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老三台滚】俺也自如,鸾台懒傍尘土迷;
闺思
颠狂柳絮扑帘飞,绿暗红稀。垂杨影里杜鹃啼,一弄儿断送了春归。牡丹亭畔人寂静,恼芳心似醉如痴。恹恹为他成病也,松金钏,褪罗衣。
【酥枣儿】一自相逢,将人来萦系。樽前席上,眼约心期。比及道是配合了,受了些闲是闲非。咱各办着个坚心,要拨个终缘之计。
【鲍老儿】当初指望成家计,谁想琼簪碎;当初指望无抛弃,谁想银瓶坠。烦烦恼恼,哀哀怨怨,哭哭啼啼,回黄倒皂,长吁短叹,自跌自堆。
【鲍老三台滚】俺也自如,鸾台懒傍尘土迷;俺也自知,金钗款亸云鬓堆;俺也自知,绝鳞翼、断信息、几时回?乍别来肌如削,早是我多病多愁,正值着困人的天气。
【墙头花】守香闺,镇日情如醉,闷懊恼离愁空教我诉与谁?愁闻的是紫燕关关,倦听的是黄莺呖呖。
【卖花声煞】愁山闷海不许当敌,好教我无一个百刂划,耐心儿多陪下些凄惶泪。呼侍婢将绣帘低放,把重门深闭,怕莺花笑人憔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鲍老(鮑老)bào lǎo
古代戏剧脚色名。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三出:“好似傀儡棚前,一个鲍老。” 钱南扬 校注:“鲍老,古剧脚色名。《后山诗话》载 杨大年 《傀儡诗》云:‘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郭郎也是脚色名,盖即引戏,见《乐府杂録》‘傀儡’条。《武林旧事》卷二‘舞队、大小全棚傀儡’有‘《大小斫刀鲍老》、《交袞鲍老》。鲍老似乎与傀儡戏关係特别密切,故上句云云。’”《水浒传》第三三回:“锣声响处,众人喝采。 宋江 看时,却是一伙舞鲍老的。” 清 黄遵宪 《番客篇》:“蓝衫调鲍老,玉瞳辉 文康 。” 徐嘉瑞 《金元戏曲方言考补遗》:“鲍老,滑稽脚色。曲牌有《鲍老催》、《耍鲍老》。农村演《大头和尚戏柳翠》,大头和尚臃肿郎当即鲍老也…… 昆明 之语谓臃肿郎当之人曰鲍老。”参阅 王国维 《古剧脚色考·鲍老》。 ——《漢語大詞典》
三台(三臺)sān tái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
滚 ( 滾 ) gǔn
滚 [ gǔn ]
- 水流翻腾:大江~~东去。
- 形容急速地翻腾:风烟~~。
- 水煮开,沸腾:~沸。~开。
- 旋转着移动:~动。翻~。后~翻。~筒。~珠。~雪球。
- 走开,离开(含斥责意):~出去!
- 一种缝纫方法,沿着衣服等的边缘缝上布条、带子等:~边。
- 很,极,特别:~烫。~圆。~瓜流油。
俺 ǎn《國語辭典》
俺 [ ǎn ]
代- 北方方言。指第一人称,我。《水浒传·第二回》:「俺的性命,今番难保了。」
俺 [ yàn ]
形- 大。《说文解字·人部》:「俺,大也。」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助-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自如 zì rú
(1).犹自若。神态镇定自然。《史记·张丞相列传》:“ 通 ( 邓通 )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 ( 申屠嘉 )坐自如,故不为礼。”《新五代史·周太祖纪》:“屠者曰:‘尔勇者,能杀我乎?’ 威 即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 威 颇自如。”《明史·方国珍传》:“ 吴 元年克 杭州 , 国珍 据境自如,遣间谍假贡献名覘胜负。”《老残游记》第二回:“高谈阔论,説笑自如。”
(2).犹相当。《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 法, 博望侯 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 广 军功自如,无赏。”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五》:“自如者,自当也。”
(3).谓依然如故。《新唐书·刘仁轨传》:“部人折衝都尉 鲁寧 者,豪纵很法,县莫敢屈。 仁轨 约不再犯,而 寧 暴横自如, 仁轨 榜杀之。”《新唐书·王彦威传》:“会边兵诉所赐不时,縑皆敝恶,摄吏送臺狱,而 彦威 视事自如,及詔停务,始惶恐就第。” 宋 苏辙 《司马温公挽词》之二:“富贵终何有,清贫只自如。”
(4).自由;不受拘束。 宋 苏辙 《同子瞻泛汴泗得渔酒》诗之一:“渌水雨新涨,扁舟意自如。” 董必武 《观三门峡枢纽工程》诗之三:“人民作主当家后,众志成城意自如。” 巴金 《机器的诗》:“看见这些站在机器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精神,我非常感动。”
(5).活动等不受阻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再转其磨,则力几不胜,非夙者之旋运自如矣。”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B博士不离我座旁,却不多指示,只凭我旋转自如。” ——《漢語大詞典》
(2).犹相当。《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 法, 博望侯 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 广 军功自如,无赏。”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五》:“自如者,自当也。”
(3).谓依然如故。《新唐书·刘仁轨传》:“部人折衝都尉 鲁寧 者,豪纵很法,县莫敢屈。 仁轨 约不再犯,而 寧 暴横自如, 仁轨 榜杀之。”《新唐书·王彦威传》:“会边兵诉所赐不时,縑皆敝恶,摄吏送臺狱,而 彦威 视事自如,及詔停务,始惶恐就第。” 宋 苏辙 《司马温公挽词》之二:“富贵终何有,清贫只自如。”
(4).自由;不受拘束。 宋 苏辙 《同子瞻泛汴泗得渔酒》诗之一:“渌水雨新涨,扁舟意自如。” 董必武 《观三门峡枢纽工程》诗之三:“人民作主当家后,众志成城意自如。” 巴金 《机器的诗》:“看见这些站在机器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精神,我非常感动。”
(5).活动等不受阻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再转其磨,则力几不胜,非夙者之旋运自如矣。”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B博士不离我座旁,却不多指示,只凭我旋转自如。” ——《漢語大詞典》
鸾台(鸞臺)luán tái
