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白居易〔唐代〕《相和歌辞。短歌行二首》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出为白昼入为夜,
圜转如珠住不得。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今夕未竟明夕催,
秋风才往春风回。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复强饮一杯。人生不得长欢乐,
年少须臾老到来。
世人求富贵,多为身嗜欲。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问君少年日,苦学将干禄。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布衾不周体,藜茄才充腹。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奴温已挟纩,马肥初食粟。未敢议欢游,尚为名检束。
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牙齿缺落时,盘中堆酒肉。
彼来此已去,外馀中不足。少壮与荣华,相避如寒燠。
青云去地远,白日终天速。从古无奈何,短歌听一曲。
圜转如珠住不得。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今夕未竟明夕催,
秋风才往春风回。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复强饮一杯。人生不得长欢乐,
年少须臾老到来。
世人求富贵,多为身嗜欲。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问君少年日,苦学将干禄。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布衾不周体,藜茄才充腹。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奴温已挟纩,马肥初食粟。未敢议欢游,尚为名检束。
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牙齿缺落时,盘中堆酒肉。
彼来此已去,外馀中不足。少壮与荣华,相避如寒燠。
青云去地远,白日终天速。从古无奈何,短歌听一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盛衰 shèng shuāi
兴盛与衰败。《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韩诗外传》卷七:“ 伍子胥 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 闔閭 ,后遇 夫差 也。” 宋 司马光 《燕台歌》:“万古苍茫空盛衰, 燕臺 贤客姓名谁。”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我的意思是说国家的盛衰,一半由于人为,一半由于天数。”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自由 zì yóu
(1).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北史·尒朱世隆传》:“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之七:“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
(2).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
(3).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漢語大詞典》
(2).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
(3).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漢語大詞典》
得失 dé shī
(1).得与失。犹成败。《管子·七臣七主》:“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尹知章 注:“明主得,闇主失。”《〈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英宗 皇帝雅好稽古,欲徧观前世行事得失以为龟鑑。”
(2).得与失。指利弊。 唐 韩愈 《禘祫议》:“如以为犹或可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浙 中海塘为患,有 韩参议 者,从先生访水利得失,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3).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鵠下翩翩。” 杨朔 《英雄时代》:“一个人要是自私,处处专考虑个人的利害,个人的得失,个人的生死,那他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永远也不会变成英雄。”
(4).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列子·力命》:“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
(5).得与失。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 晋 世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 华 ,比诸羣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风》《赋》义趣深,《传》训或得失。”
(6).得与失。指好坏,优劣。《汉书·宣帝纪》:“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鲁迅 《别诸弟》诗之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7).偏指失,过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 云:‘不觉有餘事,唯忆与 郗 家离婚。’” 徐震堮 校笺:“异同得失乃偶辞偏义之例,异同与得失各为一词,此处专着后者;而得失一词中,又专取一失字。”《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帝小有得失, 潘 则与杖。” ——《漢語大詞典》
(2).得与失。指利弊。 唐 韩愈 《禘祫议》:“如以为犹或可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浙 中海塘为患,有 韩参议 者,从先生访水利得失,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3).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鵠下翩翩。” 杨朔 《英雄时代》:“一个人要是自私,处处专考虑个人的利害,个人的得失,个人的生死,那他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永远也不会变成英雄。”
(4).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列子·力命》:“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
(5).得与失。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 晋 世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 华 ,比诸羣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风》《赋》义趣深,《传》训或得失。”
(6).得与失。指好坏,优劣。《汉书·宣帝纪》:“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鲁迅 《别诸弟》诗之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7).偏指失,过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 云:‘不觉有餘事,唯忆与 郗 家离婚。’” 徐震堮 校笺:“异同得失乃偶辞偏义之例,异同与得失各为一词,此处专着后者;而得失一词中,又专取一失字。”《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帝小有得失, 潘 则与杖。”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副-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动-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 职官名:➊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逐 zhú《國語辭典》
逐 [ zhú ]
动- 追赶。如:「追逐」、「随波逐流」。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驱走。如:「驱逐出境」、「逐出家门」、「逐客令」。
- 追求、追寻。《国语·晋语四》:「餍迩逐远,远人入服,不为邮矣。」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 竞争、争夺。如:「角逐」。《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
- 跟随。唐·杨发〈残花〉诗:「暖芳随日薄,残片逐风回。」
- 依次、按照顺序。如:「逐年增加」、「逐条说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