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蛾眉古来见妒,奈昭阳、飞燕亦成尘。

黄升宋代〕《木兰花慢(题冯云月玉连环词后)

自沈香梦断,风雨外、失馀春。怅袍锦淋漓,金銮论奏,四海无人。蛾眉古来见妒,奈昭阳、飞燕亦成尘。惟有空梁落月,至今能为传神。神游八表跨长鲸。谁是再来身。爱云月溪头,玉环一曲,笔力千钧。人间不堪著眼,但香名、百世尚如新。乞我九霞蜚珮,梯空共上秋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蛾眉古来昭阳飞燕

蛾眉 é méi
(1).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南朝 梁 何逊 《咏舞》:“逐唱迴纤手,听曲转蛾眉。” 宋 叶梦得 《虞美人》词:“慇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几年羞把蛾眉扫,何期再咏《桃夭》,脸波红羞容未销,回头自掩生綃。”《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2).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謡諑谓余以善淫。”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 长门 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蛾眉胜于粉黛,秀质弱于罗紈。”
(3).美女的代称。 南朝 梁 高爽 《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既昼,集罗幃翠幙,稠叠绕围,继以烛,列屋蛾眉,豪侈不可状。” 清 孙枝蔚 《延令题妃子墓》诗:“舞衣日已缓,蛾眉委道旁,樵夫与牧竖,至今为悲伤。”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八:“空山流水无人跡,何处蛾眉有怨词?”
(4).指蛾眉月。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綺窗。” 唐 窦弘余 《广谪仙怨》词:“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对月》词:“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5).喻指远山。 元 萨都剌 《走笔赠燕会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清 许善长 《神山引·裙归》:“那边隐隐城郭,渐见人烟,不知何处?[远望介]吓!蛾眉滴翠,螺髻送青,非琼山而何!”
(6).指飞蛾。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十三:“蛾眉不自爱,扑暗一篷灯。火猛何如吏,心安即是僧。”  ——《漢語大詞典》
古来(古來)gǔ lái
自古以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古来此娱,书籍未见。” 唐 王翰 《凉州词》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金塘 玉环 诸山膏腴几万顷,皆是古来居民置乡之处。”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古来许多人谈过了,将来要谈的人也将无穷无尽。”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妒 dù《國語辭典》

妒 [ dù ]

  1. 因別人勝過自己而內心忌恨。如:「妒忌」。《列子·說符》:「爵高者人妒之,官人者主惡之。」《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
奈 nài《國語辭典》

奈 [ nài ]

  1. 堪、经得起。《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同昌公主》:「稍过度,则熇蒸之气不可奈。」通「耐」。
  2. 对付、安顿、处置。通常与「何」连用。《国语·晋语二》:「吾君老矣,国家多难,伯氏不出,奈吾君何?」
  1. 表示意外转折的语气。如:「怎奈计划不周,以致发生困难。」、「他本性不坏,无奈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昭阳(昭陽)zhāo yáng
(1).岁时名。十干中癸的别称,用于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淮南子·天文训》:“亥在癸曰昭阳。” 高诱 注:“在癸,言阳气始萌,万物合生,故曰昭阳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岁次昭阳,月在大梁。”
(2). 汉 宫殿名。后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等殿。” 汉 班固 《西都赋》:“ 昭阳 特盛,隆乎 孝成 。” 唐 王昌龄 《长信怨》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 昭阳 日影来。” 清 叶永年 《燕》诗:“閒向主家谈故事, 昭阳 臺榭已凝尘。”  ——《漢語大詞典》
飞燕(飛燕,飛鷰)fēi yàn
亦作“ 飞鷰 ”。
(1).飞翔的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鷰,衔泥巢君屋。”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2).指 汉成帝 赵皇后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孝成赵皇后 ,本 长安 宫人……学歌舞,号曰 飞燕 。” 南朝 宋 鲍照 《代朗月行》:“鬢夺 卫女 迅,体絶 飞燕 先。” 唐 李白 《清平调》词:“借问 汉 宫谁得似,可怜 飞燕 倚新妆。” 清 孙枝蔚 《春宫词》:“君恩重 飞燕 ,妾体拟当熊。”
(3).良马名。《文选·张协〈七命〉》:“驾 红阳 之飞鷰,驂 唐公 之驌驦。” 张铣 注:“ 红阳 、 唐公 人也,并有良马名飞鷰。”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飞燕跃广途,鷁首戏清沚。”《南史·袁顗传》:“ 刘胡 叛走不告 顗 , 顗 至夜方知,大怒,駡曰:‘今年为小子所误。’呼取飞燕,谓其众曰:‘我当自出追之。’”
(4).指古曲名。语出《吕氏春秋·音初》:“ 有娀氏 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臺,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謚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有娀 謡乎《飞燕》,始为北声。” 清 姚鼐 《送侍路川主德州书院》诗:“经谭东 鲁 麟,曲唱西《飞燕》。”
(5).指古卜名。《史记·龟策列传》:“ 涂山 之兆从而 夏啟 世,飞燕之卜顺故 殷 兴。”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尘 ( 塵 ) chén
尘 [ chén ]
  1. 飞扬的灰土:~土。~埃。~垢。~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烟~。甚嚣~上。望~莫及。
  2. 佛家、道家指人间:红~。~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