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今庙堂慎旌别,登崇俊良绝脂韦。
徐夔〔清代〕《观秦丞相李斯邹峄山碑》
鱼膏灯灭银雁飞,荒陵火入化宝衣。辒辌骨臭已千载,何况金石埋烟霏。
峄山之碑野火燎,枣木传刻形摹肥。谁为伐石矗立此,大书深刻高巍巍。
细观似同骑省本,相斯刀笔存依稀。我来下马坐其侧,以指画肚穷是非。
蛟鼍斫断口难读,无异石鼓驱騑騑。论庭清寂了无事,二三老吏闲倚扉。
见我口诵窃相语,授以纸笔立周围。为书一通导之读,得所未见惊且欷。
当年祖龙踞周鼎,剪除六国如驱豨。井田封建荡灭尽,铲削仁义为不禨。
相斯佐之更新法,盭深督责唯刑威。东行郡县上邹峄,镌劖崖石昭日晖。
丞相臣斯臣去疾,咸昧死请无从违。其辞直欲迈三五,谗谄面谀紫乱绯。
呜呼!夏殷周礼至此极,千古覆辙堪悲譩。方今庙堂慎旌别,登崇俊良绝脂韦。
淫朋比德岂宜有,盍不去此玷翠微。请刻《豳风》之《七月》,使彼长吏朝夕知民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方今 fāng jīn
(1).当今;现时。《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 汉 晁错 《论贵粟疏》:“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唐 卢纶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别墅即事》:“《韶》乐方今奏,云林徒蔽亏。”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西湖》套曲:“看方今宇宙间,遍寰区为第一。”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方今天下一统,更不好在这些地方来分彼此。”
(2).往时;当时。《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汉书音义》曰:方,向也。谓 高祖 之时。” 刘良 注:“方今,犹向时也。”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方今,犹言当时。” ——《漢語大詞典》
(2).往时;当时。《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汉书音义》曰:方,向也。谓 高祖 之时。” 刘良 注:“方今,犹向时也。”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方今,犹言当时。” ——《漢語大詞典》
庙堂(廟堂)miào táng
(1).太庙的殿堂。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庙堂有枯杨之瑚簋,穷谷多不伐之梓豫也。”
(2).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庄子·在宥》:“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淮南子·主术训》:“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晋书·宣帝纪》:“帝曰:‘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埸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朝廷。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政府。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百姓嗷嗷苦横征,庙堂谁復问苍生。”
(4).朝廷。帝王之代称。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大臣,天子之股肱也,而周岁不得一见。偶有召命,则跪拜唯诺,山呼而退,不得一言……庙堂果何自而悟哉?”
(5).太庙和明堂。《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王逸 注:“庙者,先祖之所居也。言人君为政举事,必告於宗庙,议之於明堂也。”
(6).庙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城南有 曹嵩 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餘基尚存,柱础仍在。”《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正犹豫间,忽然祥云瑞靄,笼罩庙堂,香风起处,见一老人,坐於石磯之上,即前日所见 中源水君 。” ——《漢語大詞典》
(2).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庄子·在宥》:“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淮南子·主术训》:“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晋书·宣帝纪》:“帝曰:‘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埸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朝廷。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政府。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百姓嗷嗷苦横征,庙堂谁復问苍生。”
(4).朝廷。帝王之代称。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大臣,天子之股肱也,而周岁不得一见。偶有召命,则跪拜唯诺,山呼而退,不得一言……庙堂果何自而悟哉?”
(5).太庙和明堂。《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王逸 注:“庙者,先祖之所居也。言人君为政举事,必告於宗庙,议之於明堂也。”
(6).庙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城南有 曹嵩 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餘基尚存,柱础仍在。”《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正犹豫间,忽然祥云瑞靄,笼罩庙堂,香风起处,见一老人,坐於石磯之上,即前日所见 中源水君 。” ——《漢語大詞典》
慎 shèn《國語辭典》
慎 [ shèn ]
动- 小心。如:「谨慎」。《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 重视。《荀子·彊国》:「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
- 与「勿」、「无」、「毋」等连用,表示吩咐告诫的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 姓。如晋代有慎修。
旌别 jīng bié
识别;区别。《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 孔 传:“言当识别顽民之善恶。” 唐 白居易 《论孟元阳状》:“况 元阳 功効忠勤,天下有数,今以无能者一例除改,无所旌别,臣恐今日已后,无以劝人。” 清 徐夔 《观秦丞相李斯〈邹峄山碑〉》诗:“方今庙堂慎旌别,登崇俊良絶脂韦。” ——《漢語大詞典》
登崇 dēng chóng
(1).举用推尊。 唐 韩愈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兇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録,名一艺者无不庸。”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筹边外,招徠名胜,登崇勋旧。”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重厚》:“有国者,登崇重厚之臣,抑退轻浮之士,此移风易俗之大要也。”
(2).进奉崇敬。《宋史·乐志九》:“登崇庙祏,勒号璠璵。” ——《漢語大詞典》
(2).进奉崇敬。《宋史·乐志九》:“登崇庙祏,勒号璠璵。” ——《漢語大詞典》
俊良 jùn liáng
(1).指才能出众的人。 宋 欧阳修 《南省试策第五道》:“下明詔以开不讳之门,设匭函以广言者之路,復转对以採搢绅之议,立制策以待儁良之言者,意在兹乎?”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张璪光禄大夫资政殿学士知郑州》:“昔我神考,收擢儁良,寘于丞弼。”
(2).指良马。《后汉书·马融传》:“清氛埃,埽野场,誓六师,搜儁良。” 李贤 注:“儁良,马之善者。” ——《漢語大詞典》
(2).指良马。《后汉书·马融传》:“清氛埃,埽野场,誓六师,搜儁良。” 李贤 注:“儁良,马之善者。” ——《漢語大詞典》
绝 ( 絕 絶 ) jué
绝 [ jué ]
-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脂韦(脂韋)zhī wéi
油脂和软皮。《楚辞·卜居》:“寧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后因以“脂韦”比喻阿谀或圆滑。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韦便辟导其诚。” 唐 独孤及 《为杨右丞祭李相公文》:“危言献可,未尝脂韦取容;直躬而行,不为权倖改操。” 宋 陆游 《和陈鲁山》之五:“时情竞脂韦,家法独骯脏。”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尊称圣人,自谓教主,而犹为是妄言,在己则脂韦突梯,以佞 满 人已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