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惜花嫌夜雨,多病怯东风。

朱淑真宋代〕《春日感怀

寂寂多愁客,伤春二月中。
惜花嫌夜雨,多病怯东风。
不奈莺声碎,那堪蝶梦空。
海棠方睡足,帘影日融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夜雨东风

惜 xī《國語辭典》

惜 [ xí ]

  1. 爱怜、珍视、舍不得。如:「惜福」、「吝惜」、「爱惜」、「死不足惜」、「怜香惜玉」。唐·白居易〈日长〉诗:「爱水多櫂舟,惜花不扫地。」
  2. 悲痛、哀伤。如:「痛惜」。《文选·陆机·叹逝赋》:「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聊斋志异·卷八·张贡士》:「犹述其曲文,惜不能全忆。」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嫌 xián《國語辭典》

嫌 [ xián ]

  1. 怨隙、仇怨。如:「尽释前嫌」。《镜花缘·第二回》:「只顾为著游戏小事,角口生嫌,岂料后来许多因果,莫不从此而萌。」
  2. 处于可疑的地位。如:「避嫌」。《文选·沈约·恩幸传论》:「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喻世明言·卷二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但在先有兄弟之好,今后有男女之嫌。」
  1. 厌恶、讨厌。如:「嫌弃」、「嫌贫爱富」、「这小孩很惹人嫌。」《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论者嫌其铜臭。」《红楼梦·第一九回》:「只知嫌人家脏。」
  2. 猜疑、怀疑。汉·王充《论衡·自纪》:「狱者嫌辜,卿决疑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那知这事,却来嫌我!」
  3. 近似。《荀子·礼论》:「一朝而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则嫌于禽兽矣。」
夜雨
唐 张祜 扬州法云寺双桧 高临月殿秋云影,静入风檐夜雨声。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 李咸用 旅馆秋夕 秋风萤影随高柳,夜雨蛬声上短墙。
唐 马戴 将别寄友人 霜风红叶寺,夜雨白蘋洲。
唐 方干 早春 冰融大泽朝阳觉,草绿陈根夜雨知。
唐 郑谷 江行 夜雨荆江涨,春云郢树深。
唐 唐彦谦 萤 寒烟陈后长门闭,夜雨隋家旧苑空。
宋 苏轼 送刘寺丞赴馀姚 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宋 范成大 宿清湘城外田家 湘中多夜雨,客枕最先知。
元 杨载 寓长春道院春雨即事呈郑尊师二首 其一 夜雨暗添篱脚水,晓云浓掩树头山。  ——《骈字类编》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病 bìng《國語辭典》

病 [ bìng ]

  1. 指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亦指生理或心理方面产生不正常的状态。如:「疾病」、「肝病」、「心病」、「相思病」、「病入膏肓」。
  2. 瑕疵、短处。如:「语病」、「通病」、「弊病」。《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
  1. 生病、患病。如:「她病了三天,变得相当憔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
  2. 为其所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3. 损害。如:「祸国病民」。《战国策·东周策》:「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
  4. 忧虑。《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5. 恨、怨恨。《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诸王传下·文帝诸子传》:「初,元皇后性忌,以潘氏见幸,恚恨致崩。故劭深病潘氏及濬。」
  6. 指责、不满。《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
  1. 有病的。如:「病容」、「病人」、「病夫」。
  2. 枯干的。唐·杜甫〈薄游〉诗:「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疲惫。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怯 qiè《國語辭典》

怯 [ ​què ]

语音
  1. 畏缩、害怕。如:「畏怯」、「胆怯」。宋·辛弃疾〈鹧鸪天·翰墨诸君久擅场〉词:「黄花不怯秋风冷,只怕诗人两鬓霜。」元·许衡〈满江红·河上徘徊〉词:「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
  1. 娇羞、忸怩。如:「羞怯」、「娇怯」。
  2. 虚弱、懦弱。《史记·卷七○·张仪传》:「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一来我们身小力怯,著甚来由吃挨吃搅?」
  3. 外表或风度不大方、土土的。《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卖水烟的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位爷是个怯公子哥儿,便低了头出去了。」《负曝闲谈·第七回》:「一举一动,都存一点小心,怕人家说他怯,笑他不开眼。」

怯 [ ​qiè ]

读音
  1. (一)​之读音。
东风(東風)dōng fēng
(1).东方刮来的风。《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 灵脩 兮憺忘归。”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杨朔 《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
(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 唐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陈毅 《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郭沫若 《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
(5).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 刘逵 注:“东风,亦草也,出 九真 。”《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顾微 《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参见“ 东风菜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