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白居易〔唐代〕《春末夏初闲游江郭二首》
闲出乘轻屐,徐行蹋软沙。观鱼傍湓浦,看竹入杨家。
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雨埋钓舟小,风飏酒旗斜。
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
柳影繁初合,莺声涩渐稀。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
西日韶光尽,南风暑气微。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绿蚁杯香嫩,红丝脍缕肥。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
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雨埋钓舟小,风飏酒旗斜。
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
柳影繁初合,莺声涩渐稀。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
西日韶光尽,南风暑气微。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绿蚁杯香嫩,红丝脍缕肥。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展张(展張)zhǎn zhāng
犹铺陈。 唐 白居易 《浔阳春·春生》诗:“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小簟 xiǎo diàn
凉席,竹席。 唐 白居易 《竹窗》诗:“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牀。”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只见香肌无暑,素质生风,小簟琅玕展。” 清 朱彝尊 《桂殿秋》词:“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漢語大詞典》
熨帖 yù tiē
亦作“ 熨贴 ”。
(1).把衣物烫平。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 白居易 《春末初夏闲游江郭》诗之二:“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清 朱彝尊 《赐紵纪事》诗:“织自珠宫加熨贴,擎来黄纸验封题。”
(2).平坦;平静。 宋 杨万里 《将至醴陵》诗:“行尽崎嶇峡,初逢熨帖坡。”《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这恳切的声调,诚心的话语,立即使小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严肃而熨贴。”
(3).紧帖。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今夜呵,权收苦泪,且舒皱眉,把香肌熨贴,较瘦论肥。”
(4).按压;按揉。 沙汀 《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烟,深恐棉烟会自己再从烟哨里跳出来似的,他用大指拇熨贴着,而且就那么一直熨贴下去。” 沙汀 《困兽记》二四:“他就叹息着往后一靠,拿手掌往复不息地熨贴着愁蹙苍白的瘦脸,仿佛试图抹掉他的烦忧一样。”
(5).舒服;舒适。 宋 范成大 《范村雪后》:“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 老梁 ,你是不是不熨贴?我去给你沏碗姜汤。” 陈建功 《丹凤眼》:“三言两语,把 孟老太太 说得乐散了架儿,既开心,又熨贴。”
(6).慰藉;体贴。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边人见公色词,既已心安公,公益务宽简绳法,以休懊熨帖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有顷,珍异毕陈,觥筹交错, 娟 则娇痴宛转,輭倚轻偎, 韩 则熨贴慇懃。” 殷夫 《监房的一夜》:“外面也静谧着,整个世界也似乎合着绅士先生的鼾声而呼吸着……夜是十二分的熨贴着人的灵魂。”
(7).贴切;妥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孽海花》第四回:“不如让我来替你拾掇一下,总比你两位贵僮要细腻熨贴些。” 郭沫若 《沸羹集·人做诗与诗做人》:“这在贺寿上似乎更要切合一些,这对我们所共同怀抱的信念,也表现得更熨贴一些。”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四:“她爱精致,爱素净,总是把房间里,灶门口,菜土里,都收拾得熨熨贴贴。”
(8).方言。整理妥当;办妥。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这都是 青 睡前亲手熨贴的。”
亦作“ 熨贴 ”。 热敷。《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案杌毒熨” 唐 司马贞 索隐:“毒熨谓毒病之处以药物熨帖也。” ——《漢語大詞典》
(1).把衣物烫平。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 白居易 《春末初夏闲游江郭》诗之二:“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清 朱彝尊 《赐紵纪事》诗:“织自珠宫加熨贴,擎来黄纸验封题。”
(2).平坦;平静。 宋 杨万里 《将至醴陵》诗:“行尽崎嶇峡,初逢熨帖坡。”《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这恳切的声调,诚心的话语,立即使小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严肃而熨贴。”
(3).紧帖。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今夜呵,权收苦泪,且舒皱眉,把香肌熨贴,较瘦论肥。”
(4).按压;按揉。 沙汀 《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烟,深恐棉烟会自己再从烟哨里跳出来似的,他用大指拇熨贴着,而且就那么一直熨贴下去。” 沙汀 《困兽记》二四:“他就叹息着往后一靠,拿手掌往复不息地熨贴着愁蹙苍白的瘦脸,仿佛试图抹掉他的烦忧一样。”
(5).舒服;舒适。 宋 范成大 《范村雪后》:“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 老梁 ,你是不是不熨贴?我去给你沏碗姜汤。” 陈建功 《丹凤眼》:“三言两语,把 孟老太太 说得乐散了架儿,既开心,又熨贴。”
(6).慰藉;体贴。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边人见公色词,既已心安公,公益务宽简绳法,以休懊熨帖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有顷,珍异毕陈,觥筹交错, 娟 则娇痴宛转,輭倚轻偎, 韩 则熨贴慇懃。” 殷夫 《监房的一夜》:“外面也静谧着,整个世界也似乎合着绅士先生的鼾声而呼吸着……夜是十二分的熨贴着人的灵魂。”
(7).贴切;妥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孽海花》第四回:“不如让我来替你拾掇一下,总比你两位贵僮要细腻熨贴些。” 郭沫若 《沸羹集·人做诗与诗做人》:“这在贺寿上似乎更要切合一些,这对我们所共同怀抱的信念,也表现得更熨贴一些。”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四:“她爱精致,爱素净,总是把房间里,灶门口,菜土里,都收拾得熨熨贴贴。”
(8).方言。整理妥当;办妥。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这都是 青 睡前亲手熨贴的。”
亦作“ 熨贴 ”。 热敷。《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案杌毒熨” 唐 司马贞 索隐:“毒熨谓毒病之处以药物熨帖也。” ——《漢語大詞典》
旧生(舊生)jiù shēng
犹先儒。生,古时为儒者之称。 汉 王充 《论衡·本性》:“昔儒旧生,著作篇章,莫不论説,莫能实定。” ——《漢語大詞典》
衣 yī《國語辭典》
衣 [ yī ]
名- 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 蔬菜、果實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 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衣 [ yì ]
動- 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 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 倚靠。《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