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书生(書生)shū shēng
(1).读书人。古时多指儒生。《东观汉记·赵孝传》:“﹝ 孝 ﹞常白衣步担,尝从 长安 来过直,上邮亭,但称书生,寄止於亭门塾。”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閤下,书生也。《诗》、《书》、《礼》、《乐》是习,仁、义是修、法度是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杨文公鹤诞》:“属对用事,如老书生,而笔蹟则童稚也。” 茅盾 《脱险杂记》十二:“人家说他战前还在 广州 教书,现在他虽然是游击队的司令官了,但一举一动,依然是书生风度。”
(2).抄写的人。 唐 唐临 《冥报记》卷上:“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庄严清浄,供给丰厚,书生常数十人。”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煬帝 会 虞世南 等四十人选文章……又择能书二千人为御书生,分番钞书。” ——《漢語大詞典》
(2).抄写的人。 唐 唐临 《冥报记》卷上:“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庄严清浄,供给丰厚,书生常数十人。”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煬帝 会 虞世南 等四十人选文章……又择能书二千人为御书生,分番钞书。” ——《漢語大詞典》
本自 běn zì
本来就,一向是。《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王 本自有一往雋气,殊自轻之。” 唐 高适 《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唐 孟郊 《婵娟篇》:“夜半 姮娥 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漢語大詞典》
安穷(安窮)ān qióng
安于穷困。 唐 韩愈 《复志赋》:“仰盛德以安穷兮,又何忠之能输?” 清 陈维嵩 《闺怨无闷·醉后排闷作》词:“长此安穷,定復不急,世事纷纷虎鼠。”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丰岁(豐歲)fēng suì
犹丰年。《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去年称为丰岁,公私未能足食。” 唐 张九龄 《和崔尚书〈喜雨〉》:“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元史·礼乐志三》:“丰岁穰穰,延洪有引。” ——《漢語大詞典》
何妨 hé fáng
无碍;不妨。《北史·后妃传上·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后美容仪,少言笑,年数岁,父母异之,指示诸亲曰:‘生女何妨也。若此者,实胜男。’” 元 张翥 《瑞龙吟》词:“何妨共磯头把钓,梅边徐步。”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七》:“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省却你也记古典,我也记古典的工夫呢?” ——《漢語大詞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 笑:这事太可~了。
-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 姓。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太平 tài píng
(1).谓时世安宁和平。《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寧。”《史记·秦始皇本纪》:“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唐 温庭筠 《长安春晚》诗之二:“四方无事太平年,万象鲜明禁火前。”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2).泛指平静无事。《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店主人见 张 客无事,偶语及此房内曾有妇人縊死,往往作怪,今番却太平了。” 巴金 《家》三九:“带着那么多银元,路上很不方便。幸而最近这一路还太平。”
(3).谓高低、胜负。《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周霸 不赶,在阵上高叫:‘ 秦 将愿出阵分过太平。’”《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若有良将,愿求出阵,定个太平。”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平静无事。《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店主人见 张 客无事,偶语及此房内曾有妇人縊死,往往作怪,今番却太平了。” 巴金 《家》三九:“带着那么多银元,路上很不方便。幸而最近这一路还太平。”
(3).谓高低、胜负。《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周霸 不赶,在阵上高叫:‘ 秦 将愿出阵分过太平。’”《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若有良将,愿求出阵,定个太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