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习习醒毛骨,华屋高明占城北。
清风习习醒毛骨,华屋高明占城北。胡床偶伴庾江州,万盖摇香俯澄碧。
阴森老树藤千尺,刻桷雕楹初未识。忽传绣障半天来,举头不是人间色。
方疑绚塔灯炤耀,更觉丽天星的历。此时遥望若神仙,结绮临春犹可忆。
徘徊欲去辄不忍,百种形容空叹息。乱点金钿翠被张,主人此况真难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清风(清風)qīng fēng
(1).清微的风;清凉的风。《诗·大雅·烝民》:“ 吉甫 作诵,穆如清风。” 毛 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唐 杜甫 《四松》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紈扇罗衫,剖瓜解暑。”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三:“清风朗日的春早, 莫斯科 天色已经非常和快。”
(2).清惠的风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於安寧;归共优游,播清风於长久。”
(3).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夫 陶公 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清 唐孙华 《合肥谒包孝肃祠》诗:“高原遗庙鬱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 ——《漢語大詞典》
(2).清惠的风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於安寧;归共优游,播清风於长久。”
(3).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夫 陶公 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清 唐孙华 《合肥谒包孝肃祠》诗:“高原遗庙鬱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 ——《漢語大詞典》
习习(習習)xí xí
(1).频频飞动貌。《楚辞·九辩》:“驂白霓之习习兮,歷群灵之丰丰。” 朱熹 集注:“习习,飞动貌。” 晋 左思 《咏史》之八:“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唐 卢照邻 《释疾文·命曰》:“野有鹿兮其角兟兟,林有鸟兮其羽习习。”
(2).微风和煦貌。《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毛 传:“习习,和舒貌。”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六:“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风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冰心 《寄小读者》七:“凉风习习,舟如冰上行。”
(3).盛多貌。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君,习习冠盖。”《文选·左思〈魏都赋〉》:“习习冠盖,莘莘蒸徒。” 张铣 注:“习习,盛也。”
(4).清雅和谐貌。 汉 傅毅 《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文选·嵇康〈琴赋〉》:“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李周翰 注:“洋洋习习,清雅貌。”
(5).形容辛辣、痛痒等感觉。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细辛出 华山 ,极细而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 石 觉森寒如浇氷水,喉中习习作痒。”
(6).象声词。 唐 陈润 《宿北乐馆》诗:“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沈从文 《边城》十一:“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习习作声。” ——《漢語大詞典》
(2).微风和煦貌。《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毛 传:“习习,和舒貌。”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六:“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风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冰心 《寄小读者》七:“凉风习习,舟如冰上行。”
(3).盛多貌。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君,习习冠盖。”《文选·左思〈魏都赋〉》:“习习冠盖,莘莘蒸徒。” 张铣 注:“习习,盛也。”
(4).清雅和谐貌。 汉 傅毅 《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文选·嵇康〈琴赋〉》:“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李周翰 注:“洋洋习习,清雅貌。”
(5).形容辛辣、痛痒等感觉。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细辛出 华山 ,极细而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 石 觉森寒如浇氷水,喉中习习作痒。”
(6).象声词。 唐 陈润 《宿北乐馆》诗:“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沈从文 《边城》十一:“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习习作声。” ——《漢語大詞典》
醒 xǐng《國語辭典》
醒 [ xǐng ]
動- 酒醉或昏迷後恢復正常。如:「甦醒」、「清醒」。《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 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入睡。如:「你還醒著嗎?」。唐·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 覺悟、明白。如:「覺醒」、「醒悟」。
- 顯明、清楚。如:「醒目」、「醒眼」。
醒 [ xīng ]
- (一)之又音。
毛骨 máo gǔ
(1).毛发与骨骼。 唐 刘禹锡 《桃源行》:“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陆游 《夜汲井水煮茶》诗:“肺腑凛清寒,毛骨亦苏省。”
(2).谓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祖士少 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復见如此人。”《晋书·元帝纪》:“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韦庄 《寄薛先辈》:“不説文章与门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漢語大詞典》
(2).谓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祖士少 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復见如此人。”《晋书·元帝纪》:“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韦庄 《寄薛先辈》:“不説文章与门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漢語大詞典》
华屋 huá wū
华美的屋宇,指朝会、议事的地方。例如:歃血于华屋之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漢語大詞典》
高明 gāo míng
(1).指天;上天。《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孔 传:“高明谓天。”《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文选·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 吕延济 注:“沉潜,地,故称义;高明,天,故称经。”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占城 zhàn chéng
古国名。故地在今 越南 中南部。古称 林邑 , 唐 元和 后称 环王 ,后又称 占城 。 宋 苏轼 《歇白塔铺》诗:“ 吴 国晚蚕初断叶, 占城 早稻欲移秧。”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玉》:“凡琉璃石,与 中国 水精、 占城 火齐,其类相同,同一精光明透之义。” ——《漢語大詞典》
北 běi/bèi《國語辭典》
北 [ běi ]
语音 名- 方位名:➊ 相对于「南」而言。如:「北方」、「漠北」。➋ 地图的上方。
- 败逃的军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斩将搴旗,追奔逐北。」
- 在北方或从北来的。如:「北国」、「北风」。《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 向北行。《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鴈北。」
- 失败、败逃。如:「败北」。《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 向北,表示行动的方向。如:「北上」、「北征」。《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京索既扼,引师北讨。」
北 [ bèi ]
动- 违反、背叛。《说文解字·北部》:「北,乘也,从二人相背也。」《战国策·齐策六》:「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通「背」。
北 [ bò ]
读音- (一)之读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