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做豫章城。谎郎君引着火穷兵,呆贱人劫着空营。

未知作者元代〕《【越调】柳营曲 范蠡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
庭秋。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
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陵
  达圣颜,布衣间,中兴暗宣三四番。列在朝班,故友相看,他道是名利不如
闲。
  脱乌靴弃却罗衤阑,披羊裘执定纶竿。钓苍烟七里滩,耕白云富春山。强如
宰相五更寒。 李白
  捧砚底娇,脱靴的焦,调羹的帝王空懊恼。玉带金貂,宫锦仙袍,常则是春
色宴蟠桃。赫蛮书醉墨云飘,秦楼月诗酒风骚。鲍参军般俊逸,庾开府似清高,
沉醉也,把明月水中捞。 风月担
  倚仗他性儿谦,鲍儿甜,曲弓弓半弯罗袜纤。统镘情タ,爱钱娘严,少不得
即里渐里病厌厌。后来肉膘胶大虫翼难粘,葛钩子野味儿难签。火烧残桑木剑,
水湿破纸糊欠,自砍得风月担儿尖。
  驼汉精,陷人坑,纸汤瓶撞着空藏瓶。可怜苏卿,不识双生,把泰行山错认
做豫章城。
  谎郎君引着火穷兵,呆贱人劫着空营。达达搜无四两,罟罟翅赤零丁,舍性
命将风月担儿争。
  李亚仙,郑元和,风流的古今谁似他?相会情多,一见脾和,却撞着个能狡
狯的母阎罗。倒施计搬尽他家火,后来卑田院乞化为活。舆车前唱挽歌,冻的来
打孩歌,再谁将风月担儿拖!
  花月妆,绮罗香,思量到头都是谎。多病襄王,窈窕情娘,如今烟水两茫茫。
  分飞了锦帐鸾凰,拆散了金殿鸳鸯。不是咱情分寡,说着他说儿长,我磨擦
的条风月担儿光。
  花共酒,几时休?惜花人近新来权袖手。舞态歌喉,燕侣莺俦,我无语懒凝
眸。
  勤儿每正鼓脑争头,头喧呼谢馆秦楼。保儿心雄纠纠,撅丁脸冷掐飕,且将
我这风月担儿收。
  沉默默,冷丁丁,绿豆石磨儿不甚轻。自己曾评,秤儿上曾称,端的一分钞
一分情。丽春园惯战的双生,豫章城豹子苏卿。新油来的红闷棍,恰掘下的陷人
坑,谁将这风月担儿争?
  桃脸艳,柳腰纤,窄弓弓半弯罗袜尖。眼角眉尖,意顺情タ,且是可意娘鲍
儿甜。虚飘飘胡厮揪ㄎ,实丕丕响钞精蟾。罢字儿心上有,嫁字儿口头占,再
谁将风月担儿拈? 题章宗出猎
  白海青,皂笼鹰,鸦鹘兔鹘相间行。细犬金铃,白马红缨,前后御林兵。喊
嘶嘶飞战马蹄轻,雄纠纠御驾亲征。厮琅琅环辔响,吉丁铛镫敲鸣,呀剌剌齐和
凯歌行。
  红锦衣,皂雕旗,银盘也似脸儿打着练捶。鹰犬相随,鞍马如飞,排列的雁
行齐。围子首凤翅金盔,御林军箭插金钅比。剔溜秃鲁说体例,亦溜兀剌笑微微,
呀剌剌齐和凯歌回。 晋王出寨
  打着一面云月旗,厌的转山坡。立唐朝功劳全是我。他铁马金戈,打着骆驼,
一火闹和朵。众儿郎五百余多,簇捧着个酒沙陀。众番官齐打手,众侍女捧金
波,呀剌剌齐和〔太平歌〕。
  他为我,我因他,不图志诚图甚么?陪酒陪歌,受诨承科,引的人似风魔。
好姻缘不肯成合,业身已合受耽阁。别人家取快活,望夫石我如何?好也,真
个负心呵!
  鸳帐里,梦初回,见狞神几尊恶像仪。手执金槌,鬼使跟随,打着面独脚皂
纛旗。犯由牌写得精细,疋先里拿下王魁。省会了陈殿直,李勉那厮也听者,奉
帝敕来斩你火负心贼!
  便做道负桂英,直恁么海神灵,想当初嫁冯魁也曾不志诚。天地行言诚,海
誓山盟,可怎先走到豫章城?做的来失尽人情,画船儿干撇下双生。果然是有报
应,端的有灵神,疋头里先剐了哏苏卿。
  小敲才恰做人,没拘束便胡行,东堂老劝着全不听。信人般弄,家私儿掀腾,
便似火上弄冬凌。都不到半载期程,担荆筐卖菜为生。逐朝忍冻饿,每日在破窑
中。再不见胡子传、柳隆卿。
  有钱时唤小哥,无钱也失人情,好家私伴着些歹后生。卖弄他聪明,一哄的
胡行,踢气<毛求>养鹌鹑。解库中不想管生,包服内响钞精钞。但行处十数个,
花街里做郎君,则由他胡子传、柳隆卿。
  暮雨收,楚天秋,看夕阳古冢堤畔头。伴哥又ㄐ搜,待打王留,扯碎布留。
沤麻坑斗摸泥鳅,见棠梨棒打鞭。偷甜瓜香喷喷,折酸枣醋留留,牧童儿归去
倒骑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豫章郎君着火穷兵贱人

