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疏贱躯,政治未使试。
邵杜二良守,相逢欲沾醉。
促膝一开颜。衮衮言有味。
或叹季路宜,或语伯夷是。
各怀忠义心,要终岂同异。
我实疏贱躯,政治未使试。
预兹高古谈,懦志生勇气。
明当馔汤饼,疾雨晦天地。
一日不见君,何止如三岁。
口腹尚乖期,荣华可推类。
嗟嗟勿复问,安恬固无媿。
促膝一开颜。衮衮言有味。
或叹季路宜,或语伯夷是。
各怀忠义心,要终岂同异。
我实疏贱躯,政治未使试。
预兹高古谈,懦志生勇气。
明当馔汤饼,疾雨晦天地。
一日不见君,何止如三岁。
口腹尚乖期,荣华可推类。
嗟嗟勿复问,安恬固无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实 ( 實 ) shí
实 [ shí ]
- 充满:~心。充~。虚~。
-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
-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
- 富足:殷~。富~。
疏贱(疏賤)shū jiàn
亦作“疎贱”。
(1).指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韩非子·主道》:“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汉书·梅福传》:“博览兼听,谋及疏贱。”《晋书·熊远传》:“求才急於疏贱,用刑先於亲贵,然后令行禁止,野无遗滞。” 唐 白居易 《拣贡橘书情》诗:“踈贱无由亲跪献,愿凭朱实表丹诚。” 宋 陆游 《辞免赐出身状》:“重念某一介疏贱,行能无取。”
(2).谓关系疏远,地位低下。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疏贱者奋飞以择木,縶制者曲从而朝隐。”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臣闻古者所以採庶人之议,为其疏贱而无嫌也。” 清 陈维嵩 《水龙吟·上观察金长真先生》词:“伏謁辞疎贱,况盈盈 鄂君 舟便。”
(3).疏远轻视。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卷下:“盖 元 朝任官,惟尚门第,非国人右族,不轻授以爵位,至於南产,尤疎贱之。” ——《漢語大詞典》
(1).指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韩非子·主道》:“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汉书·梅福传》:“博览兼听,谋及疏贱。”《晋书·熊远传》:“求才急於疏贱,用刑先於亲贵,然后令行禁止,野无遗滞。” 唐 白居易 《拣贡橘书情》诗:“踈贱无由亲跪献,愿凭朱实表丹诚。” 宋 陆游 《辞免赐出身状》:“重念某一介疏贱,行能无取。”
(2).谓关系疏远,地位低下。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疏贱者奋飞以择木,縶制者曲从而朝隐。”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臣闻古者所以採庶人之议,为其疏贱而无嫌也。” 清 陈维嵩 《水龙吟·上观察金长真先生》词:“伏謁辞疎贱,况盈盈 鄂君 舟便。”
(3).疏远轻视。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卷下:“盖 元 朝任官,惟尚门第,非国人右族,不轻授以爵位,至於南产,尤疎贱之。” ——《漢語大詞典》
躯 ( 軀 ) qū
躯 [ qū ]
- 身体:~干。~体。~壳。身~。为国捐~。
政治 zhèng zhì
(1).政事得以治理;政事清明。《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命。” 孔 传:“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惠施,乃浸润生民。” 汉 贾谊 《新书·大政下》:“有教然后政治也,政治然后民劝之。”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 周 田 皆以政治著闻,递迁大位。” 清 黄宗羲 《与康明府书》:“如此,则老父母之政治,与 昌黎 、 文惠 而为三矣。”
(2).政事的治理。《宋书·沈攸之传》:“至 荆州 ,政治如在 夏口 ,营造舟甲,常如敌至。” 明 方孝儒 《先府君行状》:“执政询以政治,乃惊曰:‘今列郡闕守长,而先生适至,朝廷之幸,吾安敢蔽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汤文正》:“归自洗其堂廡曰:‘前令 郭琇 已死,今来者又一 郭琇 也。’其政治为之一变。”
(3).指治理国家所施行的一切措施。《周礼·地官·遂人》:“掌其政治禁令。”《汉书·京房传》:“ 显 告 房 与 张博 通谋,非谤政治,归恶天子,詿误诸侯王。” 清 戴名世 《史论》:“且夫作史者,必取一代之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夫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一一了然洞然於胸中,而后执笔操简,发凡起例,定为一书。”
(4).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地方由少数读书人与多数军官,在政治上与婚姻上两面的结合,产生了一个上层阶级。” ——《漢語大詞典》
(2).政事的治理。《宋书·沈攸之传》:“至 荆州 ,政治如在 夏口 ,营造舟甲,常如敌至。” 明 方孝儒 《先府君行状》:“执政询以政治,乃惊曰:‘今列郡闕守长,而先生适至,朝廷之幸,吾安敢蔽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汤文正》:“归自洗其堂廡曰:‘前令 郭琇 已死,今来者又一 郭琇 也。’其政治为之一变。”
(3).指治理国家所施行的一切措施。《周礼·地官·遂人》:“掌其政治禁令。”《汉书·京房传》:“ 显 告 房 与 张博 通谋,非谤政治,归恶天子,詿误诸侯王。” 清 戴名世 《史论》:“且夫作史者,必取一代之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夫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一一了然洞然於胸中,而后执笔操简,发凡起例,定为一书。”
(4).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地方由少数读书人与多数军官,在政治上与婚姻上两面的结合,产生了一个上层阶级。”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使 shǐ《國語辭典》
使 [ shǐ ]
动- 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水浒传·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绝根本。」
- 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晋·范宁〈为豫章临发上疏〉:「古之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二日休停。」
- 可、行、做。如:「使不得」。《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过一百多钱,倘若租看,亦使得。」
- 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几百块钱,少了不够使的。」
- 放纵、放任。如:「使性子」。
- 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奉命到外国执行任务或留驻的外交长官。如:「大使」、「公使」。
- 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汉·王充《论衡·祀义》:「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
使 [ shì ]
名- (一)、
- 之又音。
试 ( 試 ) shì
试 [ shì ]
-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车。~图。~航。~问。尝~。~金石。
- 考,测验:~场。~卷。~题。笔~。考~。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