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秋。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
未知作者〔元代〕《【越调】柳营曲 范蠡》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
庭秋。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
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陵
达圣颜,布衣间,中兴暗宣三四番。列在朝班,故友相看,他道是名利不如
闲。
脱乌靴弃却罗衤阑,披羊裘执定纶竿。钓苍烟七里滩,耕白云富春山。强如
宰相五更寒。 李白
捧砚底娇,脱靴的焦,调羹的帝王空懊恼。玉带金貂,宫锦仙袍,常则是春
色宴蟠桃。赫蛮书醉墨云飘,秦楼月诗酒风骚。鲍参军般俊逸,庾开府似清高,
沉醉也,把明月水中捞。 风月担
倚仗他性儿谦,鲍儿甜,曲弓弓半弯罗袜纤。统镘情タ,爱钱娘严,少不得
即里渐里病厌厌。后来肉膘胶大虫翼难粘,葛钩子野味儿难签。火烧残桑木剑,
水湿破纸糊欠,自砍得风月担儿尖。
驼汉精,陷人坑,纸汤瓶撞着空藏瓶。可怜苏卿,不识双生,把泰行山错认
做豫章城。
谎郎君引着火穷兵,呆贱人劫着空营。达达搜无四两,罟罟翅赤零丁,舍性
命将风月担儿争。
李亚仙,郑元和,风流的古今谁似他?相会情多,一见脾和,却撞着个能狡
狯的母阎罗。倒施计搬尽他家火,后来卑田院乞化为活。舆车前唱挽歌,冻的来
打孩歌,再谁将风月担儿拖!
花月妆,绮罗香,思量到头都是谎。多病襄王,窈窕情娘,如今烟水两茫茫。
分飞了锦帐鸾凰,拆散了金殿鸳鸯。不是咱情分寡,说着他说儿长,我磨擦
的条风月担儿光。
花共酒,几时休?惜花人近新来权袖手。舞态歌喉,燕侣莺俦,我无语懒凝
眸。
勤儿每正鼓脑争头,头喧呼谢馆秦楼。保儿心雄纠纠,撅丁脸冷掐飕,且将
我这风月担儿收。
沉默默,冷丁丁,绿豆石磨儿不甚轻。自己曾评,秤儿上曾称,端的一分钞
一分情。丽春园惯战的双生,豫章城豹子苏卿。新油来的红闷棍,恰掘下的陷人
坑,谁将这风月担儿争?
桃脸艳,柳腰纤,窄弓弓半弯罗袜尖。眼角眉尖,意顺情タ,且是可意娘鲍
儿甜。虚飘飘胡厮揪ㄎ,实丕丕响钞精蟾。罢字儿心上有,嫁字儿口头占,再
谁将风月担儿拈? 题章宗出猎
白海青,皂笼鹰,鸦鹘兔鹘相间行。细犬金铃,白马红缨,前后御林兵。喊
嘶嘶飞战马蹄轻,雄纠纠御驾亲征。厮琅琅环辔响,吉丁铛镫敲鸣,呀剌剌齐和
凯歌行。
红锦衣,皂雕旗,银盘也似脸儿打着练捶。鹰犬相随,鞍马如飞,排列的雁
行齐。围子首凤翅金盔,御林军箭插金钅比。剔溜秃鲁说体例,亦溜兀剌笑微微,
呀剌剌齐和凯歌回。 晋王出寨
打着一面云月旗,厌的转山坡。立唐朝功劳全是我。他铁马金戈,打着骆驼,
一火闹和朵。众儿郎五百余多,簇捧着个酒沙陀。众番官齐打手,众侍女捧金
波,呀剌剌齐和〔太平歌〕。
他为我,我因他,不图志诚图甚么?陪酒陪歌,受诨承科,引的人似风魔。
好姻缘不肯成合,业身已合受耽阁。别人家取快活,望夫石我如何?好也,真
个负心呵!