做 zuò《國語辭典》

做 [ zuò ]

  1. 成为。如:「做人」、「做官」。
  2. 进行某事。如:「做生意」、「做实验」、「做事」。
  3. 举办。如:「做生日」、「做满月」、「做周年」。
  4. 制造。如:「做衣服」、「做鞋子」。
  5. 假装。《水浒传·第三五回》:「宋江教分作三起下山,只做去收捕梁山泊的官军。」
豫章 yù zhāng
(1).亦作“ 豫樟 ”。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左传·哀公十六年》:“ 子期 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柟、豫樟, 宋 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 张守节 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 唐 杜甫 《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 唐 白居易 《寓意》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清 钱芳标 《长椿寺病马行》:“乃知不材造物怜,豫章见斵樗散全。”一说,指樟木。《后汉书·王符传》:“今者京师贵戚,必欲 江 南檽梓豫章之木。” 李贤 注:“豫章,即樟木也。”
(2).比喻栋梁之材,有才能的人。《南史·王俭传》:“ 丹阳 尹 袁粲 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也。栝栢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矣,终当任人家国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系》:“儿呵,他风流顿折豫章材。”
(3).古台观名。《文选·班固〈西都赋〉》:“集乎 豫章 之宇,临乎 昆明 之池。”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上林 有 豫章观 。”《文选·张衡〈西京赋〉》:“ 豫章 珍馆,揭焉中峙。” 薛综 注:“皆豫章木为臺馆也。”《文选·张衡〈西京赋〉》:“登 豫章 ,简矰红。” 薛综 注:“ 豫章 ,池中臺也。”
(4).指 宋 黄庭坚 。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 豫章 一人。”按, 黄 为 江西 人。 豫章 ,古郡名,治所在今 江西 南昌 。  ——《漢語大詞典》
城 chéng《國語辭典》

城 [ chéng ]

