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若问个中何所有,一腔热血和诗裁。

杨万里宋代〕《自跋江西道院集戏答客问二首

客从南渡向侬来,我马西征拜此台。
若问个中何所有,一腔热血和诗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个中何所一腔热血和诗

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1.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2. 姓。如汉代有若章。
  1.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2.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1.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2.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3.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1.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2.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1.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1.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4. 管,干预:概不过~。
  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6. 姓。
个中(個中,箇中)gè zhōng
(1).此中,其中。 宋 陆游 《对酒》诗:“个中妙趣谁堪语,最是初醺未醉时。” 元 杨景贤 《刘行首》第四折:“淡饭黄虀,纔得个中味。”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六四:“ 东阳 的心里善于藏话,他不愿告诉个中的真意。”
(2).隐语。指妓家。 清 沈復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此时初无痴想,且念一杯之叙非寒士所能酬,而既入个中,私心忐忑,强为酬答。”参见“ 个中人 ”。
箇中:此中,这当中。 唐 寒山 《诗》之二五五:“若得箇中意,纵横处处通。” 宋 陆游 《春残》诗:“箇中有佳处,袖手看人忙。”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今夜里弹他几操,博箇相逢。若见花容,平生的学识,今夜箇中用。” 清 曹寅 《题堂前竹》诗:“箇中吟啸亦难事,眼外阴晴皆好秋。”   ——《漢語大詞典》
何所 hé suǒ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一腔 yī qiāng
(1).满腹;满胸。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若果是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西游记》第八二回:“你看他做出那千般娇态,万种风情。岂知 三藏 一腔子烦恼。” 清 陈天华 《警世钟》:“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 郭小川 《大海浩歌》:“好,一腔胆略,好,一身风采。”
(2).表数量。用于宰杀的牲体,如羊、猪等。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唐 姜晦 为吏部侍郎,眼不识字,手不解书,滥掌銓衡,曾无分别。选人歌曰:‘今年选数恰相当,都由座主无文章,案后一腔冻猪肉,所以名为 姜侍郎 。’”《水浒传》第二回:“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箇鷄鹅。”《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大喜,赏了他一腔羊,一罎酒。”  ——《漢語大詞典》
热血(熱血)rè xuè
(1).犹鲜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説是语已,心发狂乱,五舌重出,热血流涌。” 元 宋无 《战城南》诗:“军中七日不火食,手杀降人吞热血。”《封神演义》第六一回:“ 马元 忙将剑从肚脐内刺将进去,一腔热血滚将出来。” 邹韬奋 《大众生活社致北平全体学生的一封信》:“不论是 华北 、 华中 、 华东 、 华南 ……这一个多月来都洒遍了救国战士们的热血。”
(2).常以喻献身的热情。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捨一腔热血,答救 千娇姐姐 。” 郁达夫 《廿七年黄花岗烈士纪念节有感》诗:“年年风雨黄花节,热血齐倾烈士坟。”  ——《漢語大詞典》
和诗(和詩)hè shī
和答他人诗作的诗。有的同韵,有的不同韵。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古来但有和诗无和韵, 唐 人有和韵尚无次韵,次韵实自 元 白 始。” 清 沈初 《西清笔记》卷一:“六月,上命回京。諭曰:‘汝在此,不过得汝和诗而已。’”  ——《漢語大詞典》
裁 cái《國語辭典》

裁 [ cái ]

  1. 用刀剪等把纸或布割裂、剪开。如:「裁布」、「裁纸」。《说文解字·衣部》:「裁,制衣也。」《南齐书·卷三二·张岱传》:「恕未闲从政,美锦不宜滥裁。」
  2. 缝制。《文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3. 削减。如:「裁军」、「裁员」。《红楼梦·第三六回》:「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 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乎使不得。」
  4. 决断、判断。如:「裁罪」。《左传·僖公十五年》:「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韩非子·初见秦》:「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5. 量度。唐·韩愈〈感春〉诗五首之二:「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6. 控制。如:「独裁」。《楚辞·贾谊·惜誓》:「神龙失水而陆居合,为蝼蚁之所裁。」
  7. 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8. 写作。唐·杜甫〈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1. 体制、格式。如:「体裁」、「新裁」。《文选·张衡·西京赋》:「取殊裁于八都,岂启度于往旧?」
  1. 仅。《战国策·燕策一》:「虽大男子,裁如婴儿。」《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通「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