鸳帐里,梦初回,见狞神几尊恶像仪。手执金槌,鬼使跟随,打着面独脚皂
纛旗。犯由牌写得精细,疋先里拿下王魁。省会了陈殿直,李勉那厮也听者,奉
帝敕来斩你火负心贼!
便做道负桂英,直恁么海神灵,想当初嫁冯魁也曾不志诚。天地行言诚,海
誓山盟,可怎先走到豫章城?做的来失尽人情,画船儿干撇下双生。果然是有报
应,端的有灵神,疋头里先剐了哏苏卿。
小敲才恰做人,没拘束便胡行,东堂老劝着全不听。信人般弄,家私儿掀腾,
便似火上弄冬凌。都不到半载期程,担荆筐卖菜为生。逐朝忍冻饿,每日在破窑
中。再不见胡子传、柳隆卿。
有钱时唤小哥,无钱也失人情,好家私伴着些歹后生。卖弄他聪明,一哄的
胡行,踢气<毛求>养鹌鹑。解库中不想管生,包服内响钞精钞。但行处十数个,
花街里做郎君,则由他胡子传、柳隆卿。
暮雨收,楚天秋,看夕阳古冢堤畔头。伴哥又ㄐ搜,待打王留,扯碎布留。
沤麻坑斗摸泥鳅,见棠梨棒打鞭。偷甜瓜香喷喷,折酸枣醋留留,牧童儿归去
倒骑牛。
庭秋。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
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陵
达圣颜,布衣间,中兴暗宣三四番。列在朝班,故友相看,他道是名利不如
闲。
脱乌靴弃却罗衤阑,披羊裘执定纶竿。钓苍烟七里滩,耕白云富春山。强如
宰相五更寒。 李白
捧砚底娇,脱靴的焦,调羹的帝王空懊恼。玉带金貂,宫锦仙袍,常则是春
色宴蟠桃。赫蛮书醉墨云飘,秦楼月诗酒风骚。鲍参军般俊逸,庾开府似清高,
沉醉也,把明月水中捞。 风月担
倚仗他性儿谦,鲍儿甜,曲弓弓半弯罗袜纤。统镘情タ,爱钱娘严,少不得
即里渐里病厌厌。后来肉膘胶大虫翼难粘,葛钩子野味儿难签。火烧残桑木剑,
水湿破纸糊欠,自砍得风月担儿尖。
驼汉精,陷人坑,纸汤瓶撞着空藏瓶。可怜苏卿,不识双生,把泰行山错认
做豫章城。
谎郎君引着火穷兵,呆贱人劫着空营。达达搜无四两,罟罟翅赤零丁,舍性
命将风月担儿争。
李亚仙,郑元和,风流的古今谁似他?相会情多,一见脾和,却撞着个能狡
狯的母阎罗。倒施计搬尽他家火,后来卑田院乞化为活。舆车前唱挽歌,冻的来
打孩歌,再谁将风月担儿拖!
花月妆,绮罗香,思量到头都是谎。多病襄王,窈窕情娘,如今烟水两茫茫。
分飞了锦帐鸾凰,拆散了金殿鸳鸯。不是咱情分寡,说着他说儿长,我磨擦
的条风月担儿光。
花共酒,几时休?惜花人近新来权袖手。舞态歌喉,燕侣莺俦,我无语懒凝
眸。
勤儿每正鼓脑争头,头喧呼谢馆秦楼。保儿心雄纠纠,撅丁脸冷掐飕,且将
我这风月担儿收。
沉默默,冷丁丁,绿豆石磨儿不甚轻。自己曾评,秤儿上曾称,端的一分钞
一分情。丽春园惯战的双生,豫章城豹子苏卿。新油来的红闷棍,恰掘下的陷人
坑,谁将这风月担儿争?