  1. 古时环绕京师或围绕某一区域以供防守的大围墙。《广韵·平声·清韵》:「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2. 都市。如:「京城」、「城市」。
  3. 姓。如战国时有城浑。
  1. 筑城。《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是月,城西宁。」
谎 ( 謊 ) huǎng
谎 [ huǎng ]
  1. 假话:~话。~言。撒~。要~。弥天大~。
  2. 说假话:~称。~报。~骗。
郎君 láng jūn
(1). 汉 制,二千石以上官员得任其子为郎,后来门生故吏因称长官或师门子弟为郎君。《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诚知己。” 张铣 注:“郎君为 炳 也…… 炳 父 宠 为大尉, 璩 尝事之,故呼曰郎君。”《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夷人懽喜,奉迎道路。曰:‘郎君仪貌类我府君。’”
(2).通称贵家子弟为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诗之一:“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忽一老媪扶杖出,顾生曰:‘何处郎君,闻自辰刻来,以至于今。’”
(3).称尚书郎。 唐 李商隐 《留赠畏之》诗之一:“郎君下笔惊鸚鵡,侍女吹笙弄凤凰。” 冯浩 注引《汉官仪》:“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
(4). 唐 代宫中内臣对太子的称谓。《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玄宗 ﹞自念春秋浸高,三子同日诛死,继嗣未定,常忽忽不乐,寝膳为之减…… 力士 曰:‘得非以郎君未定邪?’上曰:‘然。’对曰:‘大家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復争!’”
(5). 金 宗室及贵臣的称谓。《宋史·吴璘传》:“ 璘 以书遗 金 将约战, 金 鶻眼 郎君以三千骑衝 璘 军, 璘 使 李师颜 以驍骑击走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靖康 初,﹝ 秦檜 ﹞为御史中丞…… 洪忠宣 自虏回,戏谓 檜 曰‘ 挞辣 郎君致意。’ 檜 大恨之。”
(6). 唐 代新进士的别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薛逢 ﹞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行李萧条,前导曰:‘迴避新郎君!’”
(7).称自己的儿子或女婿。 唐 杨汝士 《贺筵占赠营妓》诗:“郎君得意及青春, 蜀 国将军又不贫。一曲高歌红一疋,两头娘子谢夫人。”原题注:“《北里志》: 汝士 镇 东川 ,其子 知温 及第,开家宴相贺,营妓咸集,命人与红綾一疋。”《剪灯新话·金凤钗记》:“防御谓生曰:‘郎君父母既殁,道途又远,今既来此,可便于吾家宿食。’”
(8).妇女称夫或所爱恋的人。《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郎君未可前,待我整容仪。”京剧《孔雀东南飞》第四场:“[ 刘兰芝 :](走近 焦仲卿 ,温存地问他)郎君好容易请假回来,适才还是欢天喜地,忽然闷闷不乐,所为何来?”  ——《漢語大詞典》
引 yǐn《國語辭典》

引 [ yǐn ]

  1. 开弓。《庄子·田子方》:「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孟子·尽心上》:「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2. 拉。《韩非子·人主》:「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聊斋志异·卷一·尸变》:「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
  3. 伸长、延长。《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唐·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4. 领导、带领。《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红楼梦·第一回》:「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
  5. 招致、招惹。如:「抛砖引玉」。唐·白居易〈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酒引眼前兴,诗留身后名。」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无端唱出兴亡恨,引得傍人也泪流。」
  6. 推荐、选拔。《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唐·钱起〈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诗:「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合引书生。」
  7. 援用。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
  8. 退避、退出。《礼记·玉藻》:「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宋·苏轼〈与辩才禅师〉诗:「得此闲郡,虽未能超然远引,亦退老之渐也。」
  9. 承受。《新唐书·卷八○·太宗诸子传·庶人佑传》:「诚能饬躬引咎,万纪请入朝言之,上意宜解。」《三国演义·第九九回》:「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1.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引等于一百公尺。也称为「公引」。
  2. 纸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子远之父,唐安人,家饶财,常委仆权钱,得钱引五千缗,皆伪也。」
  3. 通行证。如:「路引」。《西游记·第五四回》:「请投馆驿注名上簿,待下官执名奏驾,验引放行。」《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见了大尹,给引还乡。」
  4. 拉柩车的绳索。《礼记·檀弓下》:「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5. 文体名。相当于「序」,而较序短。唐·王勃〈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苏东坡祖名字,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序,又以未安,遂改作引。」
  6. 一种乐府诗体。如:「思归引」、「箜篌引」。唐·元稹〈乐府古题序〉:「赋、颂、引、谣、……、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
着火 zháo huǒ
冒火;失火。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向来炯炯有神的 周公 的眼光仿佛要着火了,他向着我诘问了一句:那吗怎么办呢?”如:房子着火了。  ——《漢語大詞典》
穷兵(窮兵)qióng bīng
(1).滥用武力。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秦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絶祀者,穷兵之祸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汉武 穷兵征讨,虚耗海内。”
(2).指戍边之兵。 清 李渔 《奈何天·筹饷》:“我 闕忠 ,自从离了主人,押着银鞘,前往边疆去处,犒劳穷兵。”  ——《漢語大詞典》
呆 ( 獃 ) dāi《國語辭典》

