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异日(異日)yì rì
(1).往日;从前。《管子·山权数》:“五年国穀之重,什倍异日。”《汉书·高帝纪下》:“异日, 秦 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今吾於爵非轻也,吏独安取此!” 颜师古 注:“异日,犹言往日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权智》:“异日惟是聚集游民,刮咸煑盐,颇干盐禁,时为寇盗。自为瀦濼,姦盐遂少。”
(2).犹来日;以后。《庄子·德充符》:“ 哀公 异日以告 閔子 。”《史记·张仪列传》:“ 軫 曰:‘吾为事来,公不见 軫 , 軫 将行,不得待异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幸异日用之。’” 吴樾 《复妻书》:“请将此书留之异日,以证将来之进退,何如?”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书》:“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搅,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3).不在同一天;隔日。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记》:“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漢語大詞典》
(2).犹来日;以后。《庄子·德充符》:“ 哀公 异日以告 閔子 。”《史记·张仪列传》:“ 軫 曰:‘吾为事来,公不见 軫 , 軫 将行,不得待异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幸异日用之。’” 吴樾 《复妻书》:“请将此书留之异日,以证将来之进退,何如?”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书》:“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搅,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3).不在同一天;隔日。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记》:“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漢語大詞典》
却归(卻歸)què guī
亦作“却归”。 退归。多谓辞官回家。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 唐 赵璘 《因话录·羽》:“ 蒙 却归故林,而 赵 公薨於相位。” 南唐 沈汾 《续仙传·王可交》:“ 王渢 具以奏闻,詔称其异。后 可交 却归乡里,备话歷歷。” ——《漢語大詞典》
华表(華表)huá biǎo
(1).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示道路的木柱。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 程雅 问曰:‘ 尧 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橰,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諫也。亦以表识衢路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 洛水 ﹞南北两岸有华表,举高二十丈,华表上作凤凰,似欲冲天势。” 周祖谟 注:“华表,所以表识道路者也……古代建筑前路边每有石华表。”
(2).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装饰用的巨大柱子。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一般为石造。柱身往往雕有纹饰。 北京 天安门 前后的两对,雕刻精美,是华表中杰出的代表作。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四围筑墙栽树,离坟三十步建享堂,塑 伯桃 仪容,立华表,柱上建牌额。”
(3).指房屋外部的华美装饰。《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皓皓旰旰,丹彩煌煌,故其华表则镐镐鑠鑠,赫奕章灼。” 李善 注:“华表,谓华饰屋外之表也。” ——《漢語大詞典》
(2).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装饰用的巨大柱子。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一般为石造。柱身往往雕有纹饰。 北京 天安门 前后的两对,雕刻精美,是华表中杰出的代表作。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四围筑墙栽树,离坟三十步建享堂,塑 伯桃 仪容,立华表,柱上建牌额。”
(3).指房屋外部的华美装饰。《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皓皓旰旰,丹彩煌煌,故其华表则镐镐鑠鑠,赫奕章灼。” 李善 注:“华表,谓华饰屋外之表也。” ——《漢語大詞典》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 说:细~。低~。
- 告诉:不以~人。
待教 dài jiào
(1).需要教育。《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上圣不待教,贤闻语而迁。”
(2).要使,且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我第一待教兵卒吃顿饭食;第二知 崔相夫人 家眷在此,来取 鶯鶯 。”一本作“ 待交 ”。 ——《漢語大詞典》
(2).要使,且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我第一待教兵卒吃顿饭食;第二知 崔相夫人 家眷在此,来取 鶯鶯 。”一本作“ 待交 ”。 ——《漢語大詞典》
凡俗 fán sú
(1).庸俗;世俗。《孔丛子·答问》:“子信之为然,是固未免凡俗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唐 道士 侯道华 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
(2).指世俗之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有愧於 叔达 ,不能不恨於破甑” 刘孝标 注引《郭林宗别传》:“ 鉅鹿 孟敏 字 叔达 ,敦朴质直,客居 太原 ,杂处凡俗,未有所名。” 唐 裴铏 《传奇·曾季衡》:“频炷名香,颇疏凡俗,步游闲处,恍然凝思。”
(3).尘世;尘缘。 唐 黄滔 《狎鸥赋》:“扫尘绪以皆空,那虞触网?负身弓而不綰,詎肯惊弦?则知蝉蜕是非,羽翔凡俗。”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你若是做吾徒,我与你割断凡俗,怕甚么苦海茫茫难跳出。”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乌》:“知卿精修多年,超越凡俗。” ——《漢語大詞典》
(2).指世俗之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有愧於 叔达 ,不能不恨於破甑” 刘孝标 注引《郭林宗别传》:“ 鉅鹿 孟敏 字 叔达 ,敦朴质直,客居 太原 ,杂处凡俗,未有所名。” 唐 裴铏 《传奇·曾季衡》:“频炷名香,颇疏凡俗,步游闲处,恍然凝思。”
(3).尘世;尘缘。 唐 黄滔 《狎鸥赋》:“扫尘绪以皆空,那虞触网?负身弓而不綰,詎肯惊弦?则知蝉蜕是非,羽翔凡俗。”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你若是做吾徒,我与你割断凡俗,怕甚么苦海茫茫难跳出。”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乌》:“知卿精修多年,超越凡俗。” ——《漢語大詞典》
普 pǔ《國語辭典》
普 [ pǔ ]
形- 广大而周遍。如:「普通」、「普遍」、「普级」。《孟子·万章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普鲁士的简称。如:「普法战争」。
- 姓。如元代有普恩,明代有普泰。
闻名(聞名)wén míng
(1).听到名字或名声。《礼记·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 孔颖达 疏:“闻他人称名与父名同。”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鉴禅师碑》:“ 中宗 闻名,使幸臣再徵,不能致。”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三折:“闻名不曾见面,壮士为甚么不下山应武举去?”《新民晚报》1983.6.29:“难道是久仰山斗,见面不如闻名吗?”
(2).有名。《北史·魏南安王桢传》:“ 孝文 以 楨 孝养闻名内外,特加原恕。”《水浒传》第五八回:“众人説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 碧野 《芦沟桥情思》:“来到这闻名于世的 芦沟桥 ,最感兴趣的是数两边桥栏杆上的石狮子。”
名声;名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於颠沛而走也。” 唐 沈亚之 《冯燕传》:“ 冯燕 者, 魏 豪人,祖父无闻名。” ——《漢語大詞典》
(2).有名。《北史·魏南安王桢传》:“ 孝文 以 楨 孝养闻名内外,特加原恕。”《水浒传》第五八回:“众人説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 碧野 《芦沟桥情思》:“来到这闻名于世的 芦沟桥 ,最感兴趣的是数两边桥栏杆上的石狮子。”
名声;名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於颠沛而走也。” 唐 沈亚之 《冯燕传》:“ 冯燕 者, 魏 豪人,祖父无闻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