桃脸艳,柳腰纤,窄弓弓半弯罗袜尖。眼角眉尖,意顺情タ,且是可意娘鲍
儿甜。虚飘飘胡厮揪ㄎ,实丕丕响钞精蟾。罢字儿心上有,嫁字儿口头占,再
谁将风月担儿拈? 题章宗出猎
白海青,皂笼鹰,鸦鹘兔鹘相间行。细犬金铃,白马红缨,前后御林兵。喊
嘶嘶飞战马蹄轻,雄纠纠御驾亲征。厮琅琅环辔响,吉丁铛镫敲鸣,呀剌剌齐和
凯歌行。
红锦衣,皂雕旗,银盘也似脸儿打着练捶。鹰犬相随,鞍马如飞,排列的雁
行齐。围子首凤翅金盔,御林军箭插金钅比。剔溜秃鲁说体例,亦溜兀剌笑微微,
呀剌剌齐和凯歌回。 晋王出寨
打着一面云月旗,厌的转山坡。立唐朝功劳全是我。他铁马金戈,打着骆驼,
一火闹和朵。众儿郎五百余多,簇捧着个酒沙陀。众番官齐打手,众侍女捧金
波,呀剌剌齐和〔太平歌〕。
他为我,我因他,不图志诚图甚么?陪酒陪歌,受诨承科,引的人似风魔。
好姻缘不肯成合,业身已合受耽阁。别人家取快活,望夫石我如何?好也,真
个负心呵!
鸳帐里,梦初回,见狞神几尊恶像仪。手执金槌,鬼使跟随,打着面独脚皂
纛旗。犯由牌写得精细,疋先里拿下王魁。省会了陈殿直,李勉那厮也听者,奉
帝敕来斩你火负心贼!
便做道负桂英,直恁么海神灵,想当初嫁冯魁也曾不志诚。天地行言诚,海
誓山盟,可怎先走到豫章城?做的来失尽人情,画船儿干撇下双生。果然是有报
应,端的有灵神,疋头里先剐了哏苏卿。
小敲才恰做人,没拘束便胡行,东堂老劝着全不听。信人般弄,家私儿掀腾,
便似火上弄冬凌。都不到半载期程,担荆筐卖菜为生。逐朝忍冻饿,每日在破窑
中。再不见胡子传、柳隆卿。
有钱时唤小哥,无钱也失人情,好家私伴着些歹后生。卖弄他聪明,一哄的
胡行,踢气<毛求>养鹌鹑。解库中不想管生,包服内响钞精钞。但行处十数个,
花街里做郎君,则由他胡子传、柳隆卿。
暮雨收,楚天秋,看夕阳古冢堤畔头。伴哥又ㄐ搜,待打王留,扯碎布留。
沤麻坑斗摸泥鳅,见棠梨棒打鞭。偷甜瓜香喷喷,折酸枣醋留留,牧童儿归去
倒骑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庭秋
唐 罗隐 寄徵士魏员外 窗晓鸡谭倦,庭秋蝶梦阑。 ——《骈字类编》
进 ( 進 ) jìn
进 [ jìn ]
- 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上~。推~。跃~。~退。~取。~击。~驻。~行(xíng )。~而。
- 入,往里去:~见。~谒。~谗。
- 吃,喝:~食。~餐。滴水未~。
- 收入或买入:~账。~货。日~斗金。
- 奉上,呈上:~言。~奉。~献。
- 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院。
西施 xī shī
(1). 春秋 越 美女。或称 先施 ,别名 夷光 ,亦称 西子 。姓 施 , 春秋 末年 越国 苧罗 (今 浙江 诸暨 南)人。 越王 勾践 败于 会稽 , 范蠡 取 西施 献 吴王 夫差 ,使其迷惑忘政。 越 遂亡 吴 。后 西施 归 范蠡 ,同泛五湖。事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说, 吴 亡后, 越 沉 西施 于江。《管子·小称》:“ 毛嬙 , 西施 ,天下之美人也。” 唐 王维 《西施咏》:“艷色天下重, 西施 寧久微。”
(2).泛称美女。 唐 韦应物 《广陵遇孟九云卿》诗:“ 西施 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无端 司马 登纶阁,催促 西施 上钓船。”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 西施 一舸轻波软,原是官船当 娃馆 。” ——《漢語大詞典》
(2).泛称美女。 唐 韦应物 《广陵遇孟九云卿》诗:“ 西施 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无端 司马 登纶阁,催促 西施 上钓船。”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 西施 一舸轻波软,原是官船当 娃馆 。” ——《漢語大詞典》
一捻 yī niǎn
一点点,可捻在手指间。形容小或纤细。 宋 刘过 《清平乐·赠妓》词:“忔憎憎地,一捻儿年纪,待道瘦来肥不是,宜著淡黄衫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千般风韵,一捻儿年纪,多宜!多宜!”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饿得那 楚 宫女腰肢一捻香。” 明 朱权 《荆钗记·遐契》:“思忆多娇,想他十指纤纤一捻腰。” ——《漢語大詞典》
风流(風流)fēng liú
(1).风流动或流逝。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 风流云散 ”。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动-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 量词:➊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吴越 wú yuè
(1). 春秋 吴国 与 越国 的并称。《国语·吴语》:“不修 方城 之内,踰诸夏而图东国,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
(2). 吴 越 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 吴 越 。”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 吴 越 。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 吴 越 ?”