呆 [ dāi ]

  1. 痴愚、笨傻。如:「呆子」、「呆頭呆腦」。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二折》:「我待學踰垣的段干木,非為𢠳。垂釣的嚴子陵,不是呆。」
  2. 反應不靈敏。如:「呆滯」、「呆板」。
  1. 發愣。《水滸傳·第五回》:「魯智深……一壺酒、一盤肉,都吃了,太公對席看見,呆了半晌。」程乙本《紅樓夢·第三二回》:「寶玉正出了神,見襲人和他說話,並未看出是誰,只管呆著臉。」
  1. 表情死板、神志恍惚。如:「呆笑」、「呆望」、「他目睹那場車禍,簡直嚇呆了!」

呆 [ ​ái ]

  1. (一)​之又音。
贱人(賤人)jiàn rén
(1).轻视人。《晏子春秋·谏下二》:“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 清 孙枝蔚 《爱妾换马》诗:“贵畜贱人古所诫,悟君一言敢前拜。”
(2).地位低下的人。《礼记·曲礼上》:“君命召,虽贱人,大夫士必自御之。”《南史·袁湛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小的乃是贱人,怎敢用朝廷的银子?”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
(3).旧时辱骂妇女之词。《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贱人!做下不仁之事,你今説屈了甚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老夫人着 红娘 问长老去了,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今天那贱人忽然嚷起肚子痛来。”  ——《漢語大詞典》
劫 jié《國語辭典》

劫 [ jié ]

  1. 用威吓的手段胁迫。《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宋·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 强取、抢夺。如:「打劫」、「抢劫」、「打家劫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
  1. 梵语音译「劫波」( kalpa)​的略称。一个极为长久的时间单位。佛教以世界经历若干万年即毁灭一次,再重新开始为「一劫」。如:「大劫」、「小劫」、「贤劫」。
  2. 灾难、灾祸。如:「浩劫」、「劫难」、「劫后余生」。《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今有雷霆之劫。」
  3. 围棋上指从属未定,可互相牵制的棋眼。《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这一盘邹泰来却杀死四五块,陈木南正在暗欢喜,又被他生出一个劫来,打个不清。」
着 ( 著 ) zhuó/zháo/zhāo/zhe
着 [ zhuó ]
  1. 穿(衣):穿~。穿红~绿。~装。
  2. 接触,挨上:~陆。附~。不~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4. 下落,来源:~落。
  5. 派遣:~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着 [ zháo ]
  1. 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2. 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3. 使,派,用:别~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火。灯~了。
  5. 入睡:躺下就~。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了。没见~。
着 [ zhāo ]
  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儿。没~儿了。
  3. 放,搁进去:~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
着 [ zhe ]
  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
  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照~办。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营 ( 營 ) yíng
营 [ yíng ]
  1. 军队驻扎的地方,借指按编制集体生活的地方:~地。~房。~垒。军~。野~。阵~。步步为~(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一道营垒,喻行动谨慎,防备极严)。
  2.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上一级。
  3. 筹划,管理,建设:~业。~作。~田。~造。经~。国~。私~。
  4. 谋求:~求。~生。~救。~养。钻~。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