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骊山六十二高楼,突兀华清最上头。

范成大宋代〕《续长恨歌

骊山六十二高楼,突兀华清最上头。
玉羽川长湘浦暗,三郎无事更神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骊山六十二高突兀华清上头

骊山(驪山)lí shān
在 陕西省 临潼县 东南,因古 骊戎 居此得名。是著名的游览、休养胜地。又名 郦山 。《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 唐 张说 《应制奉和》:“ 汉 家行树直 新丰 , 秦 地 驪山 抱温谷。” 清 陈维嵩 《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词:“凄然也, 驪山 浴馆,一样野花稠。”  ——《漢語大詞典》
六十
南北朝 江总 明庆寺诗 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
《韵府拾遗 缉韵》:宋书胡藩传庶子六十人多不遵法度  ——《骈字类编》
二高(二高)
小学绀珠二高高允高闾  ——《骈字类编》
楼 ( 樓 ) lóu
楼 [ lóu ]
  1.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房。~梯。~道。~层。城~。岗~。阁~。~台。~船。办公~。高~大厦。
  2. 姓。
突兀 tū wù
(1).亦作“ 突杌 ”、“ 突屼 ”。高耸貌。《文选·木华〈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杌孤游。” 李善 注:“突杌,高貌。”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逶迤绰约,如玉女之千娇;突兀峥嶸,似灵龟之孤朴。”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文》:“东寻玉籙,则 龙虎 嵳峩;南访 金沙 ,则 罗浮 突屼。”《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突兀高颧,浓眉毛,压一双赤眼。”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2).特出;奇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刘尹 目 庾中郎 ,虽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唐 施肩吾 《壮士行》:“有时误入千人丛,自觉一身横突兀。” 宋 司马光 《瘿盆》诗:“癭盆生以丑自鬻,突兀当轩耸羣目。” 元 麻革 《杨将军坰马图》诗:“淡淡生绢一片云,眼中羣龙何突兀。”
(3).端坐貌。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未曾寄官曹,突兀倚书幌。” 仇兆鳌 注:“突兀,端坐之貌。”
(4).猝然。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宋 司马光 《苦雨》诗:“喧豗流潦怒,突兀坏垣秃。”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一章:“ 王柬芝 的突然回来,莫说他的妻子、女儿很惊异,就是他本人也不能不感到生活变化得实在突兀,环境变换得实在急速。”
(5).奇怪;别扭。 宋 王铚 《默记》卷下:“﹝ 子厚 ﹞曰:‘一置兹山,一投 汉水 ’亦可,然终是突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俊卿 看见,心里有些突兀起来。” 明 车任远 《蕉鹿梦》第五折:“我昨日砍柴,似梦非梦,打得一个鹿。打时节,恰像是真,寻不着又道是梦。心中突兀,放他不下,夜来当真做一梦。”  ——《漢語大詞典》
华清(華清)huá qīng
(1).指 华清池 。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自 华清 赐浴,初承恩泽; 长生 乞巧,永订盟香。” 郭沫若 《念奴娇·小汤山》词:“ 华清 何似?令人高下难説。”参见“ 华清池 ”。
(2).指 华清宫 。 唐 薛能 《折杨柳》词之一:“ 华清 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 宋 苏轼 《骊山绝句》之一:“辛苦 驪山 山下土, 阿房 纔废又 华清 。” 明 敖英 《辋川谒王右丞祠》诗:“ 华清 风雨萧萧夜,愁絶 江 南 庾子山 。”参见“ 华清宫 ”。
(3).犹太清。指太空。 明 陈所闻 《念奴娇序·云住阁为欧阳平林青林长林题》套曲:“驀地云开,皎然月出,恍疑骑鹤上华清。”  ——《漢語大詞典》
最 zuì《國語辭典》

最 [ zuì ]

  1. 至极。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2. 凡、总计。《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1. 菁华,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马札〈卖花者〉诗:「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
  1. 聚合。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最其诗,得三卷,属某为序。」
上头(上頭)shàng tou
(1).谓排列在前,序次在先。古乐府《陌上桑》:“东方千餘骑,夫婿居上头。” 唐 白居易 《河阳石尚书破迴鹘以诗美之》:“他时 麟阁 图勋业,更合何人居上头。”
(2).指文章或讲话中前面已叙述过的部分。 蔡元培 《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就上头所举的功效和损失比较起来,实在是损失的分量突过功效。”
(3).指高处。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水浒传》第一一六回:“ 解宝 见哥哥攧将下去,急退步下岭时,上头早滚下大小石块,并短弩弓箭,从竹藤里射来。”
(4).指上位。《水浒传》第三二回:“那汉引了众人,便向 武行者 对席上头坐了。”
(5).指事情的某一个方面。 茅盾 《无题》:“关于财政上头,她自信她有她的经验--或者‘天才’。”
(6).里面;当中。 唐 王建 《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 唐 史上头功第一,春风双节好朝天。”《水浒传》第三回:“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
(7).表示某种缘故。 元 代 汉 译蒙古语时多用之。《元史·泰定帝纪一》:“遵守正道行来的上头,数年之间,百姓得安业。”《元朝秘史》卷七:“因你与我父契交的上头,我差人迎接你来我营内。”《水浒传》第十九回:“我今日只为众豪杰义气为重上头,火併了这不仁之贼,实无心要谋此位。”
(8).犹言起初。《元史·泰定帝纪》:“上头数年之间,百姓安业。”
(9).指主子,上司。《红楼梦》第五八回:“上头能出了几日门,你们就无法无天的,眼睛里没了我们,再两天你们就该打我们了。”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10).指上级官署、上级部门。《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哦,还有件事,前日我在上头遇见咱们旗人 卜德成 -- 卜三爷 ,赶着给 玉格 提亲。”
(1).指女子束发插笄,为成年的象征。 南朝 梁 萧纲 《和人渡水》诗:“婉娩新上头,湔裾出乐游。”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七五:“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头。”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女子至十四,则择日为蓄髮,谓之上头。”
(2).指成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 郭全海 瞅她一眼,认识这是 小老杜 家的还没上头的童养媳。”
(3).指娼妓初次接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上头入月》:“倡家处女初得荐寝於人,亦曰上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眠香》:“今日 香姐 上头,贵人将到,你还做梦哩。”
(4).指男子束发加冠,为成年的标志。《南齐书·孝义传·华宝》:“父 豪 , 义熙 末,戍 长安 , 宝 年八岁。临别,谓 宝 曰:‘须我还,当为汝上头。’”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先是,诸王冠,止于宫中行世俗之礼,谓之上头。”《西游补》第十一回:“前日, 小月王 一个结义兄弟,三、四十岁还不上头,还不做亲, 小月王 替他讨一个妻子,叫做 翠绳孃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