(3).指 春秋 吴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带)。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甘赴 江 湘 ,奋戈 吴 越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 吴 越 ,一夜飞度 镜湖 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 吴 越 间,伤心旧宗社。”
(4). 五代 十国之一。始祖 钱镠 ,据有今 江苏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东北部,后降于 北宋 。《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为尚父、 吴越 国王。” ——《漢語大詞典》
(2). 吴 越 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 吴 越 。”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 吴 越 。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 吴 越 ?”
(3).指 春秋 吴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带)。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甘赴 江 湘 ,奋戈 吴 越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 吴 越 ,一夜飞度 镜湖 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 吴 越 间,伤心旧宗社。”
(4). 五代 十国之一。始祖 钱镠 ,据有今 江苏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东北部,后降于 北宋 。《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为尚父、 吴越 国王。” ——《漢語大詞典》
两处(两处)
唐 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
唐 曹邺 旅次岳阳寄京中亲故 君山南面浪连天,一客愁心两处悬。
唐 皮日休 杂体诗 胥口即事六言二首 其一 鸳鸯一处两处,舴艋三家五家。
元 宋无 答王子长 孤灯风雨夜,两处别离人。 ——《骈字类编》
唐 曹邺 旅次岳阳寄京中亲故 君山南面浪连天,一客愁心两处悬。
唐 皮日休 杂体诗 胥口即事六言二首 其一 鸳鸯一处两处,舴艋三家五家。
元 宋无 答王子长 孤灯风雨夜,两处别离人。 ——《骈字类编》
冤仇 yuān chóu
亦作“ 冤讎 ”。
(1).受人侵害或侮辱而产生的仇恨。 唐 段成式 《剑侠传·贾人妻》:“﹝女﹞谓 立 曰:‘妾有冤仇,痛缠肌骨,为日深矣。’”《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却恨 郭排军 多口,今日已报了冤讎,郡王已将他打了五十背花棒。”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可是他们跟你的冤仇更深了;以后他们还肯放过你么!”
(2).有宿怨的仇敌。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下:“彼为其主用刃而刺臣者,是勇也,本不相识,岂是冤讎,遂捨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臣有两子一壻,俱是选人,到处撞见冤讎,何人更肯提挈?” ——《漢語大詞典》
(1).受人侵害或侮辱而产生的仇恨。 唐 段成式 《剑侠传·贾人妻》:“﹝女﹞谓 立 曰:‘妾有冤仇,痛缠肌骨,为日深矣。’”《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却恨 郭排军 多口,今日已报了冤讎,郡王已将他打了五十背花棒。”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可是他们跟你的冤仇更深了;以后他们还肯放过你么!”
(2).有宿怨的仇敌。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下:“彼为其主用刃而刺臣者,是勇也,本不相识,岂是冤讎,遂捨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臣有两子一壻,俱是选人,到处撞见冤讎,何人更肯提挈?”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