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冥 míng《國語辭典》
冥 [ míng ]
形- 幽暗。如:「幽冥」。《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夷伯,世大夫,正昼雷,其庙独冥。」
- 愚昧、不明事理。如:「冥顽不灵」。
- 与人死后有关的。如:「冥婚」、「冥器」。
- 远离。晋·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 暗合、默契。魏·高允〈征士颂〉:「神与理冥,形随流浪。」
- 地狱。如:「唐太宗入冥记」。《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伤诚善之无辜兮,赍此恨而入冥。」
- 海。《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姓。如汉代有冥都。
哉 zāi《國語辭典》
哉 [ zāi ]
副- 始。《尔雅·释诂》:「哉,始也。」
-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如:「何足道哉!」《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 表示惊叹的语气。如:「大哉中华!」。《文选·宋玉·风赋》:「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表示悲哀的语气。如:「呜呼哀哉!」
- 表示肯定的语气。《左传·宣公十一年》:「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
- 吴语。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比仔从前省得多哉。」同「了 」。
茫 máng《國語辭典》
茫 [ máng ]
形- 广大、模糊不明。如:「渺茫」、「人海茫茫」。
- 怅然无所知的样子。如:「茫然」。
- 全然。如:「茫无头绪」、「茫无所知」。
- 姓。如宋代有茫端臣。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化 huà/huā《國語辭典》
化 [ huà ]
动- 改变。如:「千变万化」、「潜移默化」。《易经·恒卦·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淮南子·泛论》:「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 天地生成万物。如:「造化」、「化育」。
- 转移民俗使归淳厚。《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文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
- 死。如:「物化」、「羽化」。《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
- 物体消融、改变形性。如:「溶化」、「消化」。《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 烧毁。如:「火化」、「焚化」。《西游记·第一三回》:「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 求乞、乞讨。如:「化缘」、「募化」。《儒林外史·第一回》:「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
- 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如:「美化」、「绿化」、「恶化」、「电气化」、「科学化」、「现代化」。
- 教化。《文选·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唐·柳宗元〈封建论〉:「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
- 化学的简称。如:「理化」、「化工」。
化 [ huā ]
- 参见「化子 」条。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工 gōng《國語辭典》
工 [ gōng ]
名- 有专门技术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如:「木工」、「矿工」、「水电工」。《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技巧。如:「唱工」、「雕工」、「巧夺天工」。唐·李白〈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
- 劳动生产的作业。如:「上工」、「加工」、「怠工」。
- 大规模、有计划的建设。如:「施工」、「竣工」。
- 工业的简称。如:「化工」。
- 一种古代乐谱上的音阶符号。参见「工尺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擅长。如:「工于心计」。《韩非子·五蠹》:「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 精致、巧妙。如:「工整」。《红楼梦·第四八回》:「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
无疆(無疆)wú jiāng
亦作“ 无彊 ”。 无穷;永远。《书·大诰》:“洪惟我幼冲入,嗣无疆大歷服。” 孔 传:“言子孙承继祖考无穷。”《隶续·汉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坚无臽溃,安无倾覆,四方赖之,民悦无彊。” 唐 欧阳詹 《王者宜日中赋》:“烛生生於有晦,暖物物於无疆。”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 宋 世诸名臣,亦皆狃於治安,未有为无彊之虑者。”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一幕:“汪汪泪湖水,映出四轮月,俄顷即无疆,月轮永不灭。”
谓没有终界。《易·坤》:“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孔颖达 疏:“凡言无疆者,其有二义:一是广博无疆,一是长久无疆也。” ——《漢語大詞典》
谓没有终界。《易·坤》:“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孔颖达 疏:“凡言无疆者,其有二义:一是广博无疆,一是长久无疆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