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杜甫唐代〕《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朔方健儿好身手勇锐

朔方 shuò fāng
(1).北方。《书·尧典》:“申命 和叔 ,宅朔方,曰幽都。” 蔡沉 集传:“朔方,北荒之地。”《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王逸 注:“周徧流行於北方也。” 鲁迅 《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2).郡名。 西汉 元朔 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 朔方 ,今 内蒙古自治区 杭锦旗 北。 东汉 末废。《汉书·卫青传》:“ 元朔 五年春,令 青 将三万骑出 高闕 …… 代 相 李蔡 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 朔方 。”参阅《汉书·地理志下》、 清 吴卓信 《汉书地理志补注·朔方郡》。  ——《漢語大詞典》
健儿(健兒)jiàn ér
(1).勇士;壮士。《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周书·杨忠传》:“ 达奚武 自是天下健儿,今日服矣。”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二本第五出:“求法语的挨着咨次,都是骏马雕鞍的健儿。”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如:空军健儿;排球健儿。
(2).军卒;士兵。《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虽麤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唐 杜甫 《草堂》诗:“天下尚未寧,健儿胜腐儒。” 明 王廷相 《赭袍将军谣》:“ 万寿山 前擂大鼓,赭袍将军号威武,三边健儿猛如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后流入 姜瓖 营,为 料 某帐下健儿。”
(3). 唐 代士兵的一种。 唐 代诸军镇置有健儿,其长住边军者,政府给以种种优待。参阅《唐六典·兵部尚书》。  ——《漢語大詞典》
好身手 hǎo shēn shǒu
(1).体格雄健,精于武艺。 唐 杜甫 《哀王孙》诗:“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鋭今何愚。” 元 王逢 《天门行》诗:“羽林坚鋭莫汝攖,慎勿轻夸好身手。”
(2).后世泛指高超的技艺或本领。  ——《漢語大詞典》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1.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1.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2.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1.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勇锐(勇鋭)yǒng ruì
犹勇悍。《六韬·敌强》:“当明号审令,出我勇鋭冒将之士。”《后汉书·南匈奴传》:“ 张耽 性勇鋭,而善抚士卒,军中皆为用命。”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招来新进勇鋭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民军虽勇鋭无匹,而武器不及 清 军之利。”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愚 yú《國語辭典》

愚 [ yú ]

  1. 笨傻、不聰明。如:「愚笨」、「愚昧無知」。《論語·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唐·白居易〈新樂府·澗底松〉:「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
  2. 與自身有關的。如:「愚見」、「愚兄」。《戰國策·秦策五》:「臣效愚計,大王不用。」
  1. 欺騙、蒙騙。《孫子·九地》:「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文選·賈誼·過秦論》:「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 自稱的謙詞。《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唐·劉得仁〈賀顧非熊及第其年內索文章〉詩:「愚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