(1).宫殿高台的美称。《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 李善 注:“鸞臺、兰渚,以美言之。” 唐 王勃 《九成宫颂》:“翊鸞臺之广宴,扈鸳砌之仙游。”
(2). 唐 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 垂拱 元年改门下省曰鸞臺。” 宋 梅尧臣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幅狭不堪作詔命,聊备麤使供鸞臺。” 清 朱彝尊 《送曹郡丞贞吉之官徽州》诗:“凤沼趍晨久,鸞臺典籍荣。”
(3).妆台。《敦煌曲子词·天仙子》:“燕语鶯啼惊觉梦,羞见鸞臺双舞凤。” 宋 张先 《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词:“弄妆俱学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 明 高明 《琵琶记·再报佳期》:“鸞臺罢妆,鹊桥初驾,佳期近也,请仙郎到河。” ——《漢語大詞典》
(2). 唐 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 垂拱 元年改门下省曰鸞臺。” 宋 梅尧臣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幅狭不堪作詔命,聊备麤使供鸞臺。” 清 朱彝尊 《送曹郡丞贞吉之官徽州》诗:“凤沼趍晨久,鸞臺典籍荣。”
(3).妆台。《敦煌曲子词·天仙子》:“燕语鶯啼惊觉梦,羞见鸞臺双舞凤。” 宋 张先 《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词:“弄妆俱学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 明 高明 《琵琶记·再报佳期》:“鸞臺罢妆,鹊桥初驾,佳期近也,请仙郎到河。” ——《漢語大詞典》
懒 ( 懶 ) lǎn
懒 [ lǎn ]
- 怠惰,与“勤”相对:~汉。~怠。~散。~洋洋。
- 疲倦,没力气:伸~腰。浑身酸~。
傍 bàng《國語辭典》
傍 [ bàng ]
动- 靠近、依附。如:「依山傍水」、「傍柳而眠」。唐·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傍 [ bāng ]
动- 临近。如:「傍午」、「傍晚」。
傍 [ páng ]
名- 侧、边。《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通「旁」。
- 汉字的偏旁。《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 姓。如唐代有傍企本。
- 别的、其他的。《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通「旁」。
- 不正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通「旁」。
- 广泛、普遍的。《墨子·尚同中》:「己有善,傍荐之。」通「旁」。
尘土(塵土)chén tǔ
(1).细小的灰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 徐州 人谓尘土为蓬块, 吴 人谓跋跌。” 金 吕中孚 《集句》诗:“一种人间太平日,满衣尘土避公侯。”《红楼梦》第十七回:“池边两行垂柳,杂以桃杏遮天,无一些尘土。”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平射炮》:“疾风暴雨般的炮弹从四面钻进了碉堡,尘土迷漫半天,眼看那高大的碉堡坍塌了。”
(2).指尘世;尘事。 唐 沈亚之 《送文颖上人游天台》诗:“莫説人间事,崎嶇尘土中。”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及作舍人学士,日奔走於尘土中,声利扰扰。”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安能再履尘土,在热闹场中作生活哉?”
(3).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宋 叶适 《故大宗丞兼权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铭》:“﹝ 高公 ﹞为人颖迈肃洁,如琅玕玉树,无尘土意。”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尧藩》:“吾一日不见山水,与俗人谈,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呼浊醪浇之,聊解秽耳。” 巴金 《怀念金仲华同志》:“他思想上没有疙瘩,心里没有尘土。” ——《漢語大詞典》
(2).指尘世;尘事。 唐 沈亚之 《送文颖上人游天台》诗:“莫説人间事,崎嶇尘土中。”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及作舍人学士,日奔走於尘土中,声利扰扰。”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安能再履尘土,在热闹场中作生活哉?”
(3).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宋 叶适 《故大宗丞兼权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铭》:“﹝ 高公 ﹞为人颖迈肃洁,如琅玕玉树,无尘土意。”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尧藩》:“吾一日不见山水,与俗人谈,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呼浊醪浇之,聊解秽耳。” 巴金 《怀念金仲华同志》:“他思想上没有疙瘩,心里没有尘土。” ——《漢語大詞典》
迷 mí《國語辭典》
迷 [ mí ]
动- 困惑、惑乱。如:「财迷心窍」。《易经·坤卦》:「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
- 媚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
- 分不清方向。如:「迷路」。《左传·哀公二年》:「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宵迷。」
- 沉醉、陶醉。如:「著迷」、「入迷」、「沉迷」。
- 分辨不清、令人困惑的。如:「迷途」、「迷宫」。
- 心中昏乱、意识模糊。如:「意乱情迷」。
- 心醉于某种事物的人。如:「影迷」、「球迷」、「歌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