).指本领。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10).颜料或染料。如:彩印厂的仓库里,各种颜色都有的。 ——《漢語大詞典》
(2).表情;神色。《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諤,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
(3).姿色。《墨子·尚贤中》:“不论贵富,不嬖颜色。” 前蜀 贯休 《偶作》诗之五:“君不见 西施 緑珠 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因他有几分颜色,从十七岁上就卖与 北门桥 来 家做小。”
(4).面子,光彩。 三国 魏 曹植 《艳歌》:“长者赐颜色, 泰山 可动移。”《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些亲眷们一向訕笑 杜子春 这个败子,岂知还有发跡之日。这些时见了那首感怀诗,老大的好没颜色。”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
(5).色彩。 唐 杜甫 《花底》诗:“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水浒传》第一○三回:“ 张世开 嫌那段颜色不好,尺头又短,花样又是旧的。”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看,颜色和血一样,多鲜艳。”
(6).指尊严。《吕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諫必忠,不辟死亡。” 汉 刘向 《九叹·怨思》:“犯颜色而触諫兮,反蒙辜而被疑。”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7).借指头。 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陋巷飢寒士,出门甚栖栖。虽然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胡适 《吴敬梓年谱》:“昔之列戟鸣珂,加以紫标黄榜,莫不低其颜色,增以悽愴。”
(8).指显示利害的脸色或行动。 沙汀 《防空》:“ 愚生先生 从那时起勃发了雄心,总想拿点颜色给他的仇家看看。” 杨朔 《渔笛》:“姓 宋 的那穷鬼敢沾你一沾,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才怪。”
(9).指本领。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10).颜料或染料。如:彩印厂的仓库里,各种颜